APP下载

改变自我完善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5-04-29卢晓媛

成才之路 2015年15期

卢晓媛

摘 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对于在教学上还不够完善的教师,还不能找到自己坐标的教师,通过阅读可以完善教学技能。

关键词:教育恐惧;自我完善;教学勇气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34-01

有一些教育著作,章节设置上条条罗列,如关于教学技巧、给教师的建议、教学策略等,各章节之间逻辑性不强。《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它真正深入到了教师的内心世界,能一针见血指出教学中的问题的书,许多观点比较新颖,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从现象到本质,让我们能找到问题的根本。这也是一本可以不断咀嚼的书,让我从中汲取营养,反思教学中的不足,看到问题的真相。

书中强调教师自身的完善,教师内心世界的构建。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关于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文中有这样的解释:“自身认同是使我成其为我的内力和外力运动着的交汇”“在于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而自身完整是指作为整体的我的自身完整协调与生机勃勃,它是通过自身认同中各种力量的不同方式的联合而达到。

我想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就是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灵建设,真正做一个心灵的工程师。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参加培训,看很多书籍,但是教学也许还是糟糕的,课堂缺乏生机,时间一长,发觉课堂就是不断重复和知识的不断堆砌。有时候自己也会想,这样的课堂学生终究学会了什么,是否会很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一旦离开学校,就再也不想读发人深省的书,再也不提出有创建性的意见。好的教师能将教学中的很多信息、资源不断整合,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好的教师是纺织大师,能将各种资源编进教育的宏伟蓝图。有时候时间的消磨,也会使教师失去心灵的力量。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改变我们心灵世界的导师,能够指引我们向前的老师,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但是许多知识对我们并没有什么用,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教师的思想,却能够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

关于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曾经历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我自己……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我想自我认同、自我完整也是一个找回自我的过程。教学初期,我们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生搬硬套别人的教学方法,也去一些教学书籍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课堂,只有找到自己的方法,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技术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的时候,不禁要想,是什么使我们不热爱课堂,也许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们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是身心分裂的。而这样的情绪,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糟糕的教学经历。课堂上混乱,学生讲话,没有人听。在学生达不到要求的时候,用各种方法惩罚他们,罚抄写、罚站、用棒子打等。这能解决多少问题呢?有时候看到教学的失败,我们内心也非常失落,和学生之间不知不觉有了一层隔阂。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教书成了一份谋生的手段。当我们带着情绪走进课堂的时候,我们的课堂也不知不觉受到了影响。有多少老师上课的时候是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的,满含热情地上课?随着时间的消磨,我们脸上的笑容退去了,激情也退去了。教学只是没有灵魂的重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作为教师,我们有各种担忧,教学的恐惧无处不在。我们担心课上不好,担心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担心家长的不满,担心升学的成绩,担心校长的批评。我们要面对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家长的监督,还有学生的审视。每一次上课我们都要面对几十双审视的眼睛,有期待,有失望,有挑剔。当学生的眼睛是迷离的、无精打采的,注意力不集中,这也就预示着我们这堂课并不够精彩。

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和学生是分离的,很少表现自我,不愿意将自我展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只讲客观的知识,不讲主观的看法,以为这样才比较安全。教过我的很多老师也是如此,虽然在他们那里学会了很多知识,但是留给我的思想却很少。知识是有用的,但是重要的思想也许会改变我们的一生。这样的课堂,教师、学生、学科都是分离的。教师好比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没有回应,也没有共鸣。教师应该分享自己的感受,也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许是怕暴露我们的不足,也许是我们自身涵养不足。所以教师个人的素养也很重要,自身有深厚的涵养,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后,我有意识地去改变教学的模式。在课堂上,我不再是只管自己讲,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多多表扬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不断坚持,而且永远都不能放弃。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而这本书教会我们的就是要有教学的勇气。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我们不能轻言失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钱理群.做老师真难,真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