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5-04-29孟为红

成才之路 2015年15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情感音乐

孟为红

摘 要:音乐跟其他学科相比较,具有自己独特的功用。尤其在情感抒发、情感交流以及情感的宣泄上,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功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说,音乐是情感的载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5-0033-01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得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对提高我国民族素质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而更重要的是,情感教学已经成为了音乐教育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音乐教育中,教师们可以通过音乐来引导学生,使得他们能够自主地形成独立的性格和完整的人格,还可以在音乐中陶冶情操。为此,我对音乐教育中重视情感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一、情感教学对于音乐教育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1)帮助学生在智力发育中更进一步。科学家明确地指出,人类的左脑是用来进行逻辑思维的,右脑则是进行形象思维的。而音乐对于右脑的发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能够使得正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小学生左右脑得到平衡的发展。在音乐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学除了能够调节到他们的大脑神经,更能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到世界,也使得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象与创造更迈进了一步。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学不仅为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更让他们的灵敏与聪慧得到了提高。

(2)化解疲劳的一剂良药——情感教学。在音乐课堂上放松学生的大脑神经,起到化解疲劳的作用,正是情感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化解疲劳能让学生在上课时不分散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3)情感教学洗涤心灵、陶冶情操。在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感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对学生人格的完善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对于情感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在美妙的音乐中洗涤心灵,还可以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完善、陶冶情操。

二、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情感教学的具体策略

(1)设定情景,带动学习氛围。在情感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对小学音乐教育来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不过,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的确需要依赖着和谐的音乐教学情景。所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得到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常常利用说故事、放视频、安排话剧表演和进行游戏的方式来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以便我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如我在教《找春天》时,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谜语:“人同日见,百花齐争艳,打一字。”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积极思考,认真讨论,终于得出答案是“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伴随着《找春天》的音乐响起,我在大屏幕上放映了许多关于“春天到了”的精美PPT。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们一边看着精美的课件,一边听着悠扬的音乐,通过对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刺激,他们不但迎来了扑面而来的春风,并且将对于在春天里感受到的情感都投入教学活动中,在充分的情感互动下,音乐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2)致力于情感的倾注,启迪学生打开情感的大门。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材经过了精心改编,所收录的乐曲都是千挑万选的结果,各自具有自身的美感和特有的人文情怀,这就给情感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曲调和婉转生动的歌词中感受情感和事物的美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百态中辨别美与丑、善与恶,使音乐成为打开他们人文艺术殿堂大门的金钥匙。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注重自身情感的倾注,使其倍感温暖。例如,在教学《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感受、感恩来自父母、长辈给予的无私之情,形成尊敬热爱之情,时刻怀着感恩的心接受和回报父母给予的无私的爱。这就将音乐教学活动与情感教学法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其在欣赏音乐带来的心灵洗礼的同时感受作品自身蕴含的深刻情感,找出情感内涵的所在,从而在无形中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3)通过审美音乐来获取美感。美妙的音乐总是能给予人快乐的感觉,当然并不缺乏生理上的。但是对于音乐的审美,快感并不是它的本质表现。有些教师只看到了女孩爱好跳舞、男孩爱好打击乐,便让学生毫无目的地跳啊、敲啊,但学生却是在不能理解音乐要表达的内涵和要表现的情绪的情况下跳起来、敲起来的,甚至他们并没能听过完全的曲子和学会那首歌。还有一些教师对于音乐欣赏的教育就是随便一说,不去管学生听不听,他们认为这已经就是音乐审美的教育了,但这完全是形式主义的教学。用法国作曲家圣桑的话来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由此可以看出,美感才是审美音乐的本质。人类对于音乐的美感是社会意识。美感是因为从感官上使精神得到满足的愉悦感,是感情、想象、理性、意识等方面的高等级的心理活动,是感性在富有理性和内涵的一种审美体验。所以,美感一定是要“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所以,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对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目的,音乐教师必须在每节课之前了解音乐教材,在面向学生时规划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放过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对音乐教材中的歌词、旋律、节奏和力度等方面的分析,加上教师生动活泼的解释和用心的演唱,再利用一些生动的教具,便能够让学生们细致地感受音乐,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钱鹏.音乐课堂如何培养倾听的艺术[J].新课程研究,2010(01).

[2]张蓓莉.当流行音乐走进我们的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

[3]蒋忱.谈寻找音乐课堂的和谐状态[J].艺术教育,2010(03).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情感音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圣诞音乐路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