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教育的守望者
2015-04-29赵大中
巍巍云台山,养育了他的淳朴与厚重;滚滚黄海潮,灵动了他的思想与智慧。35年的从教经历,20余年的学校管理的经验,使他成熟睿智,淡泊从容。
爱老师,他赢得了教职工的敬重;爱学生,他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爱事业,他谋求学校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向全员德育要效益,向特色办学要成果。他以校为家,无私奉献,带领全体教职工默默耕耘,在特色办学的道路上奋力开拓,努力为港城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就是我们的校长蒋庆锁。
创新管理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
蒋校长在担任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校长之初,就明确了学校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发展目标,走“初中品牌化,高中国际化,整体特色化”发展之路。他首先提出了“发展学校必须优先发展教师”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四大工程”,即教学视导工程,青蓝结对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全员读书工程,为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坚持用教育智慧构建现代学校文化体系,以“文化建校,文化治校,文化育人”的办学思想打造有文化品位的内涵式学校。2010年,他审时度势,抓住全省建设“校安工程”的契机,多方奔跑,多方筹划,争取到了外国语学校“校安工程”的开工。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他更是不辞辛苦,放弃休息日和假期,抓质量,抢进度,直至病倒在校园里。当2012年9月校安工程如期交付使用后,他又带领相关人员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如今,校园内由他倡议的“一轴三区”规划已付诸实施。在通过校园硬件实现“文化建校,文化育人”的基础上,他又深思熟虑,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让莘莘学子从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走向世界,打造未来!”的办学思想和“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办学战略,并在管理实践中提炼出了“爱岗敬业、真情奉献、攻坚克难、铸造辉煌”的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精神,努力为“文化治校”注入坚强的文化底蕴。
师夷长技以自强
“再过一个月,你们就将真正走出国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外面的世界固然很精彩,但精彩的人生还需要自己去创造。走出国门,这只是你们漫长人生旅途中迈出的第一步……”新年伊始,在我校第一届中澳VCE课程班毕业典礼上,蒋校长的一番叮咛与鼓励,再次感动了现场的所有家长和学生,如雷鸣般的掌声和着激动的泪水道出了他们心中难以言表的感谢之情。
2010年,现任校长蒋庆锁接过了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探索特色教育之路的接力棒,手捧“UEI”“小语种”等特色办学成果,他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思深忧远地提出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作为全市唯一一所完全中学,如果仅凭现在的办学状态,一定会被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环境所吞噬,学校一定要进一步发现和探索特色办学的新路子。
早春的北京,乍暖还寒,天又下起了毛毛细雨。正在北京培训的蒋庆锁校长为了参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的“UEI模式英语课程研讨会”,穿着单薄的衣衫,背着一大包UEI英语课程材料,一大早就赶到了会场,让主持会议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院长杨富斌博士感动不已,杨院长把自己多年来从事UEI英语课程研究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与他交流,让他受益匪浅。他积极筹划并不懈努力,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作成立了“国际教育项目基地”,每年都组织UEI课程班的师生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修。
为适应港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蒋校长在学校开设了日语、韩语、德语等小语种课程基础上,加大师资投入,又招收韩国留学生。至今,学校已经接收了16批近500名韩国短期和长期国际学生,他们在学校独立设置的班级里完成汉语基本知识的学习后,进入中国学生的班级,与本校学生共同学习。在学习汉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学校还开展多种多样的汉语特色文化活动:美术剪纸、中国版画、传统音乐、民间舞蹈、龙舟比赛、中国武术、包饺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韩国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使韩国学生能够进入中国友好家庭体验生活。目前,在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学习的韩国留学生已先后有30多人被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录取。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他引进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开发的“VCE课程”,成立了“VCE国际课程基地”,开办了“国际课程班”,开启了港城教育国际化的先河。目前,学校已有近160多名学生高分通过雅思考试,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公立大学录取。
两届VCE课程班在2013年和2014年的澳洲高考中均创造了辉煌,全体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澳洲墨尔本大学、莫什纳尔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录取资格,毕一恺同学以ATAR93.75的成绩居于维多利亚州全体VCE考生的前6.25%,得到了维多利亚州教育部海外课程管理中心的特别嘉奖,中国所有VCE考生中只有5位得此殊荣。这一路走来,蒋庆锁校长所做的不只是理念的引领,更是榜样的践行,是教师们感情的依托。
2014年5月24日,从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四期长三角名校长高级研究班回来的蒋校长又举起了新的指挥棒——“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外国语学校要想更好地发挥自身特色,必须深入地和国外优秀大学无缝对接。”说干就干,经过多次考察,2014年暑假,中美GAC&ACT课程班落户外国语学校,直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4个国家,有出国意愿的同学可以通过不同的课程到国外名校进行深造,大大节省学生在国内学习的费用和时间。
此外,他带领学校一直致力于在国外开设孔子课堂,正在申办中的有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国家,现在,澳大利亚方面已经基本同意了学校的申请,美国的孔子课堂进展也很顺利。
在大力推进学生交流访问的同时,蒋校长还特别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先后派出200余名教师赴泰国、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德国、美国等国交流学习,先后有多名教师受国家汉办或外办委派,分别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孔子学堂、泰国等国家的中小学从事短期或长期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广泛推广了汉语资源,传播了中国文化。学校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受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以亮点纷呈的国际交流彰显个性化的办学特色,他把外国语学校的国际化特色办学推向了更高更广的平台。
“……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要记住,我是中国人,我是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人。繁荣昌盛的伟大祖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日新月异的外国语学校,是你们宁静的港湾……”这是新一届中澳VCE、中美GAC以及韩语国际班的学子们每天都要温习的功课,这是蒋庆锁校长在2014级国际处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这是他对走出国门学子的殷切希望,“师夷长技以自强”,他更希望归国的学子们能肩负起国家兴亡的责任,这也是他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最终情怀。
甘作春泥更护花
《礼记·礼遇》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蒋校长经常说,“作为一名好教师,就要甘为人梯,培养出比自己更出色的学生;作为一名好领导,就要甘当青年教师的人梯,培养出比自己更出色的教学能手。作为一所完全中学的校长,他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看得很重,认为这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大事。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有92个教学班,380名教师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有136名,占了全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鉴于青年教师人数多的状况,蒋庆锁校长提出了实施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朝阳工程”,以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每当招聘的新教师到学校工作,蒋校长就主动与他们结成对子,签订“传、帮、带”合同,深入到他们的教学课堂,脚踏实地地指导他们上好课,还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批改作业。
作为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连云港市首批港城名师,经过30多年的摸索,蒋校长在英语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他把自己的一切经验全部无私地传授给了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业务成长,他不知费了多少心他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冒尖,让他们开展多种竞赛比武活动、参加培训等。听说青年教师李梦歆要参加连云港市“优质课”比赛,蒋校长连夜帮她研究教材,设计教法,修改教案。当看到李梦歆老师获得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时,他从内心发出了微笑。
对于培养青年教师,蒋庆锁校长还有一个人人共知的“秘密武器”——他喜欢通过给老师写寄语的方式来引领青年教师。
蒋校长总是有针对性地反复听一些年轻老师的课,并一一座谈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写下了“这样教下去行吗”的寄语;然后反复跟踪这些老师,支持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购买学习材料,派他们外出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给大家写这样的寄语:“我们应该深知:三尺讲台,不是愿上就上,想怎么站就怎么站的,应时刻自问我的教学准备好了吗?我有这样的天分去做吗?教育教学,不是想说就说,愿怎么教就怎么教,应常常反思我的能力提高了吗?我为了提高能力都做了哪些努力?评判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是要时时想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喜欢这样的课堂吗?……”
“这是蒋校长公开的寄语点评课堂教学。还有好多是针对个别教师的,特别是提不足的,为了保护老师的积极性,蒋校长是不公开的。但是,每个被点评的老师都心悦诚服。”刚参加工作的仲启阳老师说。老教师朱海燕说:“每篇寄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和激扬文字,就是一事一议,语言质朴又温暖;像是书信,更像是朋友间的促膝长谈,既娓娓道来,又引思笃行,我教了快30年的书却愿读乐品。应该说这种沟通方式抓到了青年成长的点子上……”
“我们都觉得,进步慢了都对不住学校和蒋校长。”已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的年轻老师说。看到他们的成长,蒋校长又为他们写下了“静悄悄的变化,既让人高兴又令人感慨”的寄语。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关怀教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在关心教师的生命质量。
“我到外国语学校三年了,蒋校长就和我们一起过了三个中秋节,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来自山西的年轻女教师段晓燕说。而这一点,来自陕西的年青教师李锋老师感触最深。2011年8月,他研究生刚毕业便来到了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他的未婚妻也跟了过来,在人地两生的连云港,李老师两人的艰辛可想而知,蒋校长知道后,亲自帮他们租了房子,还让爱人从自己家中拿来日常生活用品给他们。更让李老师难忘的是那一年的国庆节,他和他的未婚妻举行婚礼,因为刚到连云港工作时间短,家中也没来人,本来他准备只邀请刚认识的几个同事凑在一起热闹一下就算了。可没想到的是,当天,蒋校长带领学校的领导和许多老师一起来为他举办婚礼,从婚房的布置到结婚物品的准备,甚至于连伴娘都帮他们安排好了。
蒋校长说:“发展学校必须优先发展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与未来,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做到如春泥护花,给其营养,助其绽放。”经过几年的培养打造,很多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了。目前学校已有十多名年轻教师走上了教育管理岗位,二十多名青年骨干活跃在市区名校校园里;42名成为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培青”工作为任务的“朝阳工程”更显勃勃生机。
奔跑在课改的征程上
“倾心让学生动起来,着力让课堂活起来。”这是蒋庆锁校长天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将课堂改革引向深处,他带领全校教师北上衡水杜郎口,南下洋思东庐,涉足十余个省市,行程数千公里,每次学习回来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研讨活动。在一次次的推进中,他的实践智慧不断放大,他的教育思想不断凝练。2012年9月,他提出了“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整套方案,在方案中,他全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意义和目的,明晰了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向。两年多的孜孜探索,“生·动课堂”的实践经验受到了市教育局的高度评价与广泛推广,可是蒋校长却谦虚地说,我们的教改还在浅水区,我们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发展学校必须优先发展教师”这是蒋庆锁校长的核心办学思想。他还经常说,教学改革干部要先行一步。2013年9月,蒋庆锁校长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长三角校长高级研修班,研修第二阶段是到学校挂职学习。因为挂职学校都是长三角的名校,他每到一所学校首先想到的是将自己学校的教学分管校长和年级主任带过去,跟着他一起学习、听课、参加活动,探求教改真经。他的同学开玩笑说:老蒋啊,你这不是自己一个人来学习的,你恨不能把学校所有老师都带过来,你真是赚大了。蒋校长每天就是这样不停地寻找资源、挖掘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他的大资源观激活了整个团队,使学校成为整合各派力量和各种资源形成的权力共享、责任共担的多元合力的发展共同体。
在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蒋校长感觉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学校的老教师,他及时召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老教师更是一对一地深入交心,直至他们疑惑尽消。“教学改革需要等待,需要耐心地等待教师的自我觉醒,自我成长。”蒋校长在课改过程中始终秉持这一观点,不激进、不鲁莽、不应景,做接地气、草根化的教学改革,因此得到了全校教师的高度认同,老师们带着这种认同感自觉自动地进行探索实践,收获了累累硕果。
当课改成果逐渐显现的时候,蒋校长又将目光转向了课程改革,为学生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实施选课走班。目前,学校开发了近百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来选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八年级五班的王同学是个典型的调皮大王,让班主任很头疼。他对学习没有兴趣,三天两头打架,还自诩是替天行道的侠士。他说他的志向是做一名军人,驰骋疆场,保家卫国。学校组织网上选课时,王同学一看到“现代武器与物理”,就毫不犹豫地摁下了确认键。可是,两节课下来,他就坐不住了——本来是奔着“现代武器”去的,可没想到还涉及物理知识。而物理,自己压根儿就没怎么学。没办法,为了最爱的“现代武器”,他硬着头皮把扔到床底的物理书找出来。老师讲到激光炮,他就恶补光学知识;老师预告下节课内容是航母的供电系统,他就死抠电学部分。最近,为了弄清楚核武原理,他把大学核物理的教材都借来了。他的变化还发生在物理课上,以前物理课趴着比坐着的时间长,现在却是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有这个状态,还需要和他谈物理成绩的话题吗?在王同学身上,对现代武器的兴趣借助校本课程这个媒介传导到物理课堂,而物理课堂的学习状态也是可以嫁接到其他学科上的。如此一来,校本课程的边际效益便能逐渐放大。
从课堂教学改革走向课程改革,蒋庆锁校长追求的是人的现代化,追求的是顺应人性、尊重个性的教学。他说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追求学生学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研究能力的提高和心胸视野的开阔。要加强研究,减轻负担,提高效益,这是教学的魅力所在。他经常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运用一点狼性法则: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它们不将任何事情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新奇永远令狼惊喜不已。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因而他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会做个明亮之星,工作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创见和新灵感。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真正出路,也正是蒋庆锁校长倡导“创造更适合孩子的教育”的初衷,他愿意为了这个初衷,永远做港城教育的守望者。
(赵大中、祁昌永、王梅、陈昌春,连云港外国语学校,222006)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