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课之后,我们还应该干些啥

2015-04-29孙娜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经验交流效果

编者的话:2015年第二期,我们推出的“话题热议”栏目围绕“如何听课”这样一个教师教学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为读者呈现了形式不同、角度各异的一组文章,

如何观摩公开课?同课异构听什么?听课后能否透过具体的教学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本原问题的思考?到底用什么标准来判定一节课的优劣?这些听课中的关键和热点问题引发了不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山东省的孙娜老师更是写来了“听课之后,我们还应该干些啥”对这个话题做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感谢所有读者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这样的回馈和互动更多、再更多些。

一提到“听课”,相信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积极倡导并规范着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甚至有很多学校都对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做出了一些硬性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完成10节或是20节以上的听课任务,并且要留有详细的听课记录,并以此作为年终业务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校倡导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的本意是,通过听课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了能博采众家之长,弥补自身之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我们老师们也都在积极践行着学校的“要求”:认真听课、仔细记录。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很多老师的“听课学习”却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无论是教学技艺还是课堂授课水平都丝毫不见有任何提升。面对这一结果,我们很多学校管理者和老师都是一脸的不解,为什么学校煞费苦心组织的“听课学习”活动就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教师的听课是仅仅是停留在“听”的层面上:认真听课、仔细记录,而缺少了必要的后续“学习”环节。所以,其效果也自然是难如人意了。那么听课结束后,我们究竟还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反刍、思考。听课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的“听、写”,而是“学”。是要通过“听”的形式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做到取长补短,进而切实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实现这一目的,仅靠课堂上简单地“听听”“记记”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授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往往都是隐藏在精彩、热闹的课堂背后,需要我们听课教师认真探究,仔细品味方能领悟的。为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听课结束后,必须认真对照听课记录及时地进行“反刍”。这里的“反刍”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忆唤醒”,而是通过“课堂再现”再次将自己置身于整堂课的教育情境中,对课堂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的深度分析、研究。一是,要站在“听课人”的立场进行分析研究,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找出本节课都有哪些亮点和缺失,而且还要用心去感受授课者“教技”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并及时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二是,要站在“授课人”的立场进行反思研究,如果自己是授课人又会怎样设计本节课?与之前授课人相比自己的“授课”又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前授课人的课堂与自己的课堂又有哪些共性和相通之处?有哪些亮点能对自己有所启示?有哪些优点是适合自己进行学习借鉴的?又有哪些错失是需要自己规避的,今后如果自己讲授该课又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三是,要将他人课堂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自己对本节课的思索,及时进行聚合、总结并叙之以文予以记录,这样我们的听课所收获的就不只是对课的外在形式的感知,而是真正领会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如此,我们的听课效果就必然会与之前大不相同,真正做到听有所悟、听有所学。

二、交流、分享。在听课过程中,由于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所处的位置以及听课时候观课视角的不同,每个老师对于课的理解,也自然会有所不同,这里面既有真知灼见,也有泛泛之见,甚至是偏颇和失当之处。我们教师要想对自己所听之课,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知,并及时汲取其中所蕴藏的“成长营养”就必须要将自己的思考、见解与同事进行交流与探讨:一是,要与同行的听课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之中我们教师要勇于说实话,其中不能有丝毫的粉饰,必须要将自己对所听之课的“感觉”“疑惑”真实呈现,并就此及时向同行听课的其他老师求教,这样不仅可以引发自己向更深层次思考,而且还能有效实现教师间的思维资源共享;二是,要与授课教师本人进行交流,重点针对听课过程之中自己所产生的“疑惑”之处,向授课教师进行求教,请他说明这样处理的原因以及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就此对课进行深度解构、品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消化”“吸纳”课程中的养分,提升自我。

三、实践、创新。教学是实践的活动,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磨砺,也就是说我们要想通过听课活动真正提升自身授课技艺,除了要做好之前的“反刍”“交流”等环节之外,还必须做好相应的行为跟进:一是,要及时地将之前的“思考”付诸教学实践。因为如果不对之前的“收获”进行验证,那么我们教师的成长就永远是停留在“口头经验型”的教师水准上,只会“坐而论道”,而不能“学以致用”提升自我。这也是很多老师,听课千遍,感慨万篇,而无法提升自我的真正原因。二是要在实践中对“思考”进行创新,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盲目照搬、复制别人的先进课堂技术和经典做法。因为我们每一个优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都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而是教师与学生持续磨合的结果;加之我们与授课人在学识、认知、授课理念和风格上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差异,所教授的学生也是来自不同的环境,期间也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我们在课堂上生搬硬套、强行移植别人的先进经验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发酵”,让经验“本土化”,巧妙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之中,只有如此,“经验”才会有效指导和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只有如此,我们的听课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做到汲人所长,补己之短,并最终超越自己、提升自己。

(孙娜,山东省海阳市育才小学,265100)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经验交流效果
如此交流,太暖!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经验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