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基础教育阶段的“精英教育”

2015-04-29冯朴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精英大众人才

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孰重孰轻,常常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讨论的话题,尤其是“钱学森之问”,激起了更多的人去关注和思考现行的教育。

先看看我们的大众教育。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在大众教育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体体现在:一是穷国办大教育,承担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二是普及了9年制义务教育,据《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1%,更了不起的是我国实现了免费的义务教育,不仅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而且为贫困地区儿童提供了免费的营养午餐。三是基本普及了高中,2013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0%。四是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78年的1.55%提升到2013年的34.5%。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在大众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当年依靠“希望工程”来支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情况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普及高中,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再看看我们的精英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在2013年的毛入学率已达到34.5%,改革开放30多年,高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了数量惊人的精英人才,且不说在航天、军事等高科技领域,在其他各行各业,这些正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各类精英,也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自主培养的优秀人才,当然其中的一部分有着海外继续深造的经历。但另一方面,让国人无法释怀的是我国至今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因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又备受指责。有人认为,我国大学的管理模式存在问题。有人认为,大学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稀释了高校资源,影响了精英教育。也有人认为,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大家都在力图寻找影响精英成长的原因。

我认为,单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原因是片面的,影响教育发展的并不仅仅是教育本身,而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比如,人口众多是基本的国情,尽管很多人在痛骂高考,但面对教育公平的呼声,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比高考更公平的制度可以取而代之,有高考也就必然有应考,有应试教育的存在。现在好多人指责教育太功利,影响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很重要的在于我国现行的用人制度,这一只无形的手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按照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的愿望规划自己的人生,至于所学的专业是否是自己的所爱并非最为重要。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缺乏对所学专业的兴趣,难以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也在情理之中了。此外,社会和教育的过于功利,使人们缺少了内心的宁静和耐心,也是重要的原因。

再回到教育自身来分析。

首先,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无论是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某些问题的存在是与我国国情相关的,我们不能因为暂时没有获得诺奖而全盘否定现行的教育。

其次,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组成部分,两者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珠峰之所以是世界最高峰,原因是它“长”在青藏高原上,没有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没有浓厚的学习型社会的氛围,势必影响精英人才的成长。反之,如果我们只关注大众教育,不重视精英人才的培养,教育发展仅停留在“普九”“扫盲”、高校扩招等层次,只关注教育公平而不注重因材施教,不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与空间,我们就无法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没有英才辈出的教育肯定也不是成功的教育。

再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尽管我们的社会现状和教育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不能仅仅作为一个评论家,在我国高考和用人制度暂时不可能有根本性变化的大背景之下,学校应该在精英人才的培养上有所思考和行动。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精英人才的培养奠基。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着重在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第一,鼓励学生志存高远。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有非凡之志。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确立“兼济天下”的志向。在“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我们看到这样一段介绍:1931年,钱伟长以文史学科双百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而此时,正值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以“中国枪炮不如人”为理由之一,实行不抵抗政策,钱伟长非常气愤,他毅然决定:“我不学文史了,我要学飞机大炮!”立志要科学救国,而实际上,他的数理化成绩加上英语总共才考了25分!后来,钱伟长就是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科学救国的远大志向,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

提到中国的“两弹一星”,我们自然会想到钱学森。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放弃了自己在美国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有为我国“两弹一星”献出生命的邓稼先……

他们的爱国行动比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也许更让人肃然起敬,正是他们胸怀大志,才成就了学术的高峰。只有志存高远,具有济世的情怀,确立了超越个人狭隘利益的人生目标,才可能做出非凡的业绩。

反观今天的基础教育,在青春励志、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方面的教育是有欠缺的,学生往往把考取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作为主要的目标,具有强烈的功利心。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个人利益至上已成了较为普遍的现实,一流的人才出国了,优秀一点的考上公务员了。缺乏远大人生目标的感召,还有多少人愿意耐得寂寞、苦苦专研呢?如此状态,不出大师自在情理之中。

我们的教育应该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仅有高考的高分是不够的,学生更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有“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人文情怀。这,绝对不是空话和大话。

我校学生在高中三年中,每个年级段都有阶段德育目标的关键词:高一是“诚信、博爱、责任”,高二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三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三年中,通过课堂主阵地和学校人文情怀的熏陶,不断给学生以正向的引导。“名人课堂”坚持数年,学校经常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给学生做讲座,包括“两弹一星”功臣姚桐斌先生的夫人、神舟六号副总指挥秦文波、搜狐总裁张朝阳、蛟龙号潜航员叶聪等等,让学生心目中有“英雄”的激励和示范,给学生树立人生榜样。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确立高远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只有志存高远的人,才可能成为杰出的人才。

第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我们着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让学生参加丰富的活动,经历丰富的实践与探索。在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的同时,我校为学生提供了8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有60多个社团供学生选择。学生基于自己兴趣爱好的选择,其自主学习的动力肯定是无穷的。

以学校的天文社为例。天文社的学生不仅参与天文观察,学习和普及天文知识,还开展了真实的研究。他们与英国瑞德克里夫中学的学生合作开展月坑研究,邵晨涵、何泉震、华云程、倪书楷等4名同学在2013年1月至2月期间,通过接收美国宇航局相关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和上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确认,“正式发现”了两颗主带小行星(2013 AN51,2013AO51)。2009年,天一中学天文社被江苏省天文学会授予“国际天文年突出贡献奖”。

学生社团组成的“天一科学院”有12个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积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激发了学习兴趣,课程改革项目“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在全国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丰富的活动,丰富的经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便有了更多的兴趣、信心和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中小学和高校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理解,并逐步改革某些不合理的人事制度和教育管理模式。在我国大众教育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精英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冯朴,江苏省天一中学,2145101)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精英大众人才
人才云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它们都是“精英”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