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

2015-04-29张才国张昊

教学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价值诉求生态危机

张才国 张昊

[关键词] 克沃尔;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价值诉求

[摘要] 2001年的《生态社会主义宣言》和2009年的《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是生态社会主义的两份纲领性文献。在这两个宣言中,乔尔·克沃尔指出癌症般扩张的资本是自然最大的敌人,深刻地阐述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主张。生态社会主义的宣言创立了一种明确否定当前这种甘于妥协和被动服从的话语体系。尽管这些宣言充满了大量的乌托邦成分,但它们至少是一种应对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及其救治为基础的理论阐释。

生态社会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本是为了应对全球生态问题,寻找一条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生态问题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愈加严重。同时,社会危机也在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之下,《生态社会主义宣言》和《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的发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宣言提出了革命性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希望能在解决生态危机的同时,也能够解决社会危机。《生态社会主义宣言》和《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将作为当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灯塔”,指引当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为当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指导,其理论意义重大,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广泛。所以,我们不能将其忽视,有必要对其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

一、《生态社会主义宣言》:生态运动新的里程碑

2001年9月,在巴黎城外的宛赛纳( Vincennes)召开的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的研讨会上,乔尔·克沃尔(Joel Kovel)等人发表《生态社会主义宣言》(以下简称《宛赛纳宣言》)。在这份宣言中,克沃尔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批判,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克沃尔主张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指出生态社会主义就是代替当前资本主义的最好选择。在可预见的未来,唯有生态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同时,将会出现国际化的生态社会主义运动。

(一)对资本主义的全面批判

在《宛赛纳宣言》中,克沃尔从自然、个人、社会三个维度,全面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指出资本主义对于自然、个人、社会都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不可饶恕的。同时,克沃尔还点明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被取代,生态社会主义必然出现。

1.资本主义破坏自然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换言之,资本主义对自然的毁灭性影响是亘古未有的。克沃尔强烈抨击了以任何形式对凶残的资本主义进行粉饰和鼓吹,更是反对资本主义打着“民主和人权”的旗帜,模糊其造成的生态损失和社会代价。他主张应该根据资本主义至今的所作所为,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评价资本主义。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无限渴望和追逐,才使得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污染了环境,浪费自然资源。同时,资本主义“把自然的感官活力简化成为了资本积累和冰冷的交换需要。”自然在资本主义面前仅仅是作为使用价值而存在的,是为了资本积累而存在的,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没有自身的价值。“生态危机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而是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类似癌症的病态经济模式。”

2.资本主义危害个人

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人性本该拥有的自决权、群体以及存在的需要,都已经荡然无存了。资本主义使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掉进”了劳动力的蓄水池中,与此同时,抛弃了大量的无用的剩余人员。资本主义通过传播全球的消费主义和非政治化的大众文化,入侵和逐步削弱了群体的整体性。资本主义扩大了财富、权力的不平等,使之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总之,“资本主义的入侵正在毁灭人类,动摇了文明的根基。”

3.资本主义造成了社会危机

在资本主义全球统治下,全球秩序变得更加混乱,社会危机不断恶化,恐怖的战争遍及非洲中部、中东、南美西北部,就像坏疽一样四处扩散。马克思说:“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们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连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互相制约。”克沃尔认为,生态危机是与社会危机相互联系的。当前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对于资源的需求,远超出地球所能承载的最大限度,造成了生态危机,而资本主义全球化则导致了社会危机。生态危机与社会危机实际上是由资本主义的扩张造成的。“那些潜在的力量本质上是同一驱动力的不同方面,而这一驱动力——世界资本主义体制的扩张——必然作为中心动力推动一切发展。”

资本主义已经与那些腐败的、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狼狈为奸。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监督下,资本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自治权,使其背负沉重的债务。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维持巨大的军事机构,强制发展中国家服从于资本主义的中心。当前全球资本主义统治的体制,既不能控制生态危机,也不能克服社会危机。对于建立在“不增长就死亡”基础上的资本主义体制而言,是绝对不能对资本积累进行限制的,限制积累这一选项是永远不能接受的。资本主义也不会抛弃帝国主义的逻辑,正是帝国主义的逻辑推动了资本的增值。资本主义只能选择使用残酷的手段,播下恐怖主义的种子,从而进化为新的法西斯主义的变种。

佩珀认为,“资本主义的生态矛盾使可持续的或绿色的资本主义成为一个不可能的梦想,因而是一个骗局。”克沃尔十分赞同这种观点。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社会而言,资本主义可持续发展是完全不可能的。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当前,人类面临着残酷的选择——是社会主义,还是野蛮主义!野蛮主义表现为生态破坏、战争、恐怖主义。由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其最终会蜕变为野蛮主义。

总之,资本主义的庞大躯体已经充分暴露了其潜在的各种弱点,资本主义的崩溃是必然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是完全不可持续的,如果人类想要拥有一个能够生存的未来,那就不是改良资本主义,而是彻底地消除资本主义。正如克沃尔所认为的那样,要“发起一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变革,即重新构筑文明的生态完整体系。”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首先,克沃尔指出了社会主义并没有失败,生态社会主义将会实现“第一代”社会主义的目标。但是,生态社会主义与后者又有所不同。然后,克沃尔初步勾勒了生态社会主义的轮廓。最后,其庄严宣告了国际化的生态社会主义的降临,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必将走向世界性的团结。

1.不同于“第一代”社会主义

在《宛赛纳宣言》中,克沃尔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这个词并没有过时,也不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箱中。“第一代”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其未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真正目标,并且对社会主义造成了某些有害的影响。第一代”社会主义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剿,以及自身的不发达等原因,造成了其对于内部民主的否定,同时也保留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以生产力发展为目标的竞争方式,最终导致社会的崩溃,也破坏了自然环境。不同于“第一代”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不是否定社会主义本身,而是对于社会主义的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将建立在全体劳动者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终止了生产者与生产手段的分裂。生态社会主义保留了“第一代”社会主义的解放的目标,同时拒绝了“第一代”社会主义官僚形式的生产结构。“虽然社会主义未能实现,但是它仍然要取代资本主义。”如果我们想要战胜资本,让文明得以生存下去,生态社会主义则是必然结果,也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能突破后资本主义社会。

2.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初步勾画

“对于生态社会主义有这样一种基本阐述,即它是一种生产方式,其中自由联合的劳动者为了拯救地球,让地球再次繁荣,选择了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克沃尔认为,在生态社会主义框架下,人类会重新定义社会主义生产的道路和目标。限制增长将是生态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新的社会中我们将会运用它。限制增长绝不是匮乏、艰难与压迫的代名词,相反,它是对于需求变化的反映,是远离数量维度、迈向质量维度的巨大飞跃。从商品生产的角度看,生态社会主义重视使用价值,而不是只重视交换价值,这对于当前的经济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克沃尔指出,新的生态的生产方式是必需的。在生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总体性能够克服资本主义造成的危机,减少工业资本主义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解放石油资本占据的土地,使包括全球变暖在内的生态危机得到根本解决。生态社会主义将继续发展民主,同时坚持把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因此,“它要克服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帝国主义的冲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它将克服所有支配的形式,特别是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生态社会主义将会与自然达到生态和谐,而这在资本主义体制下是永远无法做到的。

3.国际化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

克沃尔庄严宣告,国际化的生态社会主义将会出现,“生态社会主义将会是国际的和世界的,否则其就一无是处。”生态社会主义将在世界的每个地方生根发芽。尽管在《宛赛纳宣言》中只是笼统地提出了国际化的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但是对当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宛赛纳宣言》的指引下,当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或国家之内,而是跨越国界,走向联合,团结在一起,成为国际性的生态社会主义运动。这超越了以往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是质的飞跃。正如萨拉·萨卡所说,“团结是必须的”,“如果我们希望避免生态和人类的大灾难的话,就必须创造团结。”

克沃尔继而强调,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给予了我们发动生态社会主义革命的契机,我们有责任去证实生态社会主义,并且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去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克沃尔声称这一次不仅要在名义上,并且在事实上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的真谛。

二、《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的构想及其变革路径

2009年1月,在巴西贝伦召开的世界论坛会议上,克沃尔等人发表了《贝伦生态社会主义宣言》(以下简称《贝伦宣言》),这是继《宛赛纳宣言》之后,关于当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在《贝伦宣言》中,克沃尔严厉批评了那些妄图通过改良资本主义体制,从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自欺欺人的做法。此外,克沃尔更加具体地阐述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美丽愿景和变革资本主义的现实路径。

(一)严厉批评了资本主义的改良措施

克沃尔认为,资本主义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世界生态危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种种改良措施,都是极其荒唐可笑的。这些所谓的改良措施都是由资本主义体制下的专家们设计的,并且代表着资本主义的根本利益。其实质是要在保留市场机制和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下,克服其自身造成的生态危机。正如玻利维亚总统埃沃·莫拉莱斯所说,“世界正在承受着气候变暖的高烧,以及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疾病”。

克沃尔强调社会,“除了表面的粉饰以外,过去35年的改革是极大的失败。”以《京都议定书》为例,1997年,各主要发达工业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是,21世纪前4年的全球年均碳排放量几乎是20世纪后10年的3倍。在《京都议定书》中,发达国家采用“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即交易污染信用,而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清洁发展机制”(CDM)。这些措施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在资本主义共同利益的控制下,把二氧化碳变成了一种商品,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的工业体制下,碳排放只是商品生产的功能之一。发达国家不用担心被强制减少碳排放。相反,它们可以运用金钱与权力,控制碳市场,达到为自己牟利的根本目的。《京都议定书》不仅没用足够的能力控制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而且为发达国家继续破坏生态环境、逃避监督和欺骗公众.提供了种种借口。

而在2007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开辟了一条为今后更加滥用碳排放权的道路。此次会议回避了由顶尖的气候科学家所提出的2050年减少90%碳排放的目标。显而易见,在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中,世界银行手握监管权,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只能受到资本的摆布,同时使得碳污染的抵消和补偿更为容易。

针对上述种种情况,克沃尔强调指出,资本主义对利润增长的需要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其本身就是金钱的运动,只能通过商品生产的无限扩张而存活。而且这绝非是资本主义的偶然性特征,其早已融入了资本主义体制的“基因”中,必然会造成人类和全球生态的毁灭。因此,这是不可能通过改良资本主义体制而得到解决的。在资本主义体制下,企业的生产是以利润作为目标的,仅仅从短期角度考虑其投资方向,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对于环境的影响,经济的无限扩张根本无法与有限的生态系统相融合。福斯特认为,“在有限的环境中实现无限扩张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因而在全球资本主义和全球环境之间形成了潜在的灾难性的冲突。”然而,资本主义体制是绝对不能容忍有限的增长,它对于资源需求的无限渴望会打破任何以“可持续发展”为名义的限制。可见,资本主义既不能支配自身行为,更不用说,去克服这种癌症般增长所造成的各种危机了。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

《宛赛纳宣言》只是简单地勾勒出生态社会主义的轮廓,而《贝伦宣言》则详细描绘了生态社会主义的未来图景。克沃尔主要从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着手,描绘了牛态社会主义的未来构想。

1.生态社会主义的经济

克沃尔强调,“生态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革命性的经济之上,而这种经济是基于社会正义和生态平衡的非金钱的价值观。”生态社会主义注重地球的平衡和极限,其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生态观”和生产主义的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必然要限制增长,改变资本主义下那些“异化”的需要。在经济活动中,对于物品的生产不是以数量为标准,而是以质量为目标。强调物品的使用价值的重要性,而不是交换价值的重要性。克沃尔说,“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减少交换价值的范围,稳定生产活动的形式,达到培养生态系统整体。”我们应该从整体上重新思考生产目标、经济活动的意义所在。

同时,克沃尔也指出,创造性的非生产活动和再生产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养育子女、护理儿童和成年人的教育、艺术等都是如此。干净的空气和水源、肥沃的土壤、不含化学农药的食物、可再生的非污染能源,这些都是人类和自然的基本权利,我们必须保护。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社会和自然系统之间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条件。

2.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

克沃尔认为,应在生态民主的结构下,重新思考生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目标。“关键是民主的程度”,“民主已经变成社会中的一种存在。”我们必须通过民主决策,阐明社会的投资和生产目标。在地方机构、国家机构、国际机构中真正做到民主决策,这体现了社会的自由,远离了专制,同时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只有民主决策才能把人类从资本主义条件下追求无限增长的经济法则中解放出来。只有民主决策才能在提供充分就业、重组工农业部门、发展其他部门的同时,阻止全球变暖与其他威胁人类生存和生态灾难的危险因素。只有民主决策才能服务于社会和自然的公共利益,打破资本主义企业家、投机者、银行家对投资和技术发展的支配。

(三)通往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

《贝伦宣言》指出,生态社会主义是革命性的社会变革,其旨在彻底阻止资本主义对生态的毁灭,而且生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唯一方法,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选择第三条道路。社会正义运动必然会与环境正义运动相结合,只有当劳动者生态理性意识觉醒后,并通过大规模的行动,才能促成生态社会主义的成功。同时,克沃尔在《贝伦宣言》中还具体指了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变革措施。

1.社会正义运动与环境正义运动相结合

克沃尔认为,如果当大部分人积极支持生态社会主义的时候,那么对于资本主义的革命性的变革就会开始正是现存的资本主义及其制度造成了社会中的剥削和生态环境的污染,所以它既是自然的敌人,也是劳动者的敌人,其野蛮的一面已经暴露无遗,令人厌恶。社会正义运动(即包括工人、农民、无地者和失业者在内的劳动者的斗争)是与环境正义运动不可分割的。在人类社会中,被剥削得最深的是大部分的穷人和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他们必然会参加到生态社会主义革命中来,从而使生态的可持续传统恢复生机。因为,他们是生态环境破环的第一受害者。同样,寻求性别平等也是生态社会主义革命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女权运动是反对资本主义压迫运动中最积极的行动和声音。而且,在整个社会中还存在着生态社会主义革命性变革的其他潜在力量。

克沃尔强调,对于环境破坏的讨论,不能只局限在会议室和协商条款中。只有大规模的实际行动才能起作用。“城市和农村的工人、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和各个地方的人都应该为了社会正义和环境正义而奋斗,他们处在斗争的最前线”,共同反对跨国公司的剥削和污染、有毒的农业综合企业、转基因的种子,以及造成目前食物危机的生物燃料。我们必须增强社会正义运动与环境正义运动之间的联系,在全球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革命中把两者真正地团结起来。

尽管当前资本主义体制的全球统治仍然强大,但是,从经济和意识形态上来看,这一体制已经日益显示出崩溃的一面,早已无力克服它所造成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其他一切危机。全面的危机预示着转变的拐点,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下的各种危机预示着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是自己的掘墓人。最后,克沃尔呼吁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大众行动起来,“在地方、区域、国际所有层次上,我们为了创造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的替代性体制而战斗。”

2.生态社会主义的具体变革措施

克沃尔强调,我们不应该对“绿色资本主义”产生任何的幻想,相反,应该以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继续为当前具体、紧迫的变革而战斗。克沃尔认为,对于资本主义变革,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

在能源方面,我们应当大力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代替目前的碳燃料和生物燃料,并且新能源必须处于劳动人民的控制下。

在交通运输方面,大量减少使用私人卡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取而代之的是用免费和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统,如用火车代替卡车。

在生产和建筑方面,资本主义下生产、消费和建筑的模式是资源浪费的、过时的,充满了竞争,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破坏。我们应该生产可持续的、可循环的产品,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业。

在食物生产和分配方面,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捍卫本地食物的独立自主权,消除易污染的工业化的农业综合企业,创造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积极促使土壤肥力的自我更新。

三、生态社会主义宣言这一幽灵能够变为现实吗?

在当前全球生态破坏加剧、社会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尽管《宛赛纳宣言》和《贝伦宣言》提出了种种关于生态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希望进行某些有益的尝试,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其仍然充满了大量的乌托邦成分,从目前理论和实践来看,终究只是幽灵而已,无法成为现实。

(一)偏重理论上的批判

与以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重批判、轻实践的风格一样,生态社会主义的宣言也是如此。就某种意义而言,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早已经远离了对于社会的构建.滑向了批判主义。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宣言提出了构建未来社会的图景和一系列的变革措施,但是仍然不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和实践性。

在《宛赛纳宣言》中,克沃尔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及其制度,指出了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所在。但是,克沃尔也认为,“首先,任何人在阅读这些建议的时候,都会思考其提出了多少实践和理论问题。其次,令人沮丧的是,去思考这些离当前世界实际情况如此遥远的建议。”可见,连克沃尔自己都已经意识到《宛赛纳宣言》中所阐述的理论不仅不足,而且理论离现实还太遥远,就更别提如何实践了。

克沃尔还强调说,我们的计划不会列出这条道路上的每一个步骤,只是发展一种必要的变革当前秩序的逻辑。显然,在《宛赛纳宣言》中,克沃尔也没有列出具体的计划和步骤,只是为了提出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这对于实践是不会有帮助的。

理论指导实践,唯有正确的理论才能产生正确的实践。《宛赛纳宣言》中既没有明确的计划,也没有正确的理论,是不会产生有益的实践的。就像列宁说的那样,“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二)实践中的“短板”

实践问题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短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社会主义也无法逃避这个问题。《宛赛纳宣言》和《贝伦宣言》提出带有乌托邦性质的理论,必然导致无法成功实践。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生态社会主义的宣言确实全面批判了资本主义,指出了其弊端,但是没有正确的实践,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

1.没有坚强的领导阶级

在《宛赛纳宣言》中,克沃尔认为,女权主义者、穷人都是生态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者,同时在整个社会中,还有如无地者、失业者、农民这样的变革动力。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一贯质疑、否认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的发挥。克沃尔的观点也是如此。

试问,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工人阶级作为领导核心,起着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克沃尔眼中的广泛的革命力量能形成“合力”吗?答案是否定的。以史为鉴,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强有力的工人阶级的领导下建立的。正如列宁所说,“只有受过训练的、从过去的沉睡中觉醒过来的无产阶级,才能创造这种团结。”唯有工人阶级才能团结一切力量。“工人阶级最先具有足够能力并且最先负有使命来领导最终必然使劳动得到彻底解放的伟大运动。”没有坚强的革命领导阶级,生态社会主义革命就不会成功,唯有失败。

2.寄希望于人民意识的自发觉醒

在《贝伦宣言》中,克沃尔认为,当大部分劳动人民都积极支持生态社会主义的时候,生态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革就开始了。显然,克沃尔寄希望于人民意识的自发觉醒。在他看来,没有大部分劳动人民的支持,就不会有生态社会主义革命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也就不会灭亡。

这种观点极为消极,人民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觉醒,是一个过程,完全可以通过率先发动生态社会主义革命,促进人民意识的觉醒。同时,在革命中加速人民革命意识的觉醒。正如列宁所说,“只有在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能够表现充分的自觉性、思想性、坚定性和忘我精神的情况下,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才有保障。”

3.还有向资本主义妥协的倾向

在《贝伦宣言》中,克沃尔指出,必须利用政府、企业和国际机构的权利,从而实现一些基本的、必须立刻的改变,比如强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绿色能源,提供大量且自由的公共交通系统,逐步用火车代替卡车,制定清洁污染的计划,消除核能和战争扩散等等。

显然,克沃尔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中还有向资本主义妥协的倾向,其寄希望于资本主义能够作出相应的配合,并给予生态社会主义运动一定的支持。这是肯定行不通的,多少包含一定的幻想。资本的目的在于增值,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消除战争,这些限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积累的想法都是无法真正实践的。当代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应该拿出与资本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了真正美好的未来社会而战斗。

结语

当前,在人类同时面临着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双重危机背景之下,《宛赛纳宣言》和《贝伦宣言》发表的理论意义大于它的实质内容,它使人类看到了一种希望。这种希望不是在资本主义下实现,而是在生态社会主义下诞生。正如《宛赛纳宣言》开篇中所阐述的那样,要作为打破资本主义的世界秩序是不可取代的宿命论的榜样。确实,生态社会主义的宣言可以而且应当作为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榜样,并号召人们行动起来,变革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开辟一条通往生态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价值诉求生态危机
校外数学文化活动的价值诉求与实施策略
绿色发展的生态意蕴与价值诉求
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浅探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
五大发展理念的历史逻辑与实践价值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探析
生态危机的成因述评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伦理价值与时代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