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2015-04-29肖红林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2期
关键词:朗读美的课文

肖红林

【摘 要】

朗读训练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一、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朗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朗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四、朗读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升华 。

【关键词】

朗读 理解 表达 审美

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

一、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通过读,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读的过程中语言艺术就在学生头脑中积累下来,不知不觉间,内容与文章的写作技巧就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一旦用时,就会自然涌上心头,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验,儿时读过的名家名篇,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对于其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早已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并且不时地在运用。

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读书贵在自悟自得,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记得曾观看过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条框框的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非常深刻。

三、朗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朗读还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学欣赏手段。朗读课文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它们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这样学生就会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感染、美的熏陶,有了美的欣赏能力,从而也能生成美、创造美。

四、朗读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升华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讀的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曾观看过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老师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老师还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渲染的情感世界,直到课文读完了,还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其中,这就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朗读教学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且通过我平时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以下这几点是不容忽视的。

1.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年龄小,朗读的语气生硬,没有活力和韵律。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朗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2.朗读要注意引导。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但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朗读训练中有意而巧妙地通过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章所渗透的情感、思想的领悟。

3.合理运用各种朗读形式。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有范读、领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老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对于朗读的要求在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读为本”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我相信经过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潜心努力,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定能在学生、老师、作者和文本这四者之间的心灵架起一座缤纷的彩虹桥。

猜你喜欢

朗读美的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背课文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