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5-04-29苏云峰王媛媛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中高职研究

苏云峰 王媛媛

摘要: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应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整体设计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等,注重中高职教育在知识和技能、职业素质、专业课程标准、实训等领域的系统衔接,实现中职与高职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C-0007-03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等因素进行整体设计,打通中职到高职的上升渠道,保证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背景

只有高技能人才支持下的经济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也才能成为下一世纪稳定的民主制度的基础,这是国际社会达成的一种共识。[1]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当前,我国的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匮乏几成经济发展瓶颈。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跟上社会步伐,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起点,最终目的是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人的技术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科技进步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逐渐提高,不仅要求员工拥有全面的职业技术能力,而且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目前单一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个人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终身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愿望日益强烈,他们渴望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增加了学习者继续接受教育的学习机会,满足了学习者增长知识与能力的需求。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更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中职和高职还处于相互割裂状态,中职与高职之间衔接不畅,具体体现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因素的不协调,无法形成合力,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因此,职业教育要持续发展、增强吸引力就需要打通上升的渠道。

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

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其职业教育体系中各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既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及职业院校办学的灵活性,又体现了人才成长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为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

澳大利亚于1995年构建了全国统一的教育与培训框架体系——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用12级学历资格将自成体系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贯通起来,形成了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历资格框架体系下,职业教育的各层次之间相互贯通:学生在普通高中阶段学习一级证书和二级证书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然后进入TAFE学院,累计高中和现阶段的学分,通过文凭等值衔接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学习需求。当然,国家出台职业资格制度,认可不同层次职业资格与相应学校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并使二者具有升学与就业的同等效力。

我国台湾地区,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建立了层次齐全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从较低层次一直贯通到最高层次,职校生可一直学习直至取得博士学位。这种贯通满足了青年的升学愿望,满足了产业结构变化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改变了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的观念,打通了职业教育体系内学生升学进修的渠道。当然,世界上不少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业绩,不再赘述。

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保障

中高职一体化是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效分工,两个教育层次相互渗透融合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教育发展形式。[2]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职业教育内涵与层次提升的必然。

(一)终身教育理念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依据

我们应站在实现终身教育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看待和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终身教育理念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世界成人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3]学习不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而是贯穿了人的一生,因此也对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我们要建立贯穿人一生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是这个体系的一个环节。中高职有效衔接既能为中职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又能为高职教育提供优秀生源,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考试是中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必经之路。职业院校应在招生考试中突出相应职业领域的技术基础考核,提高其权重,改革单一的应试教育考核形式,并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如制定职业院校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学分累积和学分转换等政策。

(三)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前提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定位,保证衔接的顺利进行。在培养目标上要体现层次的差异性,中职要注重实用型、操作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要注重应用型、管理型、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且需要有更深入的理论水平、更精湛的技术水平及更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更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发展能力。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中职阶段主要培养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营销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阶段主要培养能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与管理等工作,具有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核心

目前,中高职在课程及教学内容的衔接上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重复、中职学生无法适应高职教学等。因此,要加强课程与教学的衔接,保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应采取措施加强文化基础教育;针对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可构建模块化课程,根据培养目标整合课程。另外,还可尝试实行学分制,实现课程体系的弹性化,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企业的积极参与,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动的课程设置机制,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衔接。

(五)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

职业教育的技术性与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要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其业务技能素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六)师资队伍建设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保证

职教发展,师资先行。目前,存在着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在中职校突出表现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不高,在高职院校表现为缺少有影响力的职教名师,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技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广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是职业教育教师所必须同时具备的,这也是由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要切实加强中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七)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保障

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完整性和多元性的特征。从宏观上考虑,应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协调发展进行评价;从微观上考察,包含了课程、教学、学业成绩等评价体系。多元性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体现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多元性上。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保障,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优化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高职衔接的协调发展保驾护航。

总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在明确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统筹安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麦克·扬.未来的课程[M].谢维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金盛.涨落中的协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法】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方健华)

猜你喜欢

中高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