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刘国钧精神,培养“三质”人才

2015-04-29戴卫银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成效载体

戴卫银

摘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和传承刘国钧精神,精心打造“刘国钧”校园景观、活动平台和宣传阵地,在刘国钧精神观照下开展文化育人实践,成效显著:学生自信、自立、自勉、自强和“自由”,成为具有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简称“三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刘国钧精神;文化育人;载体;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6C-0022-03

一、文化育人的实施背景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2011年10月视察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常州刘国钧高职校”)时曾说过:“职业学校不仅要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给文化。”常州刘国钧高职校是以“刘国钧”的名字命名的。刘国钧及其所创立的大成企业文化就是学校文化“得天独厚”的文化源泉。刘国钧是我国近现代苏商中的杰出代表,中国纺织工业的先驱,被誉为“纺织巨子、民族骄子、中华赤子”,社会学家赞扬他是“实业苏民”和“经纬裕国”。刘国钧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包括爱国爱民的价值观、识才用才的人才观、精益求精的质量观、创新创业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幸福观等。

常州刘国钧高职校始终弘扬刘国钧精神,秉承“幸运教育,幸福成长”的文化育人理念,旨在培养具有自信阳光的气质、文明有礼的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的现代文化人,具有创新创业特质的现代职业人,成为从学校到企业成功跨越的现代幸福人。

二、文化育人的主要目标

提炼内涵。立足刘国钧“名人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整理刘国钧精神遗产,提炼和培育常州刘国钧高职校文化育人的内涵。

付诸实践。实施“优才培养”和“让优秀成为习惯——五个一”两项工程;开展创新、创意和创业“三创俱乐部”活动;构建“国钧讲堂”、“刘国钧杯钢琴邀请赛”、“校企金秋联谊会”和“就业创业明星评选及颁奖”四个活动平台。

文化育人。拍摄三部校园文化专题片,即《学校的文化魅力——校园景观线》、《学校的文化魅力——教学工厂线》、《学校的文化魅力——师生幸运线》,培养“三质”(自信阳光气质、文明有礼品质和创新创业特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文化育人的实施过程

学校在传承刘国钧精神过程中,从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到精神文化全方位、立体式、宽领域地文化育人。

(一)精心设计“刘国钧”校园景观,增强环境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景观围绕“国钧精神、幸福成长”的理念进行设计。呈半弧型的学校大门展现着学校的亲和力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刘国钧纪念馆、刘国钧半身铜像、大成路、广益路、刘汉堃体育馆、刘菊秀图书馆、璧如园、工业雕塑“百年纺机”等都凝聚了刘国钧艰苦创业的精神和造福桑梓的爱国爱家乡情怀,进一步增强了环境文化育人功能。

(二)搭建“刘国钧”活动平台,增强活动文化育人功能

刘国钧精神是学校活动文化的源泉,学校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1.实施“优才培养工程”。刘国钧说过:“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为一等人才,只懂管理不懂技术为二等人才,只懂技术不懂管理为三等人才”。“宁愿花100大洋雇一能人,绝不花25大洋雇一庸人”。学校通过“优才培养”工程造就更多的一等人才。学校“优才培养”工程包括“技能优才”(由技能尖子和苗子组成)和“管理优才”(由学生干部组成)两支队伍。

2.开展“让优秀成为习惯——‘五个一工程”主题教育活动。刘国钧强调精细管理,学习日本企业管理思想,强调“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优秀成为习惯——‘五个一工程”是学校传统的主题教育活动,“五个一”是指:培养一项职业礼仪;坚守一米线;练就一项终身锻炼的方式;参与一项公益活动;克服一种陋习。学校引进企业7S(清扫、清洁、整理、整顿、安全、节约、素养)管理文化(最早从日本引进)培养人才。

3.开展“三创”俱乐部活动。创新与创业是刘国钧传奇人生的主旋律。刘国钧深知要想赢得市场,技术革新和管理改革是关键。马寅初评价刘国钧创办的大成厂8年产值和利润增长8倍的奇迹在于刘国钧不断创新和勇于创业。学校设有“三创(创新、创意和创业)俱乐部”,设“三创指导办公室”,开设“三创”选修课程;建有“三创”展室;开展“金点子”沙龙活动;建有“‘财富梦学生创业一条街”。

4.举办“琴·谊·星·堂”活动,引进传统文化、高雅文化与企业文化进校园。刘国钧被誉为“儒商”,他创办的大成公司有“忠信笃敬”厂训,印发《格言联璧》;创作《厂歌》,创办企业刊物《励进月刊》,以提升员工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刘国钧杯钢琴邀请赛”;每年举办一次“校企金秋联谊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就业创业明星评选及颁奖典礼”;周周开设“国钧讲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打造“刘国钧”宣传阵地,增强精神文化育人功能

学校依托“四个一”载体,即“一馆一会一团一套”传承“刘国钧精神”,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助推学生素养提升。

一馆:刘国钧纪念馆。刘国钧纪念馆是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州市同心文化示范基地,参观刘国钧纪念馆已成为学校每年新生入学的教育必修课。

一会:刘国钧研究会。研究会由刘氏、查氏成员和社会贤达及师生共同组成,定期发布《刘国钧研究会简报》,开通“刘国钧研究会网站”。现已成为常州刘国钧文化中心的重要分支机构。

一团:刘国钧精神讲演团。讲演团以学生为主体,在各学校、企业、社区义务宣传刘国钧创业创新精神,并录制了八集专题讲演视频。讲演团成员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讲一则刘国钧故事。

一套:校园文化系列丛书。继《从刘国钧到刘国钧职教中心》后,学校又续编《从刘国钧到刘国钧高职校》《国钧讲堂廿七讲》和《传国钧精神,走现代职场》等校园文化丛书。

四、文化育人的条件保障

奠定基础。学校以“刘国钧”命名,兴建刘国钧纪念馆,成立刘国钧文化中心和刘国钧研究会,这为学校文化育人奠定了扎实基础。

打造团队。学校以“刘国钧”命名,培育了一支优秀的文化育人团队。该团队由长期工作在学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一线的富有经验的领导和教师组成,他们是“刘国钧”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推动者,这为学校全方位的文化育人提供了人才保障。

理论研究。学校承担完成了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类课题《刘国钧精神观照下的五年制高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其研究紧密结合学校的文化育人实践,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这为学校文化育人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

五、文化育人的成效

学生更自信。刘国钧精神已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源头活水,“刘国钧精神及其大成企业文化”已走进师生心灵。学生自信阳光的气质、文明有礼的品质和创新创业的特质已成为刘国钧高职校学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电子装调技术国赛冠军、省状元杯状元闫瑞阳同学为例,他在获奖感言中说道:“参赛之路非常辛苦,过五关斩六将,每当想退缩的时候,总想到刘国钧创业的故事,又鼓起了信心,勇往直前,从自信走向成功。”

学生更自立。通过文化育人的系列活动,学生深刻领会了刘国钧精神的内核。在刘国钧精神全方位的熏陶下,学生领会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参加“青春飞扬国钧梦——个人出彩,为国添彩”主题教育活动;“让优秀成为习惯——‘五个一工程”已成为刘国钧高职校学子的一张名片;每年寒暑假及平时的节假日,约有92%的学生走进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和调研活动;学校开设北京光华学院的创业课程,14家学生商户在公开竞标中获胜并进驻学校“‘财富梦学生创业街”。

学生更自勉。刘国钧的庭训是“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他还常讲,“靠人都是假,跌到自己爬”。每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讲话的主题就是“进刘国钧高职校的没有学困生,或许你是低着头进来的,但一定会让你抬着头出去的。”不少学生一开始带着因中考失利的失落、迷茫进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刘国钧文化的熏陶和引导,学生们有了自勉的意识和行动,重新找到了自己发展的坐标和路径,学校的“百团(社团)大战”、“游行节”、“男生女生节”、“校园吉尼斯”、“国钧杯技能节”等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四)学生更自强。不少职校学生是外来的新市民,家境条件不佳,还有的家庭是城市低保、特困家庭。刘国钧孩童时代的处境(“一日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以及后来的不畏艰辛、勇于创业的精神和最终的辉煌成就让这些孩子产生了共鸣,充满了希望。他们在家庭生活、专业学习、技能训练以及社会实践方面处处显自强。在2014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荣获21块金牌,位居金牌榜首,这与学生的自强精神是分不开的。

学生更“自由”。“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和目无制度纪律,而是指在校期间学生的智、情和意得到训练和体验,幸福成长。刘国钧当年被誉为“一个人幸福一座城”。学校为了学生的“自由”,开设选修课、任选课、网络课程;组建社团联合会和“以爱之名”义工联合会;考试卷因人而设A、B、C三类;构建学生在校期间非专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体系。

在学校推进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在刘国钧精神观照下的文化育人的目标是清晰的、措施是得力的,依托刘国钧名人文化也开展了一定的文化育人的经典活动,形成了固定阵地,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显著提高。当然,尚存一些问题:服务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刘国钧文化体系仍需继续挖掘、整理;在实施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联系刘国钧文化元素;需进一步考察文化育人的成效及对毕业生在职场和人生中的影响。

(责任编辑:张志刚)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成效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基于文化育人视域的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