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的解读与启示

2015-04-29王竹青李劲松

北方音乐 2015年23期
关键词:建华教育学后现代

王竹青 李劲松

【摘要】笔者拜读了管建华教授的《后现代音乐教育学》这部对中国后现代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著作后,深受影响。本文,笔者希望藉由管教授的启发,梳理《后现代音乐教育学》书中的重要观点与理论,结合自身思考,对当下我国音乐教育进行讨论,以引发人们对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反思。

【关键词】《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管建华

一、内容解读

管建华教授在《后现代音乐教育学》中,从后现代及音乐教育学两个角度入手阐释当今世界在音乐教育领域的诸多发展并思考及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音乐教育的方向和理念。通过分析与解读后现代音乐教育学思想的研究,管建华教授反思并批判当前中国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主客二元论思想及体系音乐学,并将胡塞尔现象学理论中的“生活世界”的概念引入了音乐教育,以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与自身教学经验构想并初探了我国后现代音乐教育的诸多问题。

全书共五章,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后现代的哲学视野与理论研究

第一部分分为前三章。首先,管教授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历史变革”①展开,从教育、哲学、音乐及音乐教育实践等领域阐释了哲学的后现代转向及对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为我们展现了处于后工业社会的音乐教育现状。随后通过后现代的文化视野,管建华教授探讨了科学、哲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及文化生态观对音乐学科的影响。音乐是文化的、是生态的,音乐的本质与普遍性也是多元化的,对音乐“美”的解读是相对且有差异的,是基于理解与解释的。后现代学科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学科交叉更加频繁,对音乐学科及音乐教育的研究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中国的音乐教育学“也将开始它的学科转型”②。管建华教授最后介绍了雷默等六位教授主要的后现代音乐教育研究者的理论及思想,他们认为西方现代性的音乐教育存在诸多弊端,而推崇“强调多元、崇尚差异、重视边缘、反思音乐学理、推进理解、否定中心和等级”③的后现代音乐的教育思想。

(二)音乐教育学的范式研究

全书的第二部分,管建华教授通过引用和解读埃利奥特、伽达默尔及周宪教授等学者的论著与观点,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做出了反驳,转而提出应该将“音乐作为文化”来建构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要将音乐视野转向世界多元文化音乐,要将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使音乐课程不再仅仅作为“技术兴趣”而应该转为文化的文本解读,并理解理性背后的“生活世界”。管建华教授认为音乐现象教育学才是解决“科学世界”危机,让音乐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方法。随后,管教授介绍了音乐教育的生物学范式,它拓展了“物理学模式”学习方法的局限,可以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认识音乐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在实际教学中,管教授呼吁并制定一系列策略将音乐人类学作为共同课,在音乐类课程教育的补充,以弥补对音乐人文性与文化学基础的认识的不足。在面对音乐教育学理论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时,管教授提到了“自制课程”的后现代课程范式,一并提到了相关教材与教学策略。

(三)展望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

在全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是管建华教授结合多年来对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研究和中国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当中国尾随其他发达国家步入太空时代后,以星际视野,面对地球文明,需要开展新时代的音乐教育。同时面对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现状,新的文化策略呼之欲出,我国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建构迫在眉睫。由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管教授谈到了五大问题,分别是国际化的音乐教育课程的挑战、国际化的音乐教育研究的挑战、国际化的音乐教育学术交流、国际化交流中本土音乐文化交流、国际化交流中的相互性与平等问题。同时,国内也清楚的认识到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对在我国开展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等一系问题展开了讨论。

二、启示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也越来越频繁,与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亟待提高。面对“全球化”的深刻变革与后现代思潮的冲击,管建华教授对我国音乐教育体制、音乐教育观念、音乐课程体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审视与反思,准确把握了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的发展潮流,对我国开展后现代音乐教育事业非常具有启发性。

(一)多元文化的对话,回归生活世界

首先,国内的音乐教育需要打破以阿德勒音乐学体系的教育基础,以解决体系音乐学造成的量的问题,即“现代性压迫下的音乐教育的问题”与“音乐教育中的文化中心与文化边缘的问题”④两个方面。面对西方音乐的现代性压迫,可以从转变“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念入手,因为作为审美教育基础的纯粹美学是建立在主客观认识论基础之上的。人类通过主观感受对客观事物进行评判和描述,此时主客是二元分离,彼此对立的。需要指出的是“美”的概念并不是超越时空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甚至不同的时间,对“美”的理解不尽相同。盲目的追求审美的音乐教育,具象化了对作品的研究,忽视了音乐的“美”与其功能及产生这种音乐背景的联系,束缚了对“美”的理解与解释,致使音乐创作动机单一化,听众接受目的单一化,欣赏价值单一化,面对非西方的多元文化产生的不同音乐,失去了创作、理解与赏析的能力。

面对文化中心与边缘的问题,需要将“单一文化和单一学科的音乐教育学转向多元文化和多学科的教育学”⑤,进行世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则紧扣当今世界,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回归生活,体验生活,真正做到让“世界成为我们的课本”。要融合“全球化”与“地方性”,在开拓学生多元文化视野的同时,需要学生理解本土音乐文化,确立自我的文化身份,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音乐的适应与理解能力,让学生用开放、宽容的心面对外来音乐文化,自觉参与、发扬本土音乐文化,积极了解、理解外来音乐文化,做到通过生活了解音乐,通过音乐了解文化。

(二)正视音乐学科的性质,把握教学方法

后现代音乐教育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音乐学科的人文性质,不同于自然科学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标准,音乐教育并不是孤立于文化传承之外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生物圈承载了其音乐,音乐是需要回归到文化的语境中去理解的。在以西方音乐为主导的教育课程体系中,音乐是技术性的,音乐是乐谱的准确再现,可以用音高、节奏、强弱及和声进行等一系列标准量化音乐的演奏,而不符合这套标准化技术规范的音乐,则为冠以“不科学的”、“落后的”等评价。西方音乐体系让学生“为音乐技术专业而学习,从根本上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文化目的和意义的思考”⑥。根据理解课程范式将音乐课程理解为社会文化历史中的文本,通过悬置西方科学的音乐概念去描述与解释具体的音乐与文化现象。

在课堂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与身份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被打破,使教师与学生由原来生硬的教学关系转变为更加缓和的交流与引导关系。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发扬个性,因材施教,要“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共同创造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任务并不是教会学生某项技能或是某种音乐,而是对音乐文化的一种介绍与解读,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其他文化的音乐的不同形式。

(三)把握后现代思潮,开展跨学科研究

后现代音乐教育者需要准确把握当前的学科定位。音乐教育学科面临“由‘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转向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即哲学解释学”⑦的学科转向,音乐教育的方法论与存在本体论深受解释学哲学影响。同时,由于“理解是人类存在的根基”,音乐人类学对世界音乐文化的态度,给音乐教育学带来了新的思维与角度,通过对文化多样性的观察与理解,可以反思当前音乐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作为音乐教育者不能脱身于文化之外,需要深入不同音乐所处的文化环境去了解其他文化中与音乐相关的哲学、美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并展开“视界融合”,这就要求音乐教育者需要具备:开放的视野,以储备各个时期、形式、风格、文化的音乐,包括最流行的音乐文化;扎实的理论水平,有能力深入细致的比较不同文化的音乐,并深入拓展至与之相关的文化;较强的学习能力,随着音乐的发展与文化的更新,可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坚持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自身的创新性。随着“全球化”效应而产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当前正处于知识信息爆炸的时期,文化的竞争更为激烈,唯有音乐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音乐教育发展潮流,更新自身学术理论水平才能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音乐教育。

注释:

①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第3页.

②同上,第204页.

③同上,第208页.

④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第198页.

⑤同上,第204页.

⑥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第126页.

⑦同上,第62页.

参考文献

[1]朱玉江,《音乐教育的快文化研究:对话·融合·重构——管建华教授<后现代音乐教育学>读后》, 人民音乐,2007年11期.

[2]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3]萧梅,韩钟恩,《音乐文化人类学》,广西科学技术出版,1993年.

[4]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1840-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5]于晓晶,《后哲学文化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育》,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6]管建华,《以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音乐王国》,中国音乐学,1993(3).

作者简介:

王竹青(1993—),男,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李劲松(1972—),男,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建华教育学后现代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90后现代病症
米沙在书里
可怕的事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