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模式
2015-04-29徐慧琳
【摘要】舞蹈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它既需要学生对音乐理论音乐鉴赏有一定的功底,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肢体技能。尤其是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符合舞蹈学习规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舞蹈艺术是一种表演的艺术形式,是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艺术情感,从而展现舞蹈的美感、艺术感、审美感,作为一种高雅艺术的舞蹈,不同于美术与音乐单一的通过视觉或听觉来表达艺术,而是通过视听的盛宴表现给受众。在舞蹈教学中使学生得到专业训练,使其在舞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从事舞蹈教学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需要良好的舞蹈教学模式。
一、注意学生的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对于任何舞蹈教育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源不同,其中不乏来自农村或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初中,她们的自身条件会有所欠缺,也缺乏一定的舞蹈基础。舞蹈的特点是情感的表现,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初步懂得舞蹈的基本知识时,强调他们学以致用,多练习,发挥创造才能,在熟练基础上掌握技巧,并有所发挥。。例如在教学中编排一些简要常用的舞蹈动作训练如:手形、手位、脚位、儿童舞蹈基本步伐,常用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动律、古典舞的基础动律元素,结合学前专业的课程特点,由浅及深,将这些动作规范化、序列化、使之基本涵盖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各个动作环节。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舞蹈动作是根据音乐决定的,所以,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需要提升学生对节奏感的学习。节奏感是指人对音乐节奏的认知和理解,因此每个人的节奏感是不同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很少接触舞蹈训练,所以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应也会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基础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就显得有为的重要。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又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要求,教师可以采取由简入繁的顺序。具体做法是可以先从儿歌入手,通过给一些简单的儿歌赋予简单的节奏,再配合上基础动作,由单纯的节奏逐步发展为复杂的音乐节奏,是学生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情景法和演绎法,通过不同的音乐创建不同的情景,在情境中演绎出不同的动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节奏感,也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由于社会对舞蹈学习的普遍认同和重视,使得舞蹈教学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地位是越来越高,我们回望一下过去,一些舞蹈教育机构应运而生。为什么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想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原因就在于现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目的不是只停留在应试教育的阶段。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力的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舞蹈教育是可以通过鉴赏、表现、视听等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学生对人文真善美的理解。
随着多年高校不断扩招以来,中国高校的人才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发展状态,往往在高中教育中对艺术教育忽视,认为只有考分才是对学生最好的肯定。所以等来的了大学的校园,课程的增加对学生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的结果。
在教学中有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她们都是从单纯的一维空间对艺术进行的诠释,而舞蹈的魅力就在于,将舞台美、表演美、声光美等完美的集合到舞蹈的表演舞蹈上,给欣赏者视听的盛宴。
四、加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有些舞蹈教师认为舞蹈教学在于动作的学习,实则不然。舞蹈是一门由人表现出来的艺术,它反映的是个人或集体的情感,因此,优秀的舞蹈是充满感情在里面的。在舞蹈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舞蹈的基本动作,有了基本的音乐素养之后,就应该学会如何的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使学生学会情感表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交流,尤其是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具体做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一些正面态度,减少甚至尽量避免负面态度的出现。有些教师的脾气急,或者是不太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课上常常由于学生的一些错误而严加指责,导致学生的情感表达不出来或者是表达的不正确,既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不利于学生对情感的掌控,结果导致教学的失败,所以在舞蹈教学上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到有耐心,多鼓励,多沟通,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舞蹈的特点是情感的表现,要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初步懂得舞蹈的基本知识时,强调他们学以致用,多练习,发挥创造才能,在熟练基础上掌握技巧,并有所发挥。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要学会活学活用,能够将自身所学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所以在培养这样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时候,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曲目,不同的地域文化编制出适宜的舞蹈,这是舞蹈教学的最高目标。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方面来源与学生过硬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让学生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以上是针对高校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希望通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不断努力能够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巩固,加深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开阔学生的艺术审美视野。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和艺术素养。对具有舞蹈才能和特长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其充分发展。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探究,不断完善舞蹈教学,使学生们成为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
参考文献
[1]王一茹.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改革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3(04).
[2]陈佳.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10).
[3]王奇.新形式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4(07).
作者简介:徐慧琳(1989—),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助教,研究生,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舞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