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四幅名画在华的流播
2015-04-29平路青
平路青
一
伊利亚·列宾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1934年7月31日,《申报》报道了徐悲鸿在苏联举办中国画展后携带列宾等名家名画回国的消息:“徐悲鸿今晚启程返上海。中苏交换作品,现已首次实行。苏联赠华名画十三幅,内有苏联画家雷宾(Repin),沙罗夫(Scrov),苏立可夫(sourckov),万拉巴(Grabar),龚却洛夫斯基(Konchalaovski)等之名作。”今日译之,文中五位画家是列宾、沙罗夫、苏立可夫、格拉巴里和孔恰洛夫斯基。那么,徐悲鸿带回的是什么名画?无论是昔日读者,还是今日读者,看完这篇报道,可谓一无所知。时过66载,中央美术学院冯法祀教授发表的《我对俄罗斯美术的再认识》,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内容。他说:“那是1934年夏秋之际,徐悲鸿先生从莫斯科访问展出归来后,带来一大批俄罗斯古典及巡回展览画派美术作品的印刷品,其中有伯留洛夫的《邦贝城的末日》、克拉姆斯柯依的《贵妇人》、列宾的《伏尔加船夫》《萨波洛什人写信给苏丹》《伊凡杀子》《突然归来》,苏立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莫洛卓娃的流放》,瓦斯涅佐夫的《开国三元勋》等等世界名作的复制品。”(《美术》2000年第7期)由此可见,列宾有四幅作品,数量在这些画家中居首。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列宾四幅名画1934年出现于我国,那么它们最早何时传人我国?1935年至1949年在我国是怎样传播的?影响又如何?在目前这一研究尚付阙如的学术背景下,本文推本溯源,谈谈其来龙去脉。
二
笔者认为,列宾的画作最早出现于我国是在1921年。在1934年徐悲鸿将《萨波洛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王》和《伏尔加船夫》带回国内之前,我国文学界和美术界已经观赏到这两幅名画。应当说,它们是伴随五四时期翻译界大力译介俄国文学的浪潮而传人我国的。
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发表《科萨克人作书与土耳其苏丹》,作者为“列平”,但译者未署。此画即《萨波洛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创作于1878至1891年。在俄国,这是一幅家喻户晓的名作,其复制品亦十分畅销,常被抢购一空。1676年,土耳其马赫姆德四世给萨波洛什人发了一封命令他们主动投降的信,萨波洛什人于是回了封拒绝信。列宾是根据这一历史事件而创作此画的。它描绘了一群性格豪爽、热情奔放的萨波洛什人围着桌子争先恐后为写信出谋划策的生动场景,反映了哥萨克人自由自在、热爱独立、团结一心的思想。1922年,《小说月报》第13卷第4期,刊登“列平”的《伐加河上之纤夫》,译介者是“明心”。《伐加河上之纤夫》作于1870至1873年,即《伏尔加船夫》。这里有两个让人迷惑不解的问题:一是,署名“明心”的译介者是谁?二是,《萨波洛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的译介者又是谁?
笔者认为,要弄清《萨波洛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的译介者,首先,我们必须考证“明心”的真实姓名。据林煌天主编的《中国翻译词典》记载:“沈泽民(1900-1933)原名沈德齐,曾用笔名明心、直民、成则人。浙江桐乡人。系茅盾(沈雁冰)之胞弟。6岁失怙,靠母亲教育而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1917年夏,在湖州浙江省立第三中学完成学业,是年考入南京水利局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同年冬加入李大钊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此时开始从事文学翻译。1920年夏,与张闻天一道东渡日本留学。翌年春回到上海,参加文学研究会。”如此说来,“明心”就是沈泽民。
其次,我们还须考证沈泽民发表于《小说月报》两则介绍列宾的文字。1921年,茅盾开始主编《小说月报》,沈泽民在该刊发表了不少文学翻译作品,列宾的美术作品也是他译介内容之一。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发表他翻译的《俄罗斯文艺家录》。读其文,笔者发现,文中涉及俄罗斯美术家有4位,他们是浮尔斯恰根(今译“维列夏金”)、伊利亚·列平(今译“列宾”)、亚罗显科(今译“亚罗申科”)和郭罗文(今译“戈洛温”)。其中,关于伊利亚·列平,沈泽民如是写道:“伊利亚·列平(IliaRepin)(1844-)为国民的艺术家,最能表现民众的性格及气质的特殊性的画家。19岁时入彼得格勒美术学校。1869年发表作品《由勃与其友》得奖小金牌,其后发表《加伊尔女之复活》复得大金牌。1870年从乌罗额旅行归,两年后完成《水手》。1873年游历外国。曾绘有《皇女苏非亚》《伊槐恒暴帝》等画。他和托尔斯泰为亲密之友,曾为托尔斯泰及其近亲绘肖像多种。1918年7月23日伦敦电,谓他在荷兰国境的附近,已经饿死了。”1922年,沈泽民在《小说月报》第13卷第4期,刊发了《伐加河上之纤夫》。此画下方,附有他写的如下文字:“列平(I.Repin)生于一八四四年,为俄国最有名的画家,也是民众的艺术家,最能表民众的性格及气质之特色。19岁时入彼得格勒美术学校。1869年发表《由勃与其友》得奖小金牌,其后发表《加伊尔女之复活》又得大奖牌。此《伐加河上之纤夫》乃1870年后的作品,很有名。他和托尔斯泰是好朋友,曾绘托氏肖像,也是有名的。1918年7月23日伦敦电,说他死于荷兰。”上述沈泽民的两则文字,虽然形式有异,但内容一致。文中转引伦敦电,称列宾1918年7月23日饿死于荷兰。笔者认为,此为讹传。据《苏联百科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802页)“列宾”词条记载,列宾生于1844年,卒于1930年。至此,笔者断定,沈泽民是我国译介列宾及其《萨波洛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和《伏尔加船夫》之第一人。
与此同时,上述列宾两幅名画的译介者还有胡根天、狄源沧、胡蛮等人。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一同刊登留日画家胡根天的《俄罗斯的美术——绘画怎样发达》。他列举列宾有名的画作,将《萨波洛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译为《哥撒克的嘲笑复书》,把《伏尔加船夫》译成《河工》。《萨波洛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另一个译介者是资深摄影家狄源沧。1949年6月21日,他在《进步日报》发表《伊尔雅·雷宾(Ilya Repin1844-1930)》。文中,他将《萨波洛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译成《哥萨克士兵致书苏丹王》,并择此画作为插图。他说:“《哥萨克士兵致书苏丹王》是1878~1891年间画的,在全画的中央我们可以看见一群哥萨克士兵,他们正在写一封实用的信给土耳其的‘苏丹,因为‘苏丹要求他们信奉回教,但强壮的哥萨克人,受着南方太阳的灸晒和草原的风吹,正在大声地笑着,每一个人的动作都符合于每一个人的性格,而在这种笑容里,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对于这种威严的抗议和一种不可压迫的自由的意志。在这些人们的强有力的表现欲里我们看出了作者的信念,活跃在这幅画面之上。”20世纪30年代留学苏联的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胡蛮,在论述《列平的艺术》中指出,列宾的《伏尔加船夫》在19世纪世界画坛上崭露头角,“各个不同的表情和姿态,那种沉着的艰苦的努力神气和那种破烂不堪的服装,从画面上我们可以想到俄罗斯的民歌——著名的《船夫曲》——正是俄罗斯人民在革命前的呐喊”。
20世纪40年代的刊物,在发表列宾《伏尔加船夫》时,往往不注译介者,如1946年《中苏文化》杂志第9期的《伏尔加河的船夫》,1947年《苏联文艺》第30期的《伏尔加河的纤夫》,1948年《友谊》第3卷第11期的《伏尔加河的拉船夫》。1949年,《读书与出版》第2期将之作为封面,名为《拉船的人》。1948年,孙平于《开明少年》第34期发表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不仅介绍此画的创作和特色,而且刊出了此画的全景图,还登载了该画第一个纤夫放大的画面。作者最后告诫少年朋友们:“如果你要想学习雷宾的画,你就必须学习雷宾的生活态度,走向为人民的艺术的道路。”
列宾的《伊凡雷帝杀子》作于1885年,我国美术界知道这幅画当在1921年。是年,胡根天在《小说月报》第12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发表的《俄国的美术——绘画怎样发达》一文中,称列宾的画技练达,能够完美表现线与色彩。他将此画译为《伊凡暴帝》,说这是列宾杰作之一。胡蛮的《列平的艺术》一文指出,在豪华的宫廷,列宾将可怕的伊凡雷帝与头上流着鲜血、被他杀死的儿子,与华丽的衣服和鲜丽的地毯相照映,描写了这位俄罗斯暴君在残忍与慈爱之间的矛盾。其写实手法酷似真实,这是一幅久已脍炙人口之作。西陀洛甫在《写实主义的俄国绘画》中,着重分析列宾《伊凡雷帝杀子》的艺术特色。他说:“这儿,沙皇,——父亲与狂人——是像一个暴政的恶魔,一个瞬间的狂人给表现了出来,因为他的罪恶的暴行,从他的身上扫荡开去时,他又重得了理性的一线闪光了。”(《综艺》1948年第1卷第12期)在他看来,《伊凡雷帝杀子》是一张综合的肖像,是沙皇与凶手的可怕的社会忧患的合体。它是直接有意反抗沙皇制度,因此遭到当局的查封,不予展览。1946年,《伊凡雷帝杀子》首次发表于我国出版的《苏联文艺》第22期,当时译为《伊凡雷帝》,为该画局部画面,没有展示此画全景。笔者认为,这样通过双眼及其面部表情,更加突出了伊凡雷帝的凶残、阴森、恐怖和其儿子的不幸与可怜。
《突然归来》创作于1884至1888年,在我国首发于1949年8月8日《进步日报》,名为《流放者之归来》。此画的左下方有一段文字介绍说:“此画描写一个被充军西伯利亚的帝俄时代的革命者,突然回到自己的家里来,使家人十分惊讶的瞬间,是一个流露着人间悲喜交集的最紧张的场面。列宾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画家。”从该报版面看,此画安排在邹雅《年画调查》一文内,作为插图,明显与该文内容不匹配。此外,在徐悲鸿、胡蛮、狄源沧等人的笔下,都涉及关于此画的论述性文字。
三
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的绘画大师。他的上述四幅名画传人我国后,对民国美术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在那时美术家们撰写的文章中可以略见一斑。1928年5月14日,冰复在《申报》发表的《介绍良友杂志第二十五期》一文中说:“我却愿《良友》的封面,由月份牌画派渐趋于纯艺术,负起以艺术指导社会的责任。里封面是万籁绘的图案画,嵌着胡适书的‘良友二字,华社摄影杰作音乐家,及编者的卷头语。万画是受了俄国《伏尔加河船夫》的影响,充满了亢进的精神与情绪的郁勃。”冯法祀教授回忆道:“抗日战争爆发,我放弃出国深造的机遇,选择了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的创作道路,这一时期产生一系列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这和俄罗斯美术创作意志的影响和启迪密切相关。”(《我对俄罗斯美术的再认识》)1949年,胡蛮在《列平的艺术》中,分析了上述四幅名作的艺术特色。当谈到列宾的画对他和延安美术工作者的影响时,胡蛮如是写道:“1936年夏天在莫斯科特莱提亚可夫陈列馆举行过列平展览会……我当时曾写信给列平展览会的委员会,认为列平的艺术,不只是俄罗斯的,而且是世界的新现实主义绘画的宝贵的遗产。并要求把他的创作草稿和素描、速写也付诸印刷。以后,我搜集了一些列平的复制品、照片几十种,有关列平的书报材料如《列平书信集》,带回延安,在列平逝世十周年纪念日(1940年9月22日),在鲁迅艺术学院举行了列平展览会,我作过介绍。延安的美术界一致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列平的艺术,实际上他的画法对于延安的美术工作者也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作者单位:南京师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