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价值研究

2015-04-29杜楠楠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杜楠楠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践证明,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性和整合性上。从政治层面看,中国政党制度内部结构具有稳定性,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从民主层面上看,中国政党制度保证了政党代表的广泛性和整合的有效性。要从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水平等方面促进中国政党制度民主政治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中国政党制度;民主价值;政治价值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5.02.012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15)02-0060-0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实践中探索的智慧结晶。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成。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最终确立。实践证明,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民主政治价值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

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内容非常丰富,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学者从基础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方面进行研究,也有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角度进行阐述。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探讨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民主政治价值永远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民主政治价值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核心价值。充分发扬和实现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蕴含的独特制度架构和制度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一)中国政党制度的国体依据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种民主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共中央 2005年颁发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 》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 这一重要文件,基于国家制度层面,阐述了我国国体、政体以及政党制度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实行中国政党制度的必然性。同时,中国政党制度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力、实现民主目标的重要制度保证,与中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这样一种一元主体多元参与的架构中,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体现了集中性;又坚持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参与,体现了民主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际,在面临民主党派何去何从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大胆尝试,没有照抄照搬国外的政党制度,而是审时度势,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毫不犹豫地将民主党派保留下来,并赋予其合作政党的身份。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属于人民的范畴,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政。这是世界政党史上的制度创新,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三)中国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

中国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相互关系的一种机制,其基本内容主要是围绕政权合作、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三个方面展开。

在政权合作方面,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要求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这样的合作形式保证了民主党派与共产党的平等对话。

在政治协商方面,在事关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上,中共各级党委在作出决议、提出报告或方案、作出决定的前后,通过多种方式就作出的决策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还再进行协商,这种民主的协商程序保证了民主党派的积极参与。

在民主监督方面,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因而民主监督则主要侧重于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共产党提意见、批评,帮助中国共产党发现、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克服官僚主义,纠正不正之风,使党的政策能够集思广益,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始终秉持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同时,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各自的组织结构中均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执政,民主参政,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无不体现着民主的色彩。

二、中国政党制度民主政治价值的具体表现

中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性和整合性上。从政治层面看,中国政党制度内部结构具有稳定性,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从整合层面看,中国政党制度保证了政党代表的广泛性和整合的有效性。

(一)中国政党制度具有政治稳定功能

对于政治稳定的涵义,学术界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公众期望与社会满足其期望的能力决定了政治稳定的程度,另一种认为政治结构与政治文化相互适应的程度决定了政治稳定的程度。政治不稳定则会诱发社会动荡,更有甚者导致制度的瓦解、国家的分裂。邓小平说: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要做这样的事情,必须有安定的政治环境。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2]。中国的政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营造了一种安定的政治环境。

1. 中国政党制度具有稳定性。中国政党制度具有核心一元、结构多元的特点,即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样的结构特点保证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稳定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崇高威望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家富强,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再加上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不可摧。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亲密的友党关系,这种友好互助的关系在经历了一次次考验之后最终顽强地存活下来。在政党体系内,各参政党都建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组织机构,并制定了各自的章程。民主党派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目标上达成共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和谐关系使得政党制度本身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

2. 中国政党制度营造稳定的政治环境。按照政治稳定的第一种观点,如果各种利益集团、群体的利益没有通畅的表达渠道,没有及时作出反馈的政治机制,人民的政治情绪无法释放,就可能导致各种利益的自发表达、无序表达,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中国政党制度保证了人民利益的全面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民利益表达无门、无序的问题。

在中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地证明了其代表的先进性与广泛性。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任何别的特殊利益。基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性质特点,人民能够置身于国家社会中,他们的想法、意见以及利益的需求都能够得到表达,从而不会产生因表达无门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与此同时,完善的中国政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保证了各阶层群体利益的有效表达。

(二)中国政党制度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社会运行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任何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整合。所谓整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各不同部分在保持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3]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把数量极其庞大且构成成分复杂的社会群体有序组织起来并形成具有向心力的整体,必须要依靠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才能实现,这都离不开一个强大政党制度的支持。

1.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作为实施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桥梁,保证了政党制度社会整合的有序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权利的所有者。但是作为权利主体的人民,由于知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人人都直接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政党作为一定阶级、阶层、利益集团的代表,是联系人民与政府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利益整合和利益表达,以一种制度化的公共利益取代了四分五裂的个人利益 [4] ,促进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一定政党制度民主实现程度的量化指标[5]。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实现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不能简单地做民意表达的“传声筒”,而是需要把所代表的那部分民众意见和要求加以提炼和整合。执政党则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人民的利益表达和需求上升到国家政策和主张,进而在政府的运作中施加影响。民主党派联系和代表一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他们中的一些成员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通过大会发言、提交建议和提案等,反映所代表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参政的民主党派在不同层面代表和凝聚民意,保证公民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

2. 民主党派的有力监督,保证了政党制度社会整合的有效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代表人民间接地行使民主权力。这就产生了权力所有者和权力行使者之间的分离,从而产生了权力的异化,存在危害人民利益的隐患。在一党拥有绝对权力的条件下,公共权力天然就有脱离民众的倾向,对原有的合法性资源逐渐流失的反应是迟钝的[6]。基于这一点,中共领导人在考虑各民主党派何去何从的问题上,坚定地将各民主党派保留下来,并且长期存在,与共产党相互监督。中国共产党借用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力量来保障民主权益的真正落实。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代表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党内也会滋生一些腐败分子。在某些时候,权力的行使不仅没有代表人民的意愿,反而是损害人民利益的。民主党派因其地位的超脱性和视角的独特性,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对共产党进行“补台”。各民主党派可以在政治协商过程中提出意见和批评,可以就政府的工作、报告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提出异议。这样的民主监督使国家的重大决策既能够尊重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又可以照顾到少数人的利益,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地位相对独立,受到外界干扰的因素相对较少,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比较客观,从而促进党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三、完善中国政党制度,进一步促进民主政治价值的实现

中国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和发展中凸显了巨大的优越性。然而,任何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不可能永远保持绝对优势,因而政党制度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一)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是完善中国政党制度、实现民主政治价值的根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当家作主的地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但在这过程中也走了一些弯路,部分原因与政党制度的建设尤其是与执政党的民主执政意识和执政水平不足有关。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要提高执政党的民主执政意识和执政水平。

1.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提高民主执政意识。从政党制度的层面谈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执政意识,主要是侧重于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关系时所持的理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作为处理两者关系的方针政策,笔者将其解读为两种精神。其一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包容精神,即在主观上要认同民主党派参政党的身份。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认识到各民主党派对民主革命胜利所作出的贡献。没有各民主党派的精诚合作,也不会有革命的胜利和民主的实现。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充分认识各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党的领导干部要克服不愿、不惯与党外人士合作的狭隘性,要将各民主党派真正揽入政党制度的体系中。其二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具备合作精神,即树立合作共事的理念: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中国共产党要与各民主党派形成和谐的政党关系,使得执政党与参政党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一致性,达到思想、目标和行动上的共识。这种一致性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一致、不存在差别的一致。这种共识是在根本方针、根本路线上的一致性,同时允许存在不一致、建设性的声音,以这种不一致的形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在保持根本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达成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共识,促成高效合作。

2. 完善协商民主建设,提高民主执政的水平。中国共产党在树立民主执政意识的基础上,要完善协商民主建设,提高民主执政水平,主要体现在坚持两项原则、两个必须。

(1)两项原则。一要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的原则。中共党委必须事先把协商的主题和内容告知民主党派,让民主党派有充分的时间搞调查研究、做好重要协商前的准备工作,不至于在协商过程中因时间仓促或未准备而出现形式上的走过场。对于协商过程中出现的争议比较大的话题,应持严谨的态度,可以再给双方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讨论,而不能以一家之言或掌门人的姿态过早地拍案。二要坚持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的原则。在决策确定之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具体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决定的更改。这时候需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精神,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就目前具体的实际情况,共同分析、商量,以将决策更好地执行。

(2)两个必须。一是在提高民主执政水平的基础上,必须要提高政治协商的实效性。基于执政党和国家在当前阶段的总任务,抓重点、难点,选好、选准协商的议题,尽量避免面面俱到的繁杂或是毫无重点的无效。在议题选择方面,除了遵循国家发展的总任务外,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网络机制也是一条可靠的渠道。在2014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政府通过在网络上发布“两会期间你最期望涉及的话题”的消息,深入地了解、收集广大民众关心的话题。这种议题的选择方式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同时还提高了议题的可讨论性,从而增强了政治协商的实效性。二是在议题确定、协商讨论完毕后,必须要注重协商结果,要明确答复采纳什么和不采纳什么,并说明理由。这样,经过充分的协商,既尊重了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到少数人的需求,保证了最大程度上的民主。

(二)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水平,是完善中国政党制度、实现民主政治价值的重要条件

新的历史时期,在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时,各民主党派也要提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水平,使中国政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以促进民主政治价值的实现。

1. 强化参政党的政党意识,提升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政党制度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政党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提供了广阔平台,可以说,参政党参政具备了有利的外部客观条件。但是在外部条件具备的同时,参政党还要有参政的意识和自觉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代表所联系群体的利益,达到真正的参政议政,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性。参政意识的核心应该归结为责任感。各民主党派成员只有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真正进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因此,各民主党派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以自身的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自身的优势为中国社会全面进步而努力。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实践,提高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水平,进一步巩固中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价值。

2.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水平。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进行民主监督是其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水平,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一,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相关制度。完善民主协商会议制度,使民主党派对中共党委的全年工作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监督的内容,制定阶段性计划;完善工作议事制度,即民主党派在对政府工作整体、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拓展民主党派知情渠道,使民主党派的监督更加切实、有效;健全民主监督的反馈机制,使民主监督不流于形式。第二,坚持民主监督程序化。一方面民主监督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即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活动要共同遵循规范的程序,避免随意性;另一方面,公开规范的监督程序,防止监督失范。民主党派具有智力密集的人才优势与联系广泛的社会优势,同时民主党派地位超脱,视野开阔,监督的角度与方法也使得效果明显。因此,从制度和程序上保证民主党派监督的规范,是健全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稳定、社会整合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通过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使执政党和参政党在更加健全的机制下运行,更有利于其民主政治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73.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4.

[3]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78.

[4](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374.

[5]袁廷华.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结构与功能[J].中国统一战线,2000(12).

[6]杨爱珍.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77.

责任编辑:顾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