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长啸出红尘 我自谈笑超死生”
2015-04-29周雪根
周雪根
[摘要]钱邦芑乃明末清初才情卓越、颇富韬略的爱国诗人、遗民中坚。身于中原板荡、天崩地解之时,处于残山剩水之间,初则挥戈戎马,抗清复明,历经艰难,终因权奸当道,形势所趋,用世之志无法施展;再以祝发抗暴,不得已退隐山林;后因复国无门,出家为僧,耕读育人。其为人孤忠劲节,为文浩气雄文,与为世所称的药地和尚(方以智)、澹归和尚(金堡)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憾其人不为人尽知,方志史料语焉不详;其诗,学界论及尚少。透过《大错和尚遗集》,可以窥见其诗心。
[关键词]遗民;诗僧;逃禅;大错和尚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5)02-0077-05
Abstract: Qian Bangqi is a paetriotic poet rich of talent and strategy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s ,also the adherents backbone. His character is loyalty integrity ,his article uprightness, compared with the famous monk FangYizhi and Jinbao, he go beyond. Unfortunately ,he was not known to the public, local chronicles materials did not elaborate; his poetry, scholars still little studied. Through his remaining anthology, we can get a glimpse of its poetic heart.
Key words:adherents; monk poet; buddhist monk; boner monk
[收稿日期]2015-01-09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科一般项目“明末清初云南遗民文学研究”(YB2014077)
① 《云南历代僧人著述考略》认为,方志、《四库》系列均未著录大错撰有《鸡足山志》,因此,怀疑此为后人误记或张冠李戴。此乃读书未广所致。查《鸡山范志》八,有大错撰《片云居记》:“庚子春,余与无尽、眼藏、子眉纂修山志,栖息半载。”由此,大错著《鸡足山志》可为定论了。
② 由云龙《印行〈鸡足山志〉序》谓曾见大错《志》八卷,“爱其稀有而惜其简略”。此卷数据赵联元《大错和尚传》、谢圣纶《滇黔志略》卷二十六《贵州·流寓》。
钱邦芑明季由中翰仕至都宪,避乱至黔,不受孙可望伪命,于永历四年(1650年)退隐,寄居敷勇卫潮水寺,更名知非庵,号知非居士。后迁至余庆县之蒲村山中,将山取名“他山”,于山巅盖一茅庵,名曰“小年庵”。为逃避孙可望逼召,于永历八年(1654年)祝发为僧,改柳湖之居为“大错庵”,自号大错和尚。孙可望闻邦芑为僧,复命任僎等以书婉劝之,邦芑答以诗加以辛辣讽刺。可望怒,遣人械邦芑至贵阳,拘于大兴寺。后可望败走湖南降清。邦芑得脱身赴云南永历帝行在,仍授左都御史,掌院事,兼巡抚云南。清兵三路入滇,会城昆明不守,十三年(1659年)永历西狩入缅,从臣多半道相失,邦芑至腾越,深感入缅之非,仍僧服隐居鸡足山。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自缅甸押回昆明,绞死于金蝉寺篦子坡。邦芑闻噩耗,乃痛哭出山,行脚至衡岳终老。邦芑著作甚富,诗文由清代剑川学者赵联元辑成《大错和尚遗集》4卷;辑有《鸡足山志》①10卷②,惜今不存于世。另有《蕉书》记残明事,入《四库禁毁书目》。《荆驼逸史》载邦芑著有《甲申纪变实录》《甲申忠佞纪事》,惜未见。另据杨积庆先生查考,邦芑还纂修过《永州府志》《宝庆府志》《浯溪志》《九嶷山志》,著有《十言堂诗选》1卷、《他山诗选》4卷、《他山字学》2卷,惜大部分散佚。
下面按钱邦芑起兵抗清、祝发抗暴、退隐田园、重新出仕、出家鸡足的坎坷经历,借助《大错和尚遗集》,试探究其诗心。
一、“借古喻今,善于怨者”
无论是南明福王时入史可法幕中参与军事,还是江南陷落后弃家走浙,抑或是投奔福建隆武帝,隆武王朝覆灭后奔赴两广黔滇,任职永历王朝,钱邦芑始终一片赤诚,与所忠于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风雨飘摇中的晚明、南明王朝歌唱着,嬉笑怒骂,指斥褒贬,希望能振弊起衰,挽救深陷泥潭中的、眼见将垂亡的国家。
钱邦芑诗集中有许多以乐府写就的咏史怀古之作,他借助咏史寄托自己对国事的关心和对历史兴亡的理性认识。这些咏史怀古诗以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为钱邦芑诗集增色不少。《荧惑徙》云:
天道何远,人道何迩。宋公三言,荧惑退徙。邹衍呼,飞霜集。易水歌,虹贯日。匹夫精诚动上苍,九重何难修令德。后世天象本自明,侧身恐惧不复闻。无可奈何时,一杯酒,劝长生。
借荧惑星来暗指时代兴衰、身世之感。并以大自然出现反常的飞霜麋集、白虹贯日来说明精诚、执着的重要性。《公莫舞》借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典,反用之,诗云:
咸阳王气消白日,绮筵珍错凤脂泣。辕门鼓乐叶钧天,赤龙五采亚夫嘿。宝玦三举君不知,项庄拔剑当门入。公莫舞,公莫舞,座中赤帝真吾主。樊哙眦裂项王惊,客何为者怒如许?公莫舞,公莫舞,项伯蔽帝存项宗,玉斗撞碎君何功?
以诗人的理性和务实,当然不可能真正相信君命神授的迷信言论,这不过是对当时国家命运、民族危机的慨叹和无奈表达。叠用反问句,更强化作者的情感。《鹦鹉曲》云:
渔阳挝,音何妙,虽小有才未闻道。《鹦鹉赋》,词何丽,才高自炫应招忌。居才未闻徒嫚骂,况当衰世谁能下。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如公所许皆触阿瞒怒。先后骈戮亦何补,鹦鹉能言为舌误。莫倚善题鹦鹉赋,黄祖不敌旧主簿。
才干如祢衡辈,落得个被杀的悲惨命运。祢衡以被入囚笼的鹦鹉自比。钱邦芑则借祢衡的才华、遭遇,暗示明末乱世知识分子身被网罗、如履薄冰的悲哀,并谴责统治者妒贤害能、滥杀贤臣忠良和士子的罪行。
《反覆子》:“反覆子,何足取?当年反覆只为汝。于今大物已我归,此辈反覆终我侮。莫云反覆多厚利,刘昉极刑郑虔废。君不见反覆臣多杀身,前成济,后张衡。”诗人以严辞厉色告诫、警醒反复无常、首鼠两端之徒,看似泛泛而谈,实有所指。据史载,钱邦芑曾疏请以高官厚禄招抚的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是个反复无常的野心家,其初见邦芑致书,欣然相从,后乃自称秦王,拥兵复入贵州,而将永历帝挟持于万山丛中的安隆(安龙)。此诗中所指即为孙可望之流。《无赖贼》云:
无赖贼,逢人便杀不可即。无赖岂可托君国?此家事,休问人,佳儿佳妇讵不闻?牝鸡一鸣唐祚移,唐家子孙靡孑遗。可惜为公轻剪须。先出后用何嫌疑,君臣父子恩可卖,犬马畜臣何足怪。莫云不负李密恩,此贼负国终无赖。
此诗可谓对朝廷内乱臣贼子无耻嘴脸所绘的一幅画像。作者语言犀利,讽刺辛辣,严辨忠奸,激扬节义。究其实,其志行本如此,怎容得误国害民的无赖之徒,故对其无耻行径切齿痛恨。再看《维州冤》:
无忧城,祖宗地,尺寸土,安可弃!唐宰相,便私计,宋史臣,持腐议。朋党祸患虽一时,万世是非何可废!宋代君臣终斯志,燕云十六州委弃,无复意偏安,和议为国累。金元终得乘其弊,谋国之误宁无自。
维州,唐初以姜维故城置,代宗时陷于吐蕃,号无忧城。韦皋在蜀20年,收复不遂,其后守将悉怛谋以州归,李德裕受之,为牛僧孺所阻,复弃其地。《通鉴》乃是牛而非李,故邦芑以为冤。以史“资治通鉴”,可见诗人本固热心事功之人。《阉学博》云:
阉学博,令非虐,青毡岁月老生徒。深宫别传女官学,女官之师得王振。犬马畜臣奸阉进,君臣报礼疑相应。土木之变何烦讯。学博阉,非徒然,女郎梦卜求名贤。君不见汉家宫刑得史迁。
阉党、宦竖乃政治的毒瘤,无恶不作、祸国殃民。南明小朝廷内阉人作恶不在少数,导致朝政舛乱。诗人或借古讽今,或以古鉴今。
钱邦芑此等诗作思想性和艺术性皆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卓尔堪评曰:“禅师为诗,磊落孤愤,借古喻今,善于怨者。”[1](p.349)
二、“逍遥田亩间,昂首看云色”
孙可望自封“秦王”后,拥众入黔复叛,阴谋篡位称帝,滥杀无辜。邦芑不得不弃官隐居。退隐余庆后,钱邦芑有许多诗描写农村风光和农事,既是对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更是对社会黑暗、腐败官场的厌弃,以及自己经历苦闷、逃世归隐心境的表露。
《归田诗》其一:“雨后闻催耕,侵晨驱牛出。望杏复瞻葵,树生如不及。五谷本五木,山中有恒历。一犁春雨足,殷雷起潜蛰。生物各知时,而人乃惰惑。每诵劝农诗,谨遵先民则。稼穑知艰难,庶免逸居咥。”其二:“春深草色齐,川原气鲜洁。牛羊各在野,刍牧自欣悦。播种审所宜,寒暑考令节。”“春至雨露滋,百草俱萌茁。荷锄周田塍,土膏解枯涩。汩汩水泉动,蠕蠕蚯蚓出。呼童治犁锹,催耕不遑息。天时一时违,事倍功犹啬。”
诗叙及时耕地,适时播种,不违农时,躬耕南亩,从诗句中看出诗人活脱脱一终日劳作的农人形象。修缮犁锹,偕子牵牛,耕田犁地,查看田埂。诗人躬耕的劳动生活得以全面的展示。《蒲村归田》更是直白地抒发避世隐居的情怀:
平生寡世情,赋性耽闲逸。尘网一羁牵,举步成碍窒。沉思本无味,忽忽如有失。一朝决去就,旷然深自得。理我荷叶衣,拂我笋皮笠。逍遥田亩间,昂首看云色。百物适自然,欣彼归飞翼。
正因为“寡世情”、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故选择逍遥自由的归隐才正与自己性情相宜。一落“尘网”中,则举步维艰;一旦归隐,就犹如“归飞翼”,获得解脱,旷然自得,逍遥田亩,活得真实。此可谓以手写心,直吐襟怀。诗人的节操风骨与陶靖节不肯折腰之意相仿佛也。整首诗宛如一幅隐者的自画像。古体诗《客星高》歌颂古代著名高士严光:
天子来,张我目,士固有志何相迫。天子卧,加我足,客星犯座天变速。天子不见见人臣,君房痴绝何足论。君不见吴山高,山高水复清。谏议何能下子陵,狂奴故态谁能驯。桐江钓竿有旧纶,高节清风百世兴。先生持此报故人,磻溪渭水徒纷纭。
严子陵是后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诗人借严子陵的清高傲气表明自己耻于仕宦,向往归隐、过闲适自由的生活。
他如《山居》:“竹树参差映户幽,酒炉茶灶也风流。”《山居》:“涧响不闻人声,松阴竟忘亭午。往来鹿豕为群,耳目居然太古。”《采茶》:“对对携筐去,朝朝采叶归。”《试新茶》:“消渴废诗笺,新芽手自煎。流泉春雨后,活火午风前。” 皆淋漓尽致地表露诗人恬淡闲适之心境。
三、“任他霹雳眉边过,谈笑依然不转睛”
孙可望很赏识钱邦芑的才干,也惧于其在永历朝的声望,总想网罗他以收揽民心,故多次强迫其出山任伪官。邦芑严词拒绝,然料恐终不免,毅然选择祝发来作为对孙可望的不屑和抗争。邦芑有《甲午祝发记》叙自己被迫祝发的始末甚详:“自庚寅八月孙可望入黔逼勒王号,迫授余官,余坚拒不受,退隐黔之蒲村,躬耕自给。历辛卯迄癸巳,可望遣官逼召一十三次,余多方峻拒,甚至封刀行诛,余亦义命自安,不为动也。甲午春二月廿三日,为余初度之辰,山阴胡凫庵、隣水甘羽嘉……同集假园,酾酒祝余……次日,余庆县令邹秉浩复将可望命趣余就道,威以恐吓,危害万端。余酌酒饮之,谈笑相谢。凫庵知余意,席间私赋诗曰:‘酒中寒食雨中天,此日衔杯却惘然。痛哭花前莫相讶,不如往泛五湖船。是晚,余祝发于小年庵。”甲午,即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钱邦芑威武不屈、不畏强暴,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剃发出家实出于不得已,由于心存忠肝义胆,故其诗往往有节烈之质和耿介之气。《甲午祝发偈》诗云:“一杖横担日月行,山奔海立问前程。任他霹雳眉边过,谈笑依然不转睛。” 邦芑豪情万丈,悲歌慷慨,置生死于度外。与其说这是出世的祝发之偈,不如说是精忠报国的心声表白。横担“日月”者,忠心为“明”也;不转“睛”者,忠“情”不改也。
孙可望闻邦芑为僧,外虽怒骂,而中惭愤,命任僎等以书劝之。邦芑照样毅然拒绝,作《答任僎贻书》:“破衲蒲团伴此身,相逢谁不讯孤臣。也知官爵多荣显,只恐田横笑杀人。”读此诗,可感受大错不为利禄所动而心向往故明的铮铮气骨。
孙可望无计可施,狗急跳墙,命邹秉浩解执邦芑至贵阳大兴寺,将杀之。被械系途中,邦芑赋《被械至黔途中口占三首》:“才说求生便害仁,一声长啸出红尘。精忠大节千秋在,桎梏原来是幻身。”“杻械萦绕是夙因,千磨百折为天伦。虚空四大终须坏,忠孝原来是法身。”“前劫曾为忍辱仙,百般磨炼是奇缘。红炉火里点春雪,弱水洋中泛铁船。”诗人视劫难、威胁、桎梏,乃至生死为浮云,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读罢,忠义之气溢于言表,一股矢志以身报国、不求生以害仁、宁忍受桎梏的豪迈气魄奔涌而出[2]。陈垣先生评曰:“求仁得仁,非养之有素者不办。”[3](p.209)
邦芑狷介不阿,坚守忠义大节,对“失节”之人予以辛辣讽刺。有诗《答方于宣贻书》:“修史当年笔削余,帝星井度竟成虚。秦宫火后收图籍,犹见君家劝进书。”方于宣曾为孙可望伪翰林,谄事之。可望欲自封秦王,方劝进甚力。后为提学试阮靖,其命题有《拟贺秦王出师讨逆大捷表》。又曾为可望撰《国史》一书,称张献忠为太祖;作《太祖本纪》,比崇祯帝为桀。尝对人言:“帝星明于井度,秦王当有天下”。及闻可望兵败降清,则驰书于邦芑,云欲纠义旅擒可望以献。此典型政治投机家、奸佞小人无耻的行径。邦芑得书大笑,故以此诗答之。钱邦芑借此诗对如方于宣之流贪图富贵、靦颜侍贼、毫无气节的投降者挖苦不遗余力,对他们的行径揭露鞭挞,对他们的人品嗤之以鼻。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兵三路入滇,永历帝自永昌将西入缅甸,扈驾从臣多在半道相失,邦芑随至腾越,眼见国势已去,事不可为,回天乏力,隐居鸡足山。此时期留有《溪边晚眺》写当时的处境和心境:
朝衣著破著僧衣,扶杖溪边送落晖。鸥鸟也知机虑尽,随波来往不曾飞。
此处的落日余晖,不正是南明小王朝垂亡的写照吗?自喻为鸥鸟,说明自己报国的心机业已用尽,怎奈生不逢辰,无力回天,“无可奈何花落去”,如今只有随波逐流了。这份“闲散”中积淀着多少悲痛凄楚,又有谁说得清、猜得透呢!
除旧迎新之际,诗人分外伤害,其《鸡山除夕》云:
绝域逢衰暮,羁危更可怜。千山寥落夜,万里雪霜天。旧历难重看,孤灯不忍眠。莫辞坚坐久,未晓是残年。(其一)
岁岁催人老,今年夕又除。伤心荒儌外,愁泪甲兵余。此夜四时尽,明朝一载初。宵分倍留恋,鸡唱又何如。(其二)
与其说是留恋刚逝去的时光,毋宁说是眷恋怀念覆亡的明王朝。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悼时伤国的沉痛情怀,苍凉哀婉,动人心弦。《寓永北瑞光寺》云:
荒服驱车日渐斜,瘴烟影里见人家。河山破碎残黎在,云汉昭回毒雾遮。礼乐依然存父老,干戈何处问桑麻。游人归路重搔首,野寺霜林带晚鸦。
诗歌展现的是一幅战乱后农村败落凄凉、萧条阴沉的图画。满纸皆是黍离、麦秀之音。
遗民诗人好用一些典型意象,如杜鹃、夕阳、落花流水、残月黑云。杜鹃,这个素有啼声哀切之称、最能触动遗民深层心理的鸟的意象,由于有杜鹃啼血这个与家国天下密切相关的传说世代相传,且与遗民泣血望复的心态暗合,而被诸多诗人反复用到。昔人也善用流水喻愁。邦芑《留题瑞光寺》就是一例:“蝴蝶梦回宗国泪,杜鹃声断故乡心。不堪再渡澜沧水,流到江南怨更深。”诗人以此怀念故国和表达对抗清失败的伤楚和悲痛。
《穷士吟》表露安贫乐道,坚守心灵的净地,足见邦芑的追求和境界:“贫为士之常,穷亦是其固。羑里自逍遥,匡围等平素。河上有何忧,芦中可问渡。《涉江》与《哀郢》,岂谓终迷路。莫效阮生哭,莫赓东野句。智穷得神理,学穷见真趣。文穷省浮辞,命穷识天数。交穷如有道,不为世人附。古来能穷者,往往知其故。”
遁迹于鸡足山后,邦芑写有《悉檀寺》一诗,诗云:“六十年前古佛身,薄团小定悟前因。石桥松径当时路,担水搬柴旧日人。扫塔几番寻杖钵,翻经犹自拂埃尘。本来面目依然在,不向菩提印性真。”诗人两次出家,尽管前后目的不同,但皆是他探索精神生命的合情合理行动。第二次出家为僧,进入佛门后,他惊喜地发现,佛教丛林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适合自己,自己原来与佛门有莫大的因缘。他找到了人生的最终归宿,安顿了自己的精神。
四、“春光明媚画中游,梦游山水解忧愁”
永历帝西逃缅甸后,大错见事不可为,绝望至极,再次出家,隐于鸡足山,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咏叹鸡足山的佳作,如《春日游九重崖》《华首门》《玉龙阁瀑》《鸡山散步》《晚步钵盂庵三首》《悉檀寺》等。其《鸡足山三首》其一云:
天遗外岳镇南疆,岭削三支压点苍。华首门高禅定久,曹溪一滴水源长。宿躔东井明分野,势控西番接大荒。奇胜千年探不尽,峰顶秋霁望飞光。
这首诗气势磅礴,语言雄健。诗人紧紧扣住“奇胜”二字,写出鸡足山的雄伟峻拔,描绘了山中胜景。
登上鸡山绝顶,诗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不禁纵怀放歌,接连写下《登鸡足绝顶》和《鸡山绝顶放歌》。《登鸡足绝顶》云:“悬空异境辟天开,岚气苍茫抱日来。种玉山中人渐老,传书海山鹤应回。云峰西现支拳石,洱水东游酌一杯。莫道峦荒幽兴尽,扶筇更上几层石。”
《鸡山绝顶放歌》有李白《蜀道难》之风味,诗云:“呜呼高哉,鸡足之危峰。穿云阻日不知几千仞,削出天外青芙蓉。举手不觉摩苍穹,日月两丸西复东。河汉声流泻我穷。呜呼高哉,扪参历井不足道,我欲御风游太空,寻得女娲补天处,足知造化须人工。雪山连涌千万里,玉光晃耀开心胸。”诗人飞腾想象,虚实相生,抒情意味也颇浓。句式长短变化,音节更富错落有致之美。
《鸡足山古松歌》可与徐霞客《传衣古松》互读,诗云:“滇南山川天下雄,崖峦叠翠耸云中。昆仑来脉千万里,雪山奔涌三十峰。一枝天矫结苍岫,幻出鸡足海水东。千崖万壑竞奇秀,烟云变乱不可穷。天根地轴萃灵异,沐日浴月恣茏葱。千年精毓古洞穴,幽光灵气独有钟。抽芽发条知何岁,一朝矗起为长松。百千老树皆儿子,俯仰罗拜如不容……上有兔丝千尺垂云络,下有琥珀百斛胭脂红。”
《晚步钵孟庵》写鸡足山上的寺庙:“山径夕阳低,寒梅照石溪。鸟归松舍外,人语竹林西。铛沸新催火,庵名旧换题。携筇长啸去,归路紫烟迷。”诗作平稳妥帖,犹如一幅静雅清幽的鸡山晚景图。
《玉龙阁瀑》写鸡足山壮观的瀑布:“乱水出峰头,悬空下急流。青山忽中断,白练挂难收。沫溅千崖雪,寒生万木秋。曈曈初日上,摇曳碧光浮。”此可与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并美,立于古代咏瀑布佳作之林毫不逊色。
当然,钱邦芑也借对鸡足山壮丽山水的尽情描绘和讴歌,寄托他对明室的思念和缅怀。
钱邦芑长于骈赋,被誉为明代云南三位最杰出的赋家之一(另两位是唐尧官、俞纬),其《鸡足山赋》是明代云南辞赋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鸡足山赋》写滇南名胜鸡足山的壮丽风景,体制宏大,气势恢阔,堪称明代云南物色大赋的代表[4](p.452)。它极意铺陈排比,把鸡足山的层峦叠嶂、飞禽鸟兽、花草树木、烟云变幻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试看一段作者对鸡足山溪水的描写:
或者回溪被涧,乱石垒砢,荡触呜咽,镗嗒咿哦。疑析竹而裂绘,恍曳珮而鸣珂。虽水声之多变,亦石窍之相摩,以至众流合注,迸出高岭,悬为瀑布,飞空挂影,声逢轰而震荡,飞奋迅而汹猛,落银河于九天,驾白虹于翲顶。曳素练而不收,掣玉绳以长引,日照而雷辊万壑,天晴而雨飞千顷。若乃乘风摆曳,映月晶莹,千珠错落,万霰纷零。或触崖而折回,或洒树而渟荥,或惊飙而旋舞,或抵石而泙澎,或霞光之绚彩,或岚影之冪阴,或飘掣而中断,或激散而霏腾,或注潭而倒沸,或穿林而杳冥。
这一段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有排比,有夸张,有比喻,从溪水的声音写到溪水的动态;又从溪水的动态写到飞落灌注的形态,惟妙惟肖,穷形尽相,意趣盎然。
作者不仅使用工笔,还善于使用白描手法来简单勾勒,使得艺术形象活灵活现,韵味悠长。再看写洪水陡涨的一段:
时或夏秋霖澍,弥月不休,千波快泻,万派争流。至若澄潭停蓄,清渊泓瑟,神龙伏藏,顽蛟遁匿,境幽险以怆邃,气萧森而寒溧,巉岩飞突而蔽影,古木丛阴而映色,千峰影倒于澄波,万树光涵于空质。且老树奇古,丛木繁茂,阻日蔽霄,号鼯隐兽,加以筼筜落翠,桂箭排青,间文石以分秀,绕流泉而漱清。
大错还有《梅柳诗合刻》(赵联元《大错和尚传》作:《梅柳诗百咏》)一卷。诗人托物咏志、借物抒怀。这些诗作有的清远冲淡,传具高格,音节苍坚,毕见雅况;有的纤细萧疏,词调凄婉,别具哀思[5](p.25)。
钱邦芑不受伪命,萧然为方外游,虽削发为僧,未尝一日而忘君,属于典型的明季遗民。赵联元谓其:“挟卓越之才,抱忠谠之略,委质于末运,搘拄残山剩水间,地棘天荆,千磨百折,进不咫尺,颠辄寻丈,卒不能挽邓林之落日,初以为僧抗剧贼者,终以为僧徇君父,盖自金蝉惨变,而真不能不以圆顶方袍为毕生归宿,其节可壮,而其志尤可悲矣!”[6](p.295)
孙静庵《明遗民录》称:“明季遗民之遗闻,可惊可愕,可悲可愤,可痛可悯,可歌可泣……其行洁,其志哀,其迹奇,其幽隐郁结无可告诉之哀,可能感鬼神而泣风雨”[7]附录(p.375)。此言,钱邦芑足以当之。
钱邦芑乃才情卓越、识见高远、颇富谋略的爱国诗人、遗民中坚,终成为一代高僧[8]。生于天崩地解之时,处于残山剩水之间,力图恢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历经艰难,披肝沥胆,不断求索,最终世运不济,国运难挽,徒叹奈何。初披坚执锐,反清复明,再以祝发抗暴,终以为僧殉国。这是爱国士子、遗民诗僧义薄云天、坚守气节的归宿和记录,是其心路历程、精神记忆的承载。
王路平先生称,钱邦芑“出山为儒,亦佛亦儒,亦儒亦佛,以晚明孤臣遗民为僧以终,其节可壮,其行可歌,其至可悲,非可仅以一禅师而目之也”,是为有识之见。
[参 考 文 献]
[1]卓尔堪.明遗民诗:卷九[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杨积庆.爱国诗人钱邦芑[J].镇江师专教学与进修:语言文学版,1984,(2).
[3]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张福三.云南地方文学史:古代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5]云南省图书馆.云南历代僧人著述考略[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7.
[6]赵联元.大错和尚传[C]//方树梅.滇南碑传集:卷十二.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7]孙静庵著,赵一生标点.明遗民录[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8]黄万机.“大错和尚”钱邦芑[J].贵州文史丛刊,2009,(1).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 吴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