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

2015-04-29刘孝斌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德清生态文明县域

刘孝斌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分为四个方面:制度先行、产业跟进、环保贯穿和理念落脚。

关键词:生态文明;县域;德清

经过几个五年规划的努力,德清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美丽德清”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与同一时期的其他县域相比,德清的生态文明建设显然不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对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德清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德清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三五时期将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一、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美丽德清、创造美好生活”的要求,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培育生态文化,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态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制度品牌;坚持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现代体系,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紧抓生态环境保护不放松,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意识,助推德清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为美丽德清奠定基石。通过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创新、产业体系不断现代化,在十三五时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德清模式”。

二、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通过德清县各部门的协同努力,集合全社会的参与力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参与的局面,将德清建设成全国领先的生态文明县域。具体而言,分解目标如下:

(一)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理念增强

以绿色低碳消费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形式不断涌现,形成多样化的生态文化品种,并且初步发现生态文化的经济价值。伴随生态文化的繁荣,生态理念覆盖到社会各个阶层,形成全社会共谱生态旋律的和谐氛围。

(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取得突破,打造一批具备德清特色的制度品牌

进一步完善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代表的已有制度,在全国率先突破生态文明考核制度等制度;从其他地区复制移植碳排放总量控制等制度。初步形成“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以生态补偿机制为代表的一批制度培育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德清特色生态文明制度。

(三)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

到2020年,生态建设经费占GDP比重达到8.56%以上,生态环境污染事故零发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小于2 04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2 945 吨,全年API指数优良天数320天以上,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分别达到100%和100%;景区环境达标率达到100%,100%的旅游区(点)要通过国家质量等级评定;城市绿化率达到6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四)生态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提升

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生态化程度显著提升,生态绿色农业在农业产值中占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到0.3吨标煤/万元以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生态旅游总收入突破120亿元。

三、十三五时期德清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地域性原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德清的县域实情。无论是制度创新的高度,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方向,都应与德清的县域实情相对应。

创新性原则。秉承创新性原则,十三五时期德清的生态文明建设应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培育新的生态经济增长点,创造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效率性原则。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为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协同性原则。生态文明绝非单打独斗能成,而是众多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十三五时期,应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同性,将德清的各方面力量统一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舞台中来,从而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四、十三五时期德清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分析

(一)制度先行,着力打造一批体现德清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品牌

1.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与生态文明考核制度

这两类制度是德清县十三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其中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方向是:(1)对使用者付费模式进行探索,实现生态补偿模式的转型。目前的生态补偿模式是:政府付费模式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尤以转移支付模式最普遍。无论是政府付费模式还是转移支付模式皆以政府财力作为运转基础,长此以往,政府的财政会因此承受巨大负担。因此,若要维持生态补偿制度的持续发展,则必然要求对德清县生态补偿的模式进行转型,实现由政府付费模式过渡到使用者付费模式。(2)生态补偿覆盖到绿色产业体系,激发“生态红利”。借助生态补偿机制对绿色产业体系进行扶持,补贴绿色产业的成本,扩大绿色产业的利润空间,赋予绿色产业新的活力,促使“生态红利”从理论转化为现实。(3)探索区域之间以及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德清县目前的生态补偿制度只覆盖县内,对于涉及到德清县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尚未建立相关制度。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德清应探索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制度,从而将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

其中生态文明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有:(1)将民意调查作为生态文明考核的重要评判依据。在考核制度中应充分重视群众的满意度,建议在考核制度设置一条群众满意度红线,例如50%,一旦群众满意度低于50%就视为生态文明考核不及格。(2)在考核过程中建议设立现场评审制度。具体内容为:由生态办召集成立生态文明建设评审团,评审团的成员应多样化,包括环保专家、各行业代表以及普通老百姓。评审团现场以生态文明建设的评审材料为依据进行打分,最后通过加权平均形成一个总分,该项总分被列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3)考核结果应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可以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于不合格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应责令限期整改,严重者可以进行相应的处分。

2.完善总量控制类制度的实施

总量控制类制度在十三五期间的创新方向在于: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总量控制制度以及通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实施空间管制,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总量控制制度体系;对总量控制的各项意见、办法、方案做进一步的调整、完善,从而整合成一套体系化的制度框架;转变总量控制的模式,实现从容量总量控制向目标总量控制转变;探索跨区域以及流域总量控制制度;通过以上步骤最终促使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步显现。

3.加快多规融合从试点到推广的步伐

2014年德清被国家四部委(发改委、环保部、建设部、国土部)确定为多规合一试点(全国仅28个)。多规融合意为多个规划在规模、时序、基础数据、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做到用统一的平台管理基础数据、用统一的流程完成规划审批,实现规划之间的统一、协调,避免出现矛盾冲突。目前德清县已经开展多规融合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多规融合进行大范围推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自身的规划融合以及与其他方面的规划融合。为此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建立规划协调机制,通过统一基础分析、基础数据、规划内容、技术思路解决规划协调技术,通过联合行政模式、区域政府模式、单设区域规划协调模式、专业协调机构模式、基于共识的协调模式等制度保障手段促使传统规划向协商型规划转型。

(二)产业跟进,积极培育生态经济增长点

1.培育休闲观光创意农业,构建生态农业体系

从德清农业发展现状出发,十三五时期德清的生态农业体系由以下几大支柱构成。(1)重点培育休闲观光创意农业。德清的休闲观光农业有着良好基础,2013年德清县共有在册登记农家乐、“洋家乐”共350家,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2家,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3个,星级农家乐53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30家。十三五时期应大力培育以“洋家乐”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争取新增2到3家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打造若干个有影响力的品牌。(2)寻找技术突破口,发展绿色养殖业。借助于产学研联盟平台,在“稻鳖共生”、“稻鳝共生”、“稻鱼共生”等生态、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绿色种养模式,为绿色养殖业的壮大扫清技术壁垒。(3)推广循环农业。鼓励扶持发展秸秆气化固化、堆积发酵施肥、基质栽培加工等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向生物质肥料、饲料、燃料等综合利用转变。建立并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处置机制。进一步推广沼气工程建设,在“猪—沼—果”、“猪—沼—鱼—鸭”、“猪—沼—果—鸡(鸭)”等良性循环利用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2.实现由产业集聚到创新集聚的转型,提升工业的生态化程度

在德清的产业政策框架中,产业集聚被广泛运用。德清因此涌现出了许多的产业集聚区,例如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省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国家级装饰建材集聚区等。相较于产业集聚,创新集聚更能体现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创新集聚是创新或创新产出具有在时间或空间上成群出现的特征。十三五时期德清提升工业生态化的方向在于:(1)提高产业园区的创新准入门槛,无论是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省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还是国家级装饰建材集聚区,在引进企业的过程中应把技术创新作为一项重要门槛条件,对于缺乏技术创新、仍然依赖传统生产要素的企业予以拒绝。(2)在省通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3)加快改造提升纺织服装、装饰建材等传统产业集聚区,使工业创新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从而提高工业的生态化程度。

3.整合生态服务业资源,构建生态服务业体系

德清积蓄了丰厚的生态服务业资源,但是欠缺系统、有效的整合,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即为整合现有的生态服务业资源,构建生态服务业体系。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通过舆论宣传及文化支撑,做大德清的名山湿地品牌。德清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6.5万亩,森林覆盖率46.1%,林木覆盖率46.9%,位于县城中部的江南最大湿地下渚湖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和4A级旅游景区,因此德清具备丰富的名山湿地资源,十三五时期德清应加强舆论宣传,做强名山湿地的文化支撑,为名山湿地品牌的形成打下基础。(2)在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将“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的生态旅游理念推销到国内外。(3)把金融新业态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争取早日把德清建成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并打造新莫干山金融家集聚区,从而将金融新业态培育为德清生态服务业体系的重要支柱。

(三)环保贯穿,紧抓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不放松

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使生态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应更加严格化、更具紧迫性。

1.对面源污染实施最严格的控制

十三五时期对面源污染的控制应比之前更为严格。具体而言从两方面着手。(1)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落实生猪养殖禁、限养区制度,大力推进生猪养殖场关停工作,以此强化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对温室龟鳖大棚进行生态化改造,做好养殖业尾水处理工作,推广生态高效的种养结合模式,以此控制温室龟鳖养殖业污染。对农药废弃包装物进行回收并无害化处置,以此严格控制农药废气包装物面源污染。深化秸秆综合利用,全面禁止农作物秸杆露天焚烧,以此严格控制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2)严格控制工业面源污染。对工业项目实行严格的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审查,把有可能带来面源污染的工业项目拒之门外。对工业废水排放实施严格监管,将工业企业废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标排放率维持在100%。对重点污染企业加强监控,对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严格执法。保持对农村家庭工业污染的整治力度,对农村家庭工业污染废水的排放严格把关。

2.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十三五时期德清优化人居环境的方向为:(1)通过建设大型河道垃圾上岸点、小型河道垃圾上岸点,新建洗扫车和洒水车加水点、镇区垃圾桶清洗点等方式强化城乡人居环境设施建设。(2)通过增加洗扫车、垃圾压缩车、洒水车、垃圾桶平板转运车等方式强化城乡人居环境设备建设。(3)通过采购服装、手套、扫帚等相关物资强化城乡人居环境物质保障。(4)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作业规范程度。在《镇村环卫作业质量标准》、《镇村绿化养护质量标准》等城乡人居环境作业规范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作业规范标准,从而促使作业质量标准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完善区域生态保护

严格执行《德清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完善环境功能区的区域生态保护。(1)加大对西部山区的生态修复工作。扩大25度以上陡坡修复面积,持续推进莫干山镇、武康镇、开发区的6个村组织生态修复工程,通过“造、补、改、疏、育”等措施打造西部山区生态景观林。(2)完善下渚湖湿地保护。在《浙江德清下渚湖湿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德清下渚湖湿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的基础上,对下渚湖湿地进行严格保护,以此维护德清的湿地品牌。(3)持续推进对河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2006年的《德清县对河口水库水源水域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的《对河口水库水源保护建设规划》、2012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河口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源保护的议案》、2013年的《关于加强对河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的决定》等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对河口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和办法。持续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提高水污染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改善水库水源地入库水质。

(四)理念落脚,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及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生态经济增长点培育、环境保护严格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在生态理念的升华上。为了促使生态理念的升华,需要借力于生态文化及宣传教育的辅助。因此十三五时期德清的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生态文化及宣传教育工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入挖掘、整合德清生态文化资源

德清的生态文化资源尚缺乏深度开发、整合,生态文化资源的宣传价值未能得到最大程度释放。十三五时期深入挖掘、整合生态文化资源的方向在于:(1)挖掘与生态有关的人文历史材料,增加生态文化的历史厚重感。生态文化最好的素材是人文历史资源,不过在整合生态人文历史资源过程中应避免稀缺性资源的利用方式,尽量将生态人文历史资源向必需品的方向转化。(2)引入题材研发的营销方式,增加生态文化的现实质感。通过寻找、打磨德清生态文化中的生动题材,为德清生态文化的营销增加现实质感。(3)打造德清生态文化馆群落。在德清生态文化馆的基础上,新建一批生态文化附属馆,形成一个成体系的德清生态文化馆群落。

2.创新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方式

十三五时期德清生态文化需摆脱传统的说教式宣传教育,探索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对宣传教育材料进行创新,改变传统宣传教育材料死板、生硬的面孔,添加生动、活泼、趣味的内容,从而提升宣传教育材料的亲和力。对宣传教育载体进行创新,在传统的载体之外,开拓一系列现场教育基地及互动式教育平台。对宣传教育的组织机构进行创新,尝试新设一个专门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小组,整合社会各个层面的宣传教育资源,统一规划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3.将生态文化转化成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生态文化要获得最持久的生命力、最深远的影响力,必须实现身份的转变。生态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需求,更应该是一种与大家朝夕相处的生活方式。十三五时期德清的生态文化要实现突破,需要寻找生态文化与日常生活方式的桥接点,比如生态消费、低碳出行等,以此作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猜你喜欢

德清生态文明县域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明亮的眼睛
德清裸心堡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