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在琵琶演奏中的实践

2015-04-29赵毅帆

北方音乐 2015年23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琵琶

【摘要】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由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1865-1950年)在任日内瓦音乐学院的音乐理论教授期间(大约在1900年)提出的一个音乐教学学说发明。他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柯达伊(匈牙利)教学法、奥尔夫(德国)教学法并成为西方三大音乐教学法。而体态律动就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体态律动;琵琶演奏

琵琶,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的民族乐器,流传至今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右手弹、挑、轮和左手推、拉、吟、揉等繁复的技巧而著称。“能文能武”——琵琶既能演奏柔情似水、甜美悠长、细腻隐晦的文曲,又能再现刀光剑影、苍劲有力、飞沙走石的战争场景。琵琶演奏艺术现在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演奏技术日新月异,新作品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方法已经不能够紧跟发展脚步。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念运用到琵琶演奏的教学中,能够更有效的将“演”与“奏”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改变了单一、陈旧、低效的传统教学方法。

体态律动指出:通过肢体动作,把肢体当做乐器,将人的内在情感转化成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音乐中饭的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拍运动可以通过身体来感受。在琵琶演奏中就具体表现为两手技术、肢体动作、气息运行与乐器、旋律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同步进行。只关注两手技术在乐器上流畅弹奏旋律的训练,仅仅是实现了对乐器的操作;当加之单一的肢体动作时,算是 “奏”出了音符。这里所谓的“奏”就是“演奏”中的入门部分——机械弹奏。当进一步将气息的运行逐渐运用到机械弹奏中时,对双手的技术要求、肢体语言表达的能力就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即“演奏”。在“演奏”的基础之上,深刻挖掘作品的内涵、体会人物内心,以娴熟的技巧、优美的音色展现音乐,用丰富肢体语言传达作品的精髓。这才能够真正的称之为演奏音乐。在琵琶演奏中,体态律动主要在演奏时的两手、肩膀、腰部、呼吸上体现。

一、“手随韵动”

琵琶演奏中两手的动作遵循发声原则,即哪手发声哪手动作。动作时,要与旋律乐句的气口、韵脚、以及演奏表情的变化同步,即手随韵动。琵琶演奏中绝大多数为右手击弦发声,因此右手连带手臂随音乐的旋律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注意肘、小臂、腕、各指关节的放松,保证力量能够顺畅的通过手臂传送到指尖。右手的运动大方向主要以手部和小臂的上下运动为主。吸气时,手臂带动腕,腕带动手向上方韵动;呼气时,以同样的联动方式向下发力。

现代乐曲的演奏中大量运用了左手发声技巧(如“打”、 “带”),所以当发声方式切换为左手时,韵脚动作就要交给左手来完成,右手则不需要一些辅助性的动作了。左手的动作方向与方式与右手基本相同,也是以上下方向的运动为主。所不同的是,左手因持琴需要,要保持与琴身的接触才能支撑、稳定乐器,从而保证演奏的进行。因此,左手的动作幅度较右手来说比较小,基本上不能够离开琴身。

在演奏中,如若两手放弃律动动作,仅有气息独立运行的话,则出现了只“奏”无“演”的情况,不利于声音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使得“演奏”不够完整。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两手动作幅度较大:右手动作幅度过大会导致演奏重心不稳定,影响气息的连续运行的稳定性,还会消耗掉一定量的力量,从而影响指尖最终触弦时的发力;左手动作幅度大就会直接导致持琴不稳定,同时因为琵琶演奏的姿势是左手在上,所以左手的大幅度运动就会将身体的力量向上迁移,最终导致全身重心的不稳定,继而影响最终的发力。

因此,琵琶演奏中要切实做到“手随韵动”,但两手运动的幅度一定是适度,以恰当的传递声音、表达情绪为目的,以有利于技巧的演奏为前提。

二、“肩沉而松”

琵琶演奏时,肩部的动作保持放松的下沉的状态,切忌高低肩、耸肩,容易导致力量不均,不利于两手力量的输送。肩部放松才能保证大臂的松弛,继而能将肩部的力量舒畅的运送到肘、小臂、腕和手。若肩部紧张,会直接制约力量的产生和输送。若耸肩,则会引导气息向上提起,整个人的重心也会随之向上移动,导致重心的不稳定,更加不利于用力。

演奏时,肩部的律动节奏随旋律的起伏律动而进行,方向也与气息的上下方向同步。肩部距离胸腔的气息运动较两手更加靠近,因而更能够直接的表现出呼与吸的律动。只要保持沉而松的状态,就能够很自然的律动起来。

三、“腰为力源”

俗话说:“气沉丹田”,而与丹田所对应的发力部位即为腰部。腰部是上半身发力之源,主要是以伴随气息运行的上下运动为主,切忌过度僵硬影响气息的输送,或者塌腰不利于整个上半身的发力。演奏中,腰部运动与气息的律动,不仅是同步和伴随的关系,更是互为动力、相辅相成。

四、“呼吸为本”

这里要强调一下呼吸在琵琶演奏中的重要性,对于整个肢体的运动来说,呼吸起到的是发令、引导的根本性作用;对于演奏整体来说,呼吸起到的是将人、乐器、音乐合而为一的指挥作用。因此,在演奏中的整体律动要突出、明确呼吸的主导性地位。

在气息训练的时候,经常遇到很多障碍,最简单且直接的方法就是唱。大声的唱出旋律,只要断句、气口正确,就能够轻松的感受到气息的存在和运行。在加之强弱快慢的变化唱出旋律,就可以感受到气息运行的力量变化了。从而为协调肢体各部分的律动奠定了正确的基础。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在琵琶演奏中的指导和实践的意义重大,达尔克罗茨的理论在一件他国民族乐器得演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融合了达尔克罗茨的体态律动理论后,现代琵琶演奏的教学和训练能够更加的通俗易懂和更有利于演奏技术的提高。

作者简介:赵毅帆,1984年出生,沈阳音乐学院琵琶教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琵琶
以父之名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窈窕淑女琵琶妹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