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肖邦《F大调叙事曲》OP38的弹奏难点与技巧
2015-04-29朱永安
朱永安
【摘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中期极具影响的著名音乐家,一生只为钢琴创作。其独创的器乐叙事曲这种单章大型作品体裁,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基础,同时结合自己的弹奏体会浅谈《F大调叙事曲》的弹奏难点与技巧。
【关键词】钢琴;肖邦《F大调叙事曲》;弹奏难点与技巧
《F大调叙事曲》是弗里德里克·肖邦四首叙事曲中标题性和描写性最鲜明的一首,笔者通过对本曲的弹奏难点与技巧的浅谈,为广大钢琴音乐爱好者提供自己的经验和见解。
肖邦之所以被称为“钢琴诗人”,我相信除了他创作的优美的音乐旋律外,完美的连音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把音符中的句读没有瑕疵的连接起来,像诗歌一样的倾泻而出是弹奏肖邦音乐的核心技术,是掌握肖邦音乐的首要内容,观念上必须谨记,故笔者把此技术单独点出,在之后的演奏提示中此技术会贯穿其中,但不一定都会一一标出。
一、多声部的音乐旋律
复调音乐的创作开始于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开始对多声部写作进行探索,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丰富的音乐织体使其进一步发展,成为浪漫派作曲家创作的一大特色,本曲中为了更好的丰富音乐的主题因素,使叙事曲更具声乐性和器乐性,肖邦大量的运用了多声部写作,在第一主题及其再现时就出现了。本曲没有引子,所以开头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听众是否一起进入意境(1—12节),手指的触键非常讲究,要贴近键盘,因为连续的同音较多,所以要用手指最敏感的指肚尖快速的换指,在下键时要拿捏好力度柔和进入,之后更多的声部加入来丰富主题,这时就要适当突出内外声部的主旋律线条,给予弹旋律主线条的手指稍强的力度:如右手第2小节的中声部,第3、4小节的外声部,第5—9小节的两个外声部这种类似的旋律线条,且要弹得连贯而柔美。
二、快速弹奏中面临的技术性难点
(一)琶音及左右手间的配合
在第二主题中(47—52小节)虽然是6∕8拍,但是右手按旋律看应该突出双音时的拍点,即实际上是按3∕4拍的旋律规律。并且随着音符的下行进行,音响应该由强变弱,到了第二小节,音响再由弱变强。而左手按照拍点的旋律规律是第一小节为6∕8、第二小节为4∕8。由音符的上行进行看:左手的前两小节音响都是由弱变强。这样一来,左右手的旋律拍点和音响规律的不统一就构成了练习时的困难,我们要做的首先就是分手熟练地掌握旋律拍点和音响规律,然后放慢速度把两只手配合起来,适应彼此的不同之处。特别是第二小节:3∕4与4∕8的拍点配合,逐渐达到熟能生巧。
(二)快速的同音程反复
(1)在接近尾声时有十小节的同音程反复(157—166小节)
这是第一种类型——双音颤音(此处也可以说是震音)的练习难点就是容易弹着弹着就坚持不下来了,加上经常变换音符和即将到来的尾声高潮,不仅是技术的考验也是体力心理的考验。在这时,我们首先要学会在心理放松和适当的“偷懒”。“偷懒”的意思并不是让你少弹几小节,而是利用旋律拍点规律只在拍点音上出音头,在本例上就是跟着左手的主旋律的拍点走,如第157小节只在第1、7、11这三个双音上稍微加重,第158小节只在1、5、7这三个双音上稍微加重,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左手是主旋律,右手是伴奏背景,故右手只用手指弹奏,手腕保持平稳。这样一来既节省了体力,又有了旋律。
(2)尾声中的八度同音程反复(184—188小节)
这种音型共五小节,相比尾声前的双音颤音变成了八度颤音,而且随着音乐戏剧化的发展,每小节的重音旋律拍点增多,这时就要学会用“放松”的方法弹奏。根据观察,我们可以看出每一小节都会出现一次转换八度音位的弹奏,在胳膊稍稍抬起转换音位时的间隙就是“放松”的时间,抓住这小小的时间段就会使弹奏相对容易了。
(3)尾声中频繁变换音位的同音程反复(189—196小节)
相比之前的两种颤音类型,这种更加复杂,谱中共有八小节,因为是音乐的最后高潮,我们可以当做是见到了胜利的曙光,可以利用(2)中讲到的转换音位的空隙休息法,可以发现,这里是以和旋和单音的形式组成了颤音组,换个角度想,其实音型更简单了,因为音头拍点是三音的和旋,肯定会在音响上强于单音,不会像之前双音与双音间的对抗,音头相对难突出,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突出每个拍点的音头,尤其是前三个拍点,使音响在突然之间就有所变化,并伴随着在音符上行时音响渐强、下行时音响渐弱的音乐大背景,最终把音乐推到顶峰。
(三)重复双音快速而连贯的旋律进行(169—183小节)
之前笔者已经提过,完美的连音是肖邦的一大特色,我们通常都知道——单音的重复弹奏用同音换指比较容易连贯起来,但是连续的重复双音频繁的换指就显得不怎么现实了,而且这样的音型长达15小节。那么,如何把不能换指的连续重复双音弹得连贯起来呢?这时就应该想到我们最灵活的手指,用手指的断连奏来弹奏,手指贴键弹完每组音都快速的回缩,与此同时另一组双音击键,来完成音响的持续连贯。
三,踏板的运用(63—68小节)
笔者翻阅过本曲的很多版本,每个版本都对踏板的运用作出了提示,笔者把这一部分的踏板运用单独摘出来,是因为笔者自己并不是很认同这种标法,这段谱子猛一看来觉得要弹得连贯其实没什么问题,但是当真正弹的时候就会发现右手的小节连接处并不容易弹得连贯,这样会使音乐缺少推动性,在通过反复尝试的变换踏板,笔者认为,踏板的运用应该标出两处,以第63小节为例:左手在弹完八度双音A后踩住踏板(即音后踏板),于左手的第2、3音之间松开踏板,之后在本小节倒数第2和第1音之间踩上踏板并于第二小节的双音八度A弹下是松开踏板(即音前踏板),随即马上像第一小节一样,踩上音后踏板。短时间内快速换踏板需要我们慢速的进行分解练习,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否者会使声音非常浑浊得不偿失。
结语
肖邦的音乐既有波兰的民族风格又有法国的优雅气质。他音乐中如诗般细腻的情感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肖邦风格”。本文在连音、多声部音乐旋律的处理、快速弹奏中面临的技术难点及踏板的运用上提供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希望对广大钢琴音乐学习者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
[2][苏]A.索洛普磋夫著,中央音乐学院编译室译,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