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人教育: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三十年
2015-04-29戚韵东冯毅
戚韵东 冯毅
一、成果档案
成果名称:小主人教育: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三十年
主持人:戚韵东
研究时间:1978年至今
主要实验课题:
第一轮:《课内外教育教学一体化实验研究》
第二轮:《构建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第三轮:《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第四轮:《小主人创新素养及其培育策略的研究》
第五轮:《快乐做主人:儿童教育的本土范式研究》
二、成果简介
本成果呈现的,是我校以“快乐做主人”为核心理念,开展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培养集体的、学习的和生活的小主人,历经三十年所形成的教育教学实践范式。
对儿童的发展来说,学习是真正产生影响的因素。我们努力建构的“一体化学习”,是儿童与自己、他人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三位一体”、全学科领域整合、集体的、学习的、生活的“小主人”情境交融的学习实践。小主人教育的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探索,以“一体化学习”为核心展开,形成了三个“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一是课程架构的一体化,按整合性课程架构的思路,围绕小主人核心素养确定概念性主题,调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本位课程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体化课程”。二是教学实施的一体化,基于一体化课程开展目标、内容、评价一体,师生共同“快乐做主人”的教学。三是实践路径的一体化,形成以课程与教学为重点,在办学全域协同推进的整体性、一体化教改实践。
经过三十年不懈探索,本成果提出并阐明了基于“快乐做主人”核心理念的一体化课程与教学主张,形成并验证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案与实践范式,丰富并创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三、历程回眸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至今的这三十余年的时光里,琅琊路小学和“小主人教育”密不可分,说琅琊路小学就是在说“小主人教育”,而说起“小主人教育”,大家都会想到有那么一所学校叫琅琊路小学。
小主人教育是琅琊路小学首创的校本教育主张,它是在愉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主张,是愉快教育的实践范式。小主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和生活的小主人。小主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快乐做主人”。以“快乐做主人”为魂灵的小主人教育,回应了小学教育的基本命题,构建小学素质教育的实践范式,时刻引导我们回归教育的本来意义,正确地理解教育,更好地从事小学教育。
1.时间表: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
作为一项持续三十年的教改实践,小主人教育的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经历了四个阶段,若以十年为纪,钩稽爬梳,细为条理,我们就能透过理性的思考,走进为之倾情付出的几代琅小人感性的心路历程。
(1)“课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改实践(1978-1988)
1978年前后,全国各条战线正在从十年动乱的错误与伤痛中走出来,教育振兴首当其冲。当时基础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学校教育重知识、轻能力,学生课业负担重,自理能力差,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亟待提高。这是一个历史转折点,何去何从,是摆在每一个教育人面前的一道“限时难题”。
就在此时,以张慧娟、祁杰、王宗宏、李敬光等为代表的那一辈琅小人,以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凭借办好琅小的强烈愿望和敢立教育潮头的非凡勇气与智慧,开始了科研兴校、整体改革的一揽子计划,一干就是十年。
1988年,南京市教育局出版了“南京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十年探索丛书”,总结十年经验,其中,单独为一所学校出版的只有一本,这就是《琅小十年》。它全面总结了我校从1978至1988这十年间,在“课内为主、内外结合”的教改之路上耕耘和探索的历程。
即便在今天看来,《琅小十年》依然是鲜活的,来自一线的教改经验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正是这十年,开启了琅小改革开放以来教改实验的先声,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提出了“三个小主人”——做集体的小主人,做学习的小主人,做生活的小主人。
(2)全面实施小主人教育(1988-1998)
1988年11月,时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罗炳权同志听说“三个小主人”后特别重视,亲自安排市局的同志到高校邀请到叶澜、杜殿坤、顾志跃、吴康宁等教育理论工作者来校指导,亲自主持召开了“三个小主人”教育整体改革论证会。之后,南师大的一批专家蹲点在学校,和我们一起研究制定了“三个小主人”目标系列。随后,第一轮小主人教育实验——“课内外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开启,初步尝试调整课程设置,改变教学结构,小主人教育在琅小全面实施。
199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北京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典型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的七所小学作大会发言,琅小也是其中之一,这七所学校就是后来的全国愉快教育七校联盟。
1992年,由南师大教育系和我校合著的《小主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第二次全国愉快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小主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校本之路,创造了一种琅小经验。
这一阶段继续丰富“小主人教育”主张下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标志性事件是提出了“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3)小主人教育的深化研究(1998-2008)
1999年9月,在孙宜珍校长的带领下,琅小人坚定不移地走小主人发展之路,提出了“实践愉快教育思想,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培养人格健全自主创新的小主人”的办学理念。
这十年间,完成了小主人教育研究第二、三轮实验《构建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教育模式》和《培养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对教学组织过程中的结构性要素做整体把握与建构,重点是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观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阶段研究定下了以学习为核心,以研究学习、优化学习为主题开展教学改革探索的基调。“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后来收录在2004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愉快教育”研究专辑《儿童教育诗篇》一书中。
这一阶段还开启了第四轮实验《小主人创新素养及其培育策略的研究》,研究小主人创新素养,丰富小主人教育目标,进一步拓宽我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涵、畛域与路径,取得丰富的成果。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校本课程《快乐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朱小蔓教授作序,充分肯定了琅小课程改革的成果。
(4)“快乐做主人”的教育实践范式研究(2008迄今)
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快乐做主人——儿童教育的本土范式研究》,我们对此前三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汇集,提出了以“快乐做主人”作为“小主人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习科学研究为指引,逐步形成“一体化学习”的完整认识,并以此为核心开展课程与教学创新探索,推进一体化实践。标志性事件,包括“快乐做主人”理念的提出、“快乐小主人教育目标”的修订完成、《琅琊路小学儿童公约》的颁布、“活力课堂”理念的提出等。
从本研究阶段起,我校更加注重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在各种研讨会上推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参加和承办全国愉快教育研讨会、承办江苏省教育家论坛、承办全国个人课题研讨会、主办海峡两岸教育研究“双城会”等,为成果争取更大范围的宣传和论证的机会。《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教育专业媒体多次介绍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成果,由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主人教育”丛书也广受业内好评。其中《快乐的儿童教育》一书荣获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实践探索类”一等奖。2013年,我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4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江苏省小主人教育研究所。同年,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路线图: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三十年小主人教育研究,从课内外教育教学一体化整体改革,到自主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到小主人创新素养,再到“快乐做主人”理念下儿童教育范式建构,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整体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实践方案。
研究的历程,也是回答这样三个重要问题的历程:教育应当如何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如何开展小主人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实践?如何发挥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效应?
反复思考和实践所带来的成果,我们将其总结为——以“快乐做主人”为核心理念的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方案。
(1)小主人课程:一体化学习的课程架构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校确立了“课内为主,课内外教育教学一体化”的整体改革框架,其中一个重点是变化课程设置,由此开始,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校本课程。其中《快乐做主人——综合实践活动》《钟灵毓秀话金陵》美术课程、《小主人眼中的民国文化》社区课程等均获南京市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
随着“小主人教育”的深入,我校的课程改革向深水区推进,以“槐花节”和“科学节”等为代表的“统整课程”应运而生。
这里所谓的“统整课程”,是全领域、全秩序和全情境的课程建设思路,体现了“课内为主,课内外教育教学一体化”的核心思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种“一体化学习”的经历,促进了学生在“槐花节”这一情境中的“一体化发展”。
所谓的“一体化学习”,是对单向度、有界限的和抽象的学习图景的改变,它强调佐藤学所说的学生与自己、他人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一体化实践;强调在全学科领域整合下的学习一体化实践;强调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情境交融中的学习一体化实践。
如图所示,一体化学习促进儿童的“一体化发展”,即指三个小主人——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和生活的小主人的一体化发展;快乐小主人的核心素养——主人意识、自主能力、快乐体验的一体化发展。
自此,琅小课程建设的核心确定为构筑“一体化学习”,促进“一体化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本成果作为一个实践范式,整体建构的核心就是促进“一体化学习”情境的达成。
这样的思想最终发展为“小主人一体化课程”的课程。“小主人”是课程的属性,是培养小主人核心素养的课程;“一体化”是它的实施和学习方式。
对“小主人一体化课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指我校所实施的“科目”的总和。这些科目,有的来自于国家课程,有的来自于地方课程,有的来自于校本课程。科目怎样定位、作何增减,就看该科目能否贡献“快乐的小主人”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有的科目均要为“快乐小主人”的“一体化发展”服务。狭义的理解,是指一种学校本位课程,它通过创造“一体化学习”的情境,确定概念性主题,引导学生去调动在所有科目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整合学习来促进小主人能力的发展。
如上所述,一体化课程给学生创造了在情境中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机会。为此,我们按照整合性课程架构的思路,分年段设置主题情境,构成情境族。自一年级至六年级主题分别为认识、友善、梦想、探索、策划和审美。这里的主题是概念性主题,调动的是学生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本位课程不同科目中获得的学科核心概念,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概念发展层次。概念性主题和情境设计的依据是快乐小主人教育目标和小主人核心素养。
以一年级所开展的“一体化课程”——“我的成长新起点”为例。该课程以“认识”作为核心概念。课程目标的设置以新生入学的现状和需求为基础,以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熟悉和人际交往为现实突破口,以“快乐小主人培养目标”中对“快乐的小主人”的素养要求为依据,让孩子们在入学后能够尽快地认识、熟悉,用八到十周的时间形成“我是琅小小主人”的意识。具体来说,在两周时间内,能达到主动、大胆地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认识至少5位同学,并且能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同学。用四至五周时间,熟悉自己班级的任课老师,并且主动认识至少5位其他班级的老师;能够为自己的班级建设至少提一条建议。在八周到十周的时间内了解学校各楼层的环境及功能分布,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校园地图,并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注明地点;能够大方地为老师、家长、来宾引路,介绍校园。根据目标,设计了五个主题活动:我的第一天、请你认识我、你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家,我爱它、欢迎来我家。学生在入学以后,班主任老师利用报到的机会、品生课的时间等,给学生介绍自己的机会,学校还为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名牌,加强师生交流。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画一画老师、同学,绘制校园地图;语文老师指导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学校、班级、老师,为班级提点建议,标注地名。这个课程给初入校的孩子一个“认识身边的人和环境”的整合学习机会,能够使大部分孩子比较自信、主动地认识校园、老师、同学。小朋友们说,我想带着我的地图,欢迎爸爸妈妈来我的新家做客,让我来做小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