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人音乐中的美学价值
2015-04-29李采真
李采真
【摘要】文人音乐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整体,它通常是由历代具有一定知识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的人士所创造流传。文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两首古琴作品《广陵散》、《乌夜啼》的美学探析,从而得出传统文人音乐对当今社会的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文人音乐;美学价值
谈起义人音乐,必然少不了古琴曲的存在,中国古琴的审美思想中存在着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神韵、意境、妙悟等,这些都是在西方美学史上闻所未闻的,而这其中,文人又以“神韵”、“意境”、“移情”二者为主要特点。
一、《广陵散》:用一曲,烧劫成灰
琴曲一响,便立马听出了此曲的刀光剑影,就好比,与人约好比武,尚未把首按在剑上,对方便已经把剑逼人眼底,剑气闪耀问斩断眸前一寸的眼光,向星空射冕。于此,便早已失去r再战的胆魄。
身未先行剑先输。
此《广陵散》琴曲杀气极重,满曲尽是刀光剑影。没有对手,剑客依然用月光砺剑。
——这首曲,便是为那个刺杀仇家的“白皮面决眼,自居出肠,遂以死”的聂政所作。蔡邕在其《琴操》之巾将此曲称为《聂政刺韩王曲》,流传至今。
然而,它却也是那一直隐匿在竹林中杯酒换歌的嵇康之最爱。
嵇康,他以人格的忠孝在晋同守着恋魏的情结,所以,他在晋的天下里鹤立鸡群般的傲视着周围的一切。
他的存在,如明镜,照耀着自己鸡犬升天的卑劣。
嵇康做人如剑,落斩尽折,不能绕指柔。然而,他做事却如花,只要盛开,便是最美的。
临行之前,他只索琴求弹一曲《广陵散》,弹毕而叹:“《广陵散》于今日绝矣!”
临去的嵇康,亦是在担心,没有人能可以再像他这般弹奏《广陵散》了。
嵇康死了,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文人以共同的行为艺术在一刹那问所做的一次最盛大的绽放。这百花齐放问,嵇康慨然如神,提琴雷动,他的琴声蹑花而上,终以最绝美的绽放,完成了《广陵散》的最美终结。
这份如烂醉如泥时也当倒于荆棘之上的清醒,如明月般照耀着中国整个诗歌的江山。
再看此曲,采用慢拍商凋的定弦法来诉说整个故事,是非常吻合的,因此也在技术处理与情绪表达上获得了相当的成功。此曲在嵇康演奏时,便已长达二十二段,其中包括大序五段、止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到了宋朝时候,工明之又为此曲添加了小序二段。后续八段与“开指”一段。故之后明初朱权《神奇秘谱》巾所收的《广陵散》,意境发展为四十五段的大型琴曲。
二、《乌夜啼》:一曲乘风而来,送我相思千度
这《乌夜啼》琴声乍起,顿觉冷飕飕的。
思念的味道,原来竟这样凉。
似乎,这鸟啼之声如暗夜的星光,足以照亮悲伤人的眼光。
这样的相思,即使夜来幽梦忽还乡,看她小轩窗,止梳妆,也只能相顺无言,惟有泪千行。
听乌在啼,许有人知相逢而喜,但更有人见生离,而痛。
而后世保存下来的曲谱,当真只剩下了相思之苫。
那一寸相思一寸的苫,将时问都折磨成了烬,而这份苫,偏偏忘不掉,连老白居易也要叹老来多忘事,唯不忘相思。
所以这一寸相思地,将要磨碎多少情肠。
在诗人当中,相思最多当属李白。
流水无情,相思之情却浩浩荡荡,无休无止。
李白一生,如风,行走天涯,一路而去,一路相思。所以,清晨才鼓棹过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楼。
到了那南唐的李煜,在将圉破人亡之时,还想如何在谱那曲《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白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思难断,人生长恨。
这《乌夜啼》传为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所做,原是西曲中有歌有舞的“舞曲”(《乐府诗集》引《古今乐録》),曲调相当哀婉动人。西曲《乌夜啼》早已散失,现存琴曲《乌夜啼》的最早传本同样载于明朱权《神奇密谱》。它与西曲《乌夜啼》是否为统一乐曲已不可知,不过从本首曲的特点来看,依然保留了西曲的某些特征:首先,此曲大量运用了叠句;其次,音阶形式亦以五声音阶为主干,兼用了清角等属于七声结构的偏音及变音;然后,此曲与《胡笳十八拍》等曲相同,在同一乐句变化再现时常用色彩性变音进行装饰;最后,从曲式结构来看,出现于四、五两段与七、八两段之问的同一叠句,大致与“和”相当。
三、文人音乐于当前美学价值的思考 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到魏晋的老庄学风,再经历盛唐、两宋人才济济,那时的中国是一个阶级等级非常分明的社会,而这种义人音乐的存在,止满足了文人墨客的需要,同时也在他们的推动下繁荣的发展着,因此,义人音乐对于欣赏对象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相当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它和书法、绘画、围棋一样,是给义人雅士门附庸风雅、修身养性的工具。这便是义人音乐演奏的最佳意境,如水墨画一般,渗透着老庄思想,无为的,远离尘世的,甚至寄托着有些不切实际的人生理念,沉醉于自我的世界中。当然,这种状态理所应当存在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巾,那是科技落后、交通闭塞、阶级分明的农业社会,崇尚高风雅致的文人音乐继而代表了社会的主流音乐思想和音乐美学观念。
诚然,发展至今,文人音乐的保护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人们早已开始努力维护、发展文人音乐、古琴文化。现代研习古琴的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上较有修养的爱好者,再有便是学院派的古琴艺术家和古琴学生。前者在古琴音乐的追求上遵循古人走过的路,这群人通常是热爱中国古典文化、热爱国学的;而学院派的古琴研习者则是现代或因某些规定出现的,把古琴从民问带人社会,他们使古琴的演奏从自我娱乐向表演的的性质转变。这种已经把文人音乐向通俗化的转变,虽然初衷是极好的,但有可能将会使古琴音乐雅之意境逐渐退化,是古琴原有的风貌姿韵丧失殆尽。而我们真止应该发扬的,不恰恰是文人音乐巾的美学精神,那些先哲的处世思想,那些侠士的大义风骨,那些文人的刻苦精神,邡些古人们所做的,静下心来,对人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这些,都是浮躁的现代人们所真正缺乏的精神。
然而,古人留下的终究属于古人,属于那个时代,我们应该谨记古人用他们的独有的艺术而带给我们的生活精神,而不是只想着发展它们而失去了初衷。这些财富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就让我们望着它们的时代,记住那些他们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精神,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