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勋伯格《华沙幸存者》

2015-04-29牟茗

北方音乐 2015年3期
关键词:勋伯格全曲华沙

牟茗

【摘要】通过对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的研究,分析他的作品《华沙幸存者》。主要从写作背景、技法、曲式、旋律、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他自己创立的12音序列作曲法作了一定的介绍,并把这种作曲手法充分应用到了此部作品中。

【关键词】勋伯格;12音序列作曲法;华沙幸存者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1874-1951)是二十世纪音乐发展史巾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作为音乐领域中表现主义风格的开拓者,他用音乐揭示了真实的现实与人生,触摸到了人的灵魂巾更加深沉、痛苦的一面;作为12音序列作曲法的首创者,他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提供了全新的音乐组织手段。

《华沙幸存者》作于1947年。由于纳粹政府的排犹政策,身为犹太人的勋伯格早在1933年就离开r任教8年的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来到美国。他先后在波士顿马尔金音乐学院、洛衫矶加州大学任教,同时继续音乐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勋伯格心巾充满了激愤,他从早年信奉的天主教改回了古老的犹太教,以此来表明他作为一个犹太人的自尊.

1947年夏天,勋伯格在报纸上读剑一篇关于战争期问纳粹迫害犹太难民的报道。其巾描述了一个令人震动的场面:当纳粹士兵强行集合起犹太人,欲将他们送进毒气死刑室的时候,面对死亡的犹太人突然齐声唱起了古老的犹太宗教歌曲《听吧,以色列人》。这歌声激发起了难民们作为人的自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了他们永生的信念。73岁高龄的勋伯格被这则报道激动不已,而就在这几天里,他又亲耳听到了一位从华沙犹太难民营里逃出来的人讲述的可怕经历。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促使他拿起笔来,在12天里一气呵成地写完了包括全部歌词和音乐的杰作《华沙幸存者》。第二年,即1948年11月4日,这部作品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圭基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使指挥家和演奏家们不得不将长达8分钟的全曲又重演了一遍,以后在许多次演出中都是如此。

勋伯格采用的写作技法是他自己创立的12音序列作曲法,在这里有必要简略地作些介绍。12音技法是无调性的,各不相同的12个音的地位完全平等,而不象传统的调性音乐那样,有作为巾心的主音和从属于主音的属音、下属音、导音之分,也不存在稳定或不稳定的等级关系。作曲家在开始写作时要预先设计一个由l2个不同的(其巾任何一个都不得重复出现,以免造成“重心”)、没有时值的音组成的“音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音列有点象是传统作曲技术中的”主题”,但在实际的运用和发展巾,它的变化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主题发展手段。

曾有人误解勋伯格的技法,以为这是一种机械呆板的、缺少创意的思维方式,用它来作的乐曲也必然是枯燥得有如数学题一样的东西。其实不然,《华沙幸存者》就是最生动的例证。而且,就象勋伯格自己所说的,他的技法是从传统中衍生出来的,尽管在12音序列作曲法中没有了传统概念的和声、调性,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与巴赫的复调和贝多芬的主题发展等种种技法的相类似的手法。

《华沙幸存者》运用了一个男声叙述者、一个男声合唱团和一个打击乐组很大的管弦乐队。全曲只有99小节,按照情绪的起伏和变化,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11小节):

小号尖利刺耳的声音模仿着难民营里的起床号声。小军鼓急促的敲击声、弦乐和木管的颤栗一下子就把听者带到了恐怖的战争环境巾,小提琴的拨弦引出一个男子沉痛的叙述。

第二部分(11-24小节):

“我的记忆已不完全了!我一定有很长时问失去了知觉……”这叙述是有音调的,但不是很具体,作曲家只用一根线来记谱,围绕着它,语言本身的韵律被夸张地标以音高。这一段的情绪有很大的起伏,从刚开始的一拍= 80到90、100、112,一小节一次递增,当叙述者讲剑“好象预先安排好了似的,大家一起唱出那古老的、他们这许多年来所忽视了的祈祷--那被遗忘了的信经”时,速度突然变慢,成为一拍=52。勋伯格在这部作品中对速度的运用十分精心,它成为营造情绪的极其有效的因素。在叙述过程巾,乐队音响和节奏律动的密度也在迅速增加,造成强烈的紧迫感。结束这一段的是拖长了声调的“在华沙的下水道里呆了这样长的时问……”。

第二部分(25-53小节):

突然加快速度,为一拍=80(此为整部作品的基本速度,以它为基础不断地作出变化)。和开头一样的小号声再次响起:“这一天象平时一样开始了。天还没亮,起床号就吹响了。”乐队音响紧张不安,但当叙述者讲到“你的孩子、妻子、父母亲都已和你隔离,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已经遭到了什么,你怎么可能安然熟睡呢”,一条凄婉柔和的旋律由小提琴独奏出来,这是全曲巾唯一的抒情音响,不由得使人从心底里震颤。小号声第二次响起,小军鼓也急促的敲响,木琴、定音鼓心悸一般的节奏伴随着德国人的吼叫,冲向情绪的高潮。在讲到“中士和他的兵士打着每一个人”时,大钹骇人地响起,十分形象地使人联想到抽在人们身上的鞭子。在叙述者恐怖的“我们这些被打倒在地上实在站不起来的人,又遭到没头没脑的鞭挞”这句话之后,紧张的情绪再一次松弛和降落下来。

第四部分(54-80小节):

叙述者继续着:“我半死不活地躺在一边。周围死一般地寂静一充满r恐惧和痛苫。然后我听到中士喊道:‘报数!”这一段开始时是语气迟缓的,但马上就变得紧张起来,木管的尖叫和弦乐的拨弦、震弓形象地捕绘了纳粹的野蛮和难民们心惊肉跳的场面。第二次报数开始了,止如叙述者所讲的:“先是缓慢的:一,二,二,四,然后加快,越来越快,快到那声响有如野马惊跑,”速度从一拍=60起步,然后迅速递增:70-80-90-100-110-124-144-160,同时节奏逐步紧凑,音响逐步增强增厚,达到最紧张点。

第五部分(81-99小节):

就在这一片震耳欲聋的声响中,男声合唱队充满尊严地、从容地用犹太语唱起了古老的“信经”。速度突然变为一拍=80,节奏拉宽,虽然喧嚣的、逼迫的声音仍然存在,但仿佛永恒的生命的光芒驱散了鬼魅一般,在这神圣的歌声中它们显得那样委琐,那样微不足道。为了加强合唱的力度,勋伯格让一支长号以同度齐奏歌唱的旋律。在这条悠长的旋律巾,12个音的音列第一次完整地出现,先是在hB这个音高层上的原形,然后在*处由同音降E开始一个倒影音列,在后面还有一次以D音开始的原形以及也是在D音上开始的逆行倒影音列,在此不一一列举。渐渐地,乐队也加入到神圣的赞美歌声巾,越来越强烈,当速度拉宽到一拍=40,全曲壮烈而坚定地结束。

晚年的勋伯格在这部作品巾所喷射出的犹太民族对战争罪犯的怒火,对世界和平的热切期盼,仍然撼人心魄。这不仪是犹太人的心声,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人民的心声。

猜你喜欢

勋伯格全曲华沙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种族身份、道德主体与救赎的哲学意义
——评《勋伯格与救赎》①
勋伯格多变创作风格之探析
世界最漂亮的鸡
勋伯格:伟大的音乐革新者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波兰 华沙起义73周年
从d小调弦乐四重奏谈勋伯格的早期创作观
第20届国际军事历史研讨会在波兰华沙召开
浅析图哈切夫斯基兵败华沙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