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上”结构中“上”的偏误分析

2015-04-29王璐菲

现代语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偏误语义

摘 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了“上”表达的四类语义,结合“上”所表达的四类语义,通过考察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对留学生“V上”结构中“上”的使用偏误情况进行归类并分析。

关键词:V上 上 语义 偏误

一、引言

“V上”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典型的述补结构。目前,“V上”结构的本体研究已有很多,但是“V上”结构的偏误和习得研究还很少,我们只发现了朴珍玉(2009)和赵莹(2010)的两例研究。补语“上”的语义纷繁复杂,造成了留学生在习得“V上”结构时的困难。基于这点,本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V上”结构中“上”的错误进行了穷尽式考察,并对偏误进行归类分析。在对“V上”结构出现的“上”的偏误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结合本体研究的成果,对“上”的语义归类进行说明。

二、“V上”结构中“上”的语义归类

对于述补结构“V上”,国内学者已经做了许多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对“V上”结构中“上”的语义进行了归纳梳理,具体说来,“上”的语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A类:位移趋向义,表示行为或动作的方向,既可以表示具体空间的位移义,也可以通过空间隐喻,表达心理空间的抽象位移。例如:

(1)他爬上了山。

(2)他献上了自己的一片爱心。

B类:基本结果实现义,表示动作结果的实现,接触、添加、附着以及固定。例如:

(3)请你把窗户关上。

(4)请你把衣服穿上吧。

(5)请写上你的地址。

(6)他把电视拆了又装上了。

C类:抽象结果实现义,表示理想、目标的达成或实现,还可以引申为达到一定数量。例如:

(7)我终于考上了大学。

(8)最近他每天只能睡上一、两个小时。

D类:动作状态开始义,表示新的动作状态的开始。例如:

(9)会议还没开始,大家就讨论上了。

(10)他喜欢上看小说了。

三、“V上”结构中“上”的偏误分析

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它是学习者出现的系统性的有规律的错误。我们在对“V上”结构“上”的偏误的考察过程中,共发现了33条偏误语料,按照学习者偏误产生的表层策略分类方式,可以将这些偏误分为“遗漏、误用和误加”三种类型。下面以这种分类为基础,对留学生“上”的偏误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上”的遗漏

这类偏误的数目并不多,只有5例,占全部33条偏误的15.2%,并且主要集中在遗漏“上”表示C类和D类这两类语义上。具体的偏误如下:

1.C类语义遗漏

(11)*当国会议员以后,继续参加民主化活动,他为了祖国的民主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2)*为了我考好的大学……

(13)*我与同班同学考完期末考试后,就坐开往西安的长途火车。

上面的例子中,留学生没有掌握“上”表示“理想、目标达成或实现”这一引申义,在使用过程中采取回避策略。“当”“考”“坐”和“当上”“考上”“坐上”在句子中的语义有明显的差别,一个只是单纯叙述事件,不强调结果实现,一个则强调结果实现,目标达成。留学生不明白两者的区别,必然会出现偏误。

2.D类语义遗漏

(14)*但是做的时间越长越喜欢了这种工作。

(15)*然后我喜欢了家务。

这两个例子其实是同样的偏误。从句子的语义来看,施事者是由原来的不是特别喜欢或不喜欢到喜欢,凸显了新的状态的开始,因此要用上可以表示新的动作状态开始义的“上”。产生这类偏误的原因,可能是留学生受了句中“了”的影响。句中的“了”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在留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思维定势,他们认为“上”是多余的。这说明留学生对“上”使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这两句话要表达的并不是某个动作已经完成,而是凸显某种变化的产生。如果不用可以表达新的状态开始义的“上”,就应该将“了”置于句尾,转换成“……越喜欢这种工作了”和“然后我喜欢家务了”。因为句末的“了”才可以表示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情况。

(二) “上”的误用

这类偏误数目较多,共有11例,占偏误总数的33.3%。在对语料的考察中,我们发现,留学生对“上”表示A类、B类和C类语义的使用中都出现了误用现象。

A类语义的误用

(16)*后来我对汉字汉语的追求达到了顶峰,那就是我走上了学汉语的殿堂。

(17)*献上爸爸和妈妈……

(18)*空闲时,他会带我到公园、海滩或出上旅行。

在上面的例句中,留学生对“上”表示位移趋向义的用法类推泛化,出现了不该使用“上”而使用了的情况。例(16)应该将“走上了学汉语的殿堂”改为“走进了学汉语的殿堂”。李冠华(1985)指出,当趋向补语为“上”时,其宾语必须体现一个有形的二维平面或隐含一个抽象的层级,以便给物体一个着落点,使物体从某个平面层级出发,上升或下降到另一个平面或层级,或者从平面的某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殿堂”是一个三维空间,与“上”不能搭配,只有用“走进”才能准确表示进入“汉语殿堂”这样一个抽象三维空间之中。例(17)应该将“献上爸爸妈妈”改为“献给爸爸妈妈”。“献上”表示的是一种心理空间的抽象位移趋向义,如我们可以说“献上一片爱心”,将“献上”跟具体的人搭配显然是不可以的。例(18)的“出上旅行”应该改为“出去旅行”。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出上”这一说法,这是留学生对“上”类动词表示趋向义和“来”“去”表示趋向义混淆的体现。

B类语义的误用

(19)*万一那个烟头弄上小孩子的脸上……

(20)*别走边抽烟的时候,烟火很容易碰上别人的身体。

这两个例句中的“上”都应该改为“到”,留学生之所以会犯这个错误,是因为“上”可以表示“接触”义在他们的头脑中固化,他们认为“烟头”“烟火”都是接触到“脸上”“身体”,所以用了“上”,这是过度使用目的语规则——即过度泛化的结果。

C类语义的误用

(21)*两年后,由于觉得不甘心把青春磨蚀得黯然无光,就到一家“欢乐旅行社”的公司当上导游。

(22)*我口语及写作能力都很强,也曾经在“开心旅游公司”当上两年的导游。

(23)*我因没考上英语考试,缺少几个学分,而没能升到三年级,留了一年。

(24)*因为就这样我的HSK汉语水平准考不上了……虽然我这次考不上,下次我会考上的。

(25)*如果禁止路上抽烟的话,可以节省我们纳税的钱,从而这笔钱可以用上别的地方了。

(26)*来北京学习,身体带上旧病,常常使我难受。

例(21)和例(22)应该将“当上”改为“当了”。在这两个句子中,作者只是对具体事件的叙述,没有表示“目标实现”的意思,所以没有必要用“上”。例(22)至例(25)中,留学生将“考上”与“考试”搭配,“用上”与“别的地方”搭配,无论在句法上还是在语义上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应该将“考上”改为“考过”,“用上”改为“用在”。例(26)应该将“带上”改为“带着”,在表示“理想目标实现”这一语义中,目标是希望实现的,往往要付出努力,“旧病”显然不符,而且“V上”表达了一种动态改变,而句子要表达的只是一种持续与伴随,所以要用表示“持续”义的“着”来表达。上面的偏误都是留学生对“上”表示“理想、目标的实现”这一语义类推泛化而形成的。

(三)“上”的误加

这类偏误的数目最多,达到18例,占偏误总数的54.5%。C类和D类语义的误加居多,偏误集中在“考上”“喜欢上”“爱上”,达到了9例。

B类语义误加

(27)*假如冬天的时候你不穿上衣服在外边站着,那么会怎么样?

例(27)中,“穿上”中的“上”表示“接触、添加、附着”,但该例只是陈述事实,不需要使用表示“结果”义的“上”。另外,“穿”前面的否定副词“不”否定的是一种经常性或习惯性的情况。刘月华(2001)指出,“不”否定判断、意愿、事实、性质,而“没有”否定动作行为的发生或状态的实现。那么“不穿”表示的是一种事实,显然是成立的,但用“不”来否定动作已经实现完成的“穿上”就不合适了,“穿上”只能和“没(有)”搭配。留学生不懂得“不”与“没(有)”的区别,误加“上”,这是没有系统掌握目的语规则泛化的结果。

C类语义误加

(28)*在韩国考上大学跟中国情况差不多。

(29)*我以前在韩国考上大学时……

(30)*因为要考上大学了……

(31)*我这次写信来是想为贵公司工作,当上贵公司的经理。

(32)*没有锻炼身体就不能拿上好重的东西……

(33)*朝一日退了休能来乡间住上……

(34)*……该为他们添上麻烦。

(35)*所以我们只有全世界每个国家一起联合上才能帮助他们……

(36)*也许那时的我还不成熟,就重视赶上流行,以为这样做菜时髦。

在上面的例句中,留学生只是要陈述一个事件或事实,不需要添加表达目标结果实现义的“上”,这仍旧反映了留学生分不清“考”和“考上”,“当”和“当上”的区别。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了词汇化倾向,即将“考上”“当上”作为一个词来习得和使用,在不该用“上”的地方用了“上”,必然出现偏误。

D类语义误加

(37)*……可是她不爱上他们,爱上了我。(……可是她不爱他们,爱上了我)

(38)*世界上最爱上我的爸爸。

(39)*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的话,有可能希望自己最爱上的人杀我。

(40)*因此有人更喜欢上它,有人更看不起它。

(41)*所以更喜欢上它。

(42)*因为流行歌曲里的歌词内含着大众在生活中所感受的喜怒哀乐,所以很多人喜欢上流行歌曲。

(43)*我也越来越对美国东部感上兴趣了。

上面的例句中,例(37)错误的原因与例(27)有相似之处,只是在这里误加的“上”表示的是新的状态开始,而不是动作的完成。否定副词“不”与“爱上”是互斥的。例(38)~(42)中,“V上”结构中的“V”前都有程度副词“最”或“更”的修饰,沈家煊(1995)从认知的角度指出动词的“有界”和“无界”之分,动词表示的动作在时间上有一个起始点,而且有一个内在的自然终止点,则是“有界动词”;动词表示的动作有起始点,但是没有一个内在的自然终止点,则是“无界动词”。“爱”“喜欢”这类动作,没有明确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代表着不定的量幅,因此属于“无界”动作。“最爱”“更喜欢”是相对于“爱”“喜欢”而言的,表示程度高的“爱”和“喜欢”,是“爱”和“喜欢”的一个量段或量点,因而是有界的,所以前面有“更”等程度副词修饰,再加上表示确定量点的补语“上”就是多余的。学生不了解这一语法规则,在习得“V上”结构的过程中,“喜欢上”“爱上”是学生急于表达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容易类推泛化,造成偏误。至于例(42)中“喜欢”没有程度副词的修饰,但是句子没有表示“新的状态开始”的语义,只是陈述事实,所以也不应该用“上”。例(43)中有表示程度加深的“越来越”的修饰,显然也是和表示“新的状态开始”义的“上”相排斥的。留学生没有注意到句子里的细微差异,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够,造成了“上”的误加。

四、结语

前面我们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V上”结构“上”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将偏误产生的原因归为留学生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够,从而出现了回避、类推和泛化。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出现的几个高频偏误“考上”“当上”“喜欢上”“爱上”一共有18个,占了偏误总数的54.5%。这些动词所构成的“V上”是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特别强调其使用规则,学生很容易出现类推泛化现象。在我们对教材的考察中也发现,对于这些引申义,特别是“上”的虚化程度比较高的“喜欢上”“爱上”,有些教材根本没有提及,比如《博雅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这也可能引发学生偏误的产生。

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基础,对留学生“V上”结构中“上”留学生“上”的偏误及产生原因作了初步探讨,但由于我们的语料和研究方法有限,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

(1).

[2]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李冠华.由“上,下,进,出”充当趋向补语对处所宾语的语义

制约[J].汉语学习,1985,(6).

[4]朴珍玉.对“V上”之再考察——基于韩国学习者偏误类型的分

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6]史锡尧.动词后“上”“下”的语义和语用[J].汉语学习,1998,

(1).

[7]王建勤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8]赵莹.“V上/下”中“上/下”的意义及相关习得情况考察[D].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0.

(王璐菲 重庆 四川外国语大学留学生部 400031)

猜你喜欢

偏误语义
语言与语义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泰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统计分析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