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偏误类型初探
2015-04-29陆筱俊
摘 要:在分析“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语料的基础上,对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发现混用、中心语错误、复合趋向补语多余及宾语错误是最常见的四大偏误类型;对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理解不够透彻,将动趋式简单等同于单个动词使用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中介语语料库 复合趋向补语 偏误类型
一、引言
复合趋向补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语法成分,使用频率高,用法复杂,意义多样,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之一。
虽然复合趋向补语在表义上与简单趋向补语基本相同,但空间范畴的加入、与宾语复杂的位置关系以及能够在句尾使用等特征,都使复合趋向补语在用法上不同于简单趋向补语,因此,两者偏误的呈现方式往往有所差别。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量现实语料①,系统总结汉语学习者使用复合趋向补语的基本状况,归纳出相应的偏误类型,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二、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偏误数量及分类
(一)偏误数量
经整理,我们共获得复合趋向补语语料10603条,其中偏误语料1540条。各复合趋向补语使用偏误情况统计如下:
表1:复合趋向补语偏误数量统计表
(二)偏误分类
根据偏误直观表现形式,我们将其归为八类,具体如下:
表2:复合趋向补语偏误类型统计表
从比重来看,“复合趋向补语与其他成分混用”占偏误总数比重最高(28.64%),而“固定格式偏误”最低(1.88%)。
三、汉语复合趋向补语偏误类型分析
下文我们将对四类主要偏误,复合趋向补语与其他成分混用、与中心语错误相关的偏误、复合趋向补语多余以及与句中宾语相关的偏误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一)复合趋向补语与其他成分混用偏误
复合趋向补语与其他成分混用是指本该用其他成分时错用了某特定的复合趋向补语,主要有两种情况:
1.特定复合趋向补语与其他复合趋向补语混用
复合趋向补语承载意义复杂,且某些意义间差别细微,因此极易混用。与其他复合趋向补语混用在混用偏误中占比重最大(279条)。经统计,“起来”与“出来”(67条),“X来”与“X去”(52条),“起来”与“下来”(44条),“起来”与“过来”(34条)是最易混用的四组。
A.“起来”与“出来”的混用中,最常见的为“想起来”与“想出来”的混用(25条):
*(1)这是一个聪明的和尚想起来的办法。
*(2)过了一会儿,就想出来了,他要去邮局拿封信。
“想起来”所涉及的是曾经知道的人或事,而“想出来”所涉及的则是不存在或不知道的人或事,常常是“办法”“理由”“主意”等。[1](P356~357)
B.“X来”与“X去”混用偏误中,因学习者很少注意复合趋向补语表示的主观方向范畴[9],经常造成混淆,这种情况在“下来”与“下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43条):
*(3)我相信不久就能吃干干净净的农作物,也相信世界上所有的人不担心饿死而幸福地生活下来。
*(4)虽然长夫的妈妈死了,但是她却在长夫的怀里活下去。
虽然“下来”和“下去”都可表带持续意味的引申义,但“下来”表示过去到现在的持续,是可见可感的,“下去”表示现在到将来的持续,是不可见不可感的。两例中,学习者显然没弄清“来”和“去”的主观方向范畴,因而产生偏误。
C.“起来”与“下来”的混用常发生在同时能与两者搭配的动词/形容词上,如“背、记、安静、稳定”等:
*(5)但是一能背起来一首歌的词就不知不觉不太好听,没意思。
*(6)总之,不要用自然之声取代噪声,我觉得慢慢习惯下来最好。
一般认为,“起来”表示变化的开始,是由静转动的过程,“下来”表示动作开始变化直到终结,是由动转静的过程。[1](P179~180)例(5)需要表达“背”的终结,例(6)需要表示“习惯”的开始,若学习者不能体会“起来”与“下来”的引申义表示动静转化时的差别,很容易产生上述偏误。
D.“起来”和“过来”的混用常出现在表“进入一个新的状态”的“起来”和表“恢复或转变到正常、积极状态”的“过来”的混用上。
其中,当中心语为“苏醒、醒悟”类动词时,“过来”常误作“起来”(20条):
*(7)这时,我醒了起来。
另外,原句需表达“从静态进入动态”的语义时,“起来”常误作“过来”。如:
*(8)我想知道,那么大的一个中国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2.复合趋向补语与简单趋向补语混用
与简单趋向补语混用偏误共计112条,其中100条都是将简单趋向补语误用为与其对应的复合趋向补语。例如:
*(9)一般在作业指示表上画牛仔裤的样子,写上去裤子的尺寸和详细的指示事项。
从本体角度看,复合趋向补语是由简单趋向补语加上“来”或“去”构成的,两者表义基本一致,不同在于复合趋向补语与动词构成的VC1C2O格式通常用来表示动作已然[2](P573),且其中的宾语需为无定指[4],而简单趋向补语一般不存在此类限制。
例(9)中,“写裤子的尺寸”为一般情况,不存在已然与未然之分,且“裤子的尺寸”从语境看为定指宾语,因此应用“写上”,而非“写上去”。
(二)与中心语错误相关的偏误
与中心语错误相关的偏误主要有两种:
1.中心语与复合趋向补语搭配错误
多数复合趋向补语②都存在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的情况(169条)。本文从中心语的结构、语义、音节和语体四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从语义角度看,复合趋向补语都有趋向义,若中心语本身表趋向,通常之后不能再带表趋向意的复合趋向补语。如:
*(10)到了教室没多久铃声就响了,老师也随后的来到,拿起课本出来一起早读……。
多数复合趋向补语有“结果”义,若中心语本身已表结果,如述补式合成词,其后通常很难再带表“结果”义的复合趋向补语。如:
*(11)如果每个人都有彼此互相帮助的观念,社会上的所有的问题也解决了下来。
小部分复合趋向补语有状态义,若中心语本身具有完结性或短暂性,之后通常不能再带表示状态意的复合趋向补语。如:
*(12)它能在我情绪极端恶劣时,……,使心里隐藏着的不愉快之事慢慢地消失起来。
从结构角度看,复合趋向补语表状态义时,很难与动词所带宾语共存,因此,动宾式结构一般不与表状态义的复合趋向补语搭配。如:
*(13)但是对故事里的三个和尚发生危害的话,他们会变勤劳,还有会合心干活下去。
从音节角度看,单音节中心语与复合趋向补语结合常比多音节中心语更自由。一些多音节中心语同复合趋向补语结合后,语义上虽合理,读起来却别扭。如:
*(14)我只好把课暂停下来,想方设法地处理这件事。
从语体角度看,复合趋向补语较为口语化,通常很难与书面色彩较浓的词搭配使用。如:
*(15)我们还可以去超市买一些“绿色食品”来安全的食用下去。
2.中心语缺失
中心语缺失偏误是指在需要使用“中心语+复合趋向补语”结构处,学习者只用了复合趋向补语而未用动词/形容词,此类偏误共计118条。如(括号中为缺少的中心语):
*(16)这种的依靠别人的感觉比较明显地(表现)出来。
*(17)我在电视台上看过很多非州孩子的肚子,就象小丘一样(鼓)起来了。
*(18)如果不能解决的话人的基本生活不能(维持)下去了。
某些复合趋向动词的动词性很强,可单独做谓语动词使用,如“出来”③。以上三例中,学习者混淆了复合趋向动词作谓语和作补语的用法,认为单独使用复合趋向动词就能表达整个动作或状态的意义,却没意识到若无中心语参与,表义并不完整。
(三)复合趋向补语多余偏误
复合趋向补语多余偏误是指汉语学习者在不该使用时使用了复合趋向补语。有以下两种情况:
1.语义限制造成复合趋向补语多余
句子的语义限制通常通过句中的一些修饰性成分来体现。若汉语学习者对这些成分认识不清,对复合趋向补语理解不透彻,易造成全句表意与复合趋向补语语义矛盾,此类偏误在多余偏误中占79.92%(203条)。如:
*(19)不过在桥上站起来,心胸就开阔了许多。
*(20)他不仅不伤心,还一个劲儿地笑出来。
*(21)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下去,最后高中毕业了。
例(19)是复合趋向补语趋向义使用错误。“站起来”表示从“不站”到“站”的动态过程,而原句则要表达一种静态的行为。
例(20)是复合趋向补语“结果”义使用错误。“笑出来”表示动作已经有了结果,既然有了结果,就不能再与表动作持续的“一个劲儿”共现。
例(21)是复合趋向补语状态义使用错误。从“最后”一词可看出“她”的工作和学习都发生在过去,而状态义“下去”有未来指向,造成表义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起来”和“下去”的使用中,存在不少因忽视“越(来越)……”“比较”“更(加)”等表程度的状语的限制而造成复合趋向补语多余的偏误。如:
*(22)抽烟者越来越少起来的话,政府为由于抽烟得病的人花的钱也应该越来越少起来。
*(23)我每次遇到困难时,这么想“今天我运气不好,可我相信明天应该有运气”这么想想的话,心里比轻(当作“较”)平静起来。
*(24)外面的场面更加热闹起来。
“越(来越)……”表程度的加深,“比较”表程度的状态,“更(加)”表程度的比较。而状态义“起来”强调动作或状态的开始,状态义“下去”强调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两者都是对中心语的动态描述,不存在程度之分,故与上述表程度的词/短语在语义上不兼容。
鲁健骥认为,语法形式的变化是误加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7],但根据统计,我们认为语义限制同样是造成多余偏误的原因之一。
2.结构限制造成复合趋向补语多余
一些语法结构中,中心语之后不宜再带复合趋向补语,但学习者并不知此限制,造成结构杂糅,主要表现为“动词+宾语”与“动词+复合趋向补语”的杂糅。
此类偏误在引申义“下来”“下去”和“起来”的使用中出现较多。如:
*(25)可以说,由父母的行为等决定下来孩子儿童时代的行为、爱好等。
*(26)对患者本人立场来说,他已经受像死下去的痛苦,不想承受下去忍不住的痛苦。
*(27)说实话,我到哪里去都可以很快地适应起来哪(当作“那”)里的环境。
通常“状态”义“下来”“下去”“起来”不能与中心语后面的宾语共存。表“结果”义时,宾语和复合趋向补语能否共存则与前面的中心语有关。如结果义“下来”,若中心语为表示“决定”的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不能共存。
(四)与句中宾语相关的偏误
与句中宾语相关的偏误主要表现为错序偏误,即由于句中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的偏误。学习者使用复合趋向补语时,动词后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常为偏误集中出现之处。
根据本体研究的结论,宾语与复合趋向补语的三种的位置关系中,VC1OC2式在汉语中最常用[3],但汉语学习者却使用得最少,相反,他们较常用的是VC1C2O式和VOC1C2式。将VC1OC2式误用为VC1C2O式最为常见(143条),其中117条涉及一般宾语,26条涉及处所宾语。如:
*(28)他让他的狗去拿报纸,那只狗一会儿就回来口里叼着报纸,主人骄傲地拿起来那张报纸,然后读。
*(29)我回过去头,看见一位老公公手中握住一个斧头,申请是很严肃。
*(30)人放开老鸟飞上去天空,可是这不一定它还会飞了。
例(28)~(30)中,“那张报纸”是定指宾语,“头”是表身体部位的宾语,“天空”是处所宾语,这些宾语都应放在两趋向动词间。[1][4]
四、结语
通过分析复合趋向补语使用偏误的主要类型,可得出以下结论:
1.从总量上看,“复合趋向补语与其他成分混用”“与中心语错误相关的偏误”“复合趋向补语多余”以及“与句中宾语相关的偏误”是汉语学习者使用复合趋向补语时最常见的偏误类型,占偏误总数的78.64%。
2.常见四大偏误类型下又包含若干小类。具体而言,“混用偏误”中某几组复合趋向补语之间存在较突出的混用现象,复合趋向补语同与对应的简单趋向补语混用也较明显;“与中心语错误相关的偏误”主要表现为动词和复合趋向补语搭配错误,但中心语缺失也占到较大比重;“复合趋向补语多余”主要表现为忽视语义限制或结构限制造成的误加;“与句中宾语相关的偏误”主要是将VC1OC2式误用为VC1C2O式。
3.四种常见偏误产生的原因可大致概括为以下两点。前三类偏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复合趋向补语的意义,尤其是对引申意义的理解不够透彻。第四类偏误很可能是学习者将“动词+复合趋向补语”的格式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将其用法简单地等同于单个动词的用法。
注释:
①本文的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
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
②除“回去”“上去”“开来”外。
③涉及“出来”的偏误语料在117条缺少中心语偏误中占到了53条。
参考文献:
[1]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
[3]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房玉清.”起来”的分布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1992,
(1).
[6]李淑红.留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民族教
育研究,2000,(4).
[7]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4,(1).
[8]陆俭明.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
2002,(1).
[9]马庆株.”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J].语文研究,
1997,(3).
[10]贺一凡.外国留学生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习得情况考察与分析
[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1]王昕旖.留学生”V+起来”的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广
州:暨南大学,2012.
[12]邹丽华.外国留学生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习得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8.
(陆筱俊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