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词“及”的用法及历时演变

2015-04-29范桂娟朱怀

现代语文 2015年3期
关键词:连接体谓词连词

范桂娟 朱怀

摘 要:“及”是中古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连词之一,其语法功能十分完备。“及”具有如下特点:属于非定位连词,可以连接体词和谓词,且连接项具有事理顺序,可以多项连接,连接位置不固定。“及”的演化路径为:及(动词:追及) >及(伴随动词:参与)>及(并列连词)。

关键词:及 连词 语法化

“及”是古代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并列连词之一,《说文解字》:“及,逮也,从又从人。”段玉裁注:“及前人也。”可见“及”的本义为“追上、赶上(前面的人)”。“及”在汉语史上经历了动词、介词和连词的演变过程。本文描写“及”在各时期的用法,并分析其语法化过程。

一、“及”的用法

“及”的语法功能比较完备,能出现在多个句法位置,连接多种词类和结构。周生亚(1989:137)发现了“及”可以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也可以连接动词,而且连接项具有主次之分。事实上,“及”的用法十分灵活,具备连词的多种语法功能。

(一)属于非定位连词

“及”所带连接项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多种句法成分,其中充当主语和宾语的频率最高。例如:

(1)辛巳,吴汉屠成都,夷述宗族及延岑等。(《后汉书·光武帝纪》)

(2)取仁王尸及首,连之以金薄,其身坐着殿上,三十二年为天子,后乃立其子为王。(《六度集经·卷一》)

(3)今北边诸将及懿所督,皆为僚属。(《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4)时尊者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咸增敬仰,欢喜奉行。(《贤愚经·卷三》)

上面“及”连接成分前两例位于宾语位置,后两例位于主语位置。“及”连接项在这两个位置出现频率都比较高。徐朝红(2008:30)曾统计过中古汉语汉译佛经本缘部“及”连接成分充当句法成分位置的情况,其中作宾语1104例,作主语766例。

“及”所带连接项在句法位置出现的频率与其所带连接项的词性有关,“及”多连接体词性成分,特别是名词性成分数量最多,连接谓词性成分的情况较少,使其连接结构整体上具备体词性特征,因此其充当的句法成分也以主语和宾语为主。

(二)可以连接体词和谓词

“及”以连接体词为主,连接谓词相对来说较少。当连接项为短语时其功能类型较多。例如:

(5)我向辄持大家言教,请二尊者及五百弟子,今日来食,愿时供办。(《贤愚经·卷四》)

(6)城中每得古器、大鼎,及弓、弩、金之属,知非常人之所处也。(《古小说钩沉·述异记》)

(7)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齐民要术·种谷》)

上例显示,“及”连接的短语包括偏正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介宾短语和补充短语等,基本涵盖了绝大多数短语类型,这表明其连接功能极其完备。“及”连接谓词性的用例不如体词多,连接项为谓词性成分时其结构上常有某些成分的对称或复现。例如:

(8)若蒙所愿,愿赐一子,当以金银校饰天身及以名香涂治神室。(《贤愚经·卷一》)

(9)布施之报,十世受福,六天人中,往返十到,犹故不如放人出家及自出家功德为胜。(《贤愚经·卷四》)

(10)汝等皆严!当诣瞻婆村、揵茶村、婆梨婆村及诣负弥城。(《长阿含经·卷三》)

(三)连接项具有事理顺序

“及”对连接项的顺序有比较严格的限制,这种顺序往往体现了人类对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一般来说,重要的、地位高者居前,次要的、地位低者居后。例如:

(11)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后汉书·光武帝纪》)

(12)复有十方诸神妙天皆来集会,礼敬如来及比丘僧。(《长阿含经·第二分大会经》)

(13)谢子微见许子政虔及弟绍曰:平舆之渊,有双龙出矣。(《古小说钩沉·小说》)

上例“郡国大姓”的地位高于“兵长”,“兵长”的地位高于“群盗”,“如来”的地位高于“比丘僧”,“许子政虔”年长于“弟绍”,所以前者置于后者之前。

(四)可以多项连接

“及”多连接两个连接项,但连接三个及以上成分的用例并不少见。例如:

(14)初,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其属来降。(《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15)秋八月丙寅,令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及张掖属国,系囚右趾已下任兵者,皆一切勿治其罪,诣军营。(《后汉书· 显宗孝明帝纪》)

(16)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后汉书·光武帝纪》)

上例可以看到,“及”连接项有的是三项,如例(14);有的是五项,如例(15);最多达到了七项,如例(16)“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可见“及”的连接项数目并无严格限制。

二、“及”的语法化

“及”最初为动词,甲骨文中的“及”多为“追上、赶上”义,如陈永正(1986)提到“及”在甲骨卜辞中经常出现在“及方”“弗及”等短语中,其中的“及”即是“追及”之义,经常用于征伐之辞。这一词义在上古后期仍在使用,但开始泛用于一般和抽象动作或状态了。例如:

(17)公子遂会晋赵盾、宋华耦、卫孔达、许大夫救郑,不及楚师。(《左传·文公八年》)

(18)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及”的介词化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完成,如洪波(2000)和吴福祥(2003)认为早在西周时期“及”就已经产生了介词用法。由于“及”的意义已经由具体表示追赶的动作,抽象化为表示涉及或参与动作,使其能够连接关涉的人或事物,当“及”后再出现其它动词时,会形成“及+NP+VP”结构,整个结构的语义重心转移到后项动词上,“及”的意义进一步虚化出引出人或事物的介引功能,从而产生了“跟、同”义的介词功能。例如:

(19)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公羊传·隐公元年》)

(20)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左传·桓公十八年》)

(21)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诗经·邶风·谷风》)

上述例子中的“及”前没有出现连接前项,这显然不是连词的典型特征。上例的“及”都起引出动作涉及对象的作用,所以可以认定为介词;有的例子“及”前有副词出现,如例(20)的“遂”,这进一步表明上例的“及”是介词而非连词。

对于连词“及”的演化路径,学术界有两种看法:1.伴随动词>伴随介词>伴随连词,如洪波(2000)、吴福祥(2003);2.伴随动词>伴随连词,如江蓝生(2012)。我们倾向于江蓝生的看法,即连词“并”直接由动词演化而来,理由如下:首先,“及”的连词用法和介词用法几乎同时产生,武振玉(2007:153)指出两周金文中就有连词用法,其中西周中期3例,西周晚期2例,春秋11例,而介词用法有8例,其中西周晚期6例,战国2例。可见,“及”的连词用法并不晚于介词用法,甚至可能比之更早产生。其次,“及”的本义为“追赶、追上”,后泛化为“参与、涉及”等抽象关涉动词。此义连接的两项人或事物并没有明显的语义轻重之别,“及”后连接的名词是动作天然的参与者,不需要经过语义上有主从、先后、轻重区别的介词环节就可以直接演化为连词;第三,由伴随动词直接演化为连词而不需要经历介词阶段的情况早有先例,如上文中的“并”。因此,“及”的演化路径为:及(动词:追及)>及(伴随动词:参与)>及(并列连词)。

(本研究得到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2014年度博士项目“汉语核心连词的历时演变研究”及中央专项配套资金青年人才培训与研究支持计划“中古汉语连词语法化的个案研究”[项目编号:WXY201F006]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永正.西周春秋铜器铭文中的联结词[A].古文字研究(第十五

辑)[C].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洪波.论平行虚化[A].汉语史研究辑刊(第二辑)[C].成都:巴

蜀书社,2000.

[3]江蓝生.汉语连-介词的来源及其语法化的路径和类型[J].中国

语文,2012,(4).

[4]吴福祥.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J].中国语文,2003,

(1).

[5]武振玉.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学

刊,2007,(2).

[6]周生亚.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J].中国语文,1989,

(2).

(范桂娟 朱怀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401331)

猜你喜欢

连接体谓词连词
你会用连词吗?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连接体问题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浅探径向连接体的圆周运动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弹簧连接体的运动情况剖析
弹簧连接体的六种情景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