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教学的职业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策略研究

2015-04-29滕俊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33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历史教学职业教育

滕俊

摘要:由于长期缺乏关注,历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提出“深度教学”策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试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深度思考,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力和理解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历史教学;深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1C-0016-03

近年来,学界对于深度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李松林认为,“深度”即“触及事物内部及本质的程度”,“深度教学乃教师在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和知识内核的基础上,旨在触动学生情感和思维的深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的一种教学样态。”[1]郭元祥认为,“有效教学必须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由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即深度教学(deep teaching)。”[2]基于此,笔者认为深度教学是一种深入事物本质和内核,由传统的符号记忆向逻辑理解和内涵认知转变的教学模式,深入理解和深度思考是深度教学的两大特征。

当前,利用深度教学思想研究职业教育历史课程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今年7月,教育部刚刚颁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历史课已从公共选修课上升为公共必修课,成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然而,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历史课功能地位的边缘化,造成课程改革步履维艰。在此背景下,开展深度教学实践研究成为了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一、教学困境:历史课教学问题剖析

(一)教学注重对结果的分析,忽视对过程和原因的全面、理性思考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首要关注教材中知识点的记忆,而将历史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反思放在次要地位。如关于近代侵略战争,教师习惯于将鸦片战争、甲午海战等事件的时间、地点、结果讲解清楚,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但是较少涉及这些历史事件背后发生、发展的深层原因或历史反思。学生由于缺乏历史思维的训练,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仅仅停留于机械式记忆的层面,虽然在校期间可以应付书面考试,但是并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历史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真谛是培养有理性大脑和良好品性的人,而不是仅会记诵知识、应付考试的人。

(二)教学重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视知识的生成和引导

教材的作用从本质上讲,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消化知识的辅助工具,不能作为唯一的途径,更不能奉为“圣经”。教师在讲授教材知识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元维度进行思考,探讨相关话题,促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观点或结论。如《马关条约》中割地赔款等知识点,笔者在讲到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呈现的“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结论,还应积极启发学生思考中日间关系发展的主要症结和未来走向,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复杂的历史逻辑关系。从书本出发探索新知,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有利提升。

(三)学生习得历史知识的途径单一,未全面挖掘各领域的可靠信息源

学生在学习知识、建构能力的过程中,倾向于从历史书本习得知识。这一途径的优点是来源可靠,权威性强,可信度高;缺点是结论单一,局部存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痕迹,欠缺多维度观察问题的视角。教师缺乏对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历史教学结论唯一的不足。在现代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知识和信息来源较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书本知识出发,搜集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相互补充、去伪存真。

(四)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结论的唯一性,避讳历史问题的探究和争论

教师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带有民族或政治倾向的敏感问题讳莫如深,往往将课本上的结论作为正确答案或唯一答案,很少进行具体分析和多维度思考。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懒惰”,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流于形式,人云亦云。相较而言,大部分历史教师对甲午战争的教学停留于历史时间、过程、原因和结果的讲解层面;少数教师能引导学生突破认识局限,延伸到了中日关系走向和再次发生战争可能性分析,甚至对战争胜负原因进行探讨。教学内容的延伸促进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习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二、策略探析:深度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华中师大郭元祥教授所提倡的4R教学模式[3],包括丰富性教学、回归性教学、关联性教学和严密性教学。据此,笔者尝试在历史教学领域设计并应用深度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丰富性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求教师应从多维度、多层面进行设计,改变目标单一的教学现状。教师应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和丰富性教学策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促成学生多种发展的可能性。笔者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设计了三维目标:在知识维度上学生需要明确多极化的具体内容;在能力维度上学生需要明确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动力和内在因果关系;在情感价值维度上学生需要明确中国在多级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提升爱国情感。单一教学目标难以实施深度教学。

2.教学内容。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从知识本身入手,将符号知识、逻辑知识、意义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符号知识具有单一性、固定性的特点;逻辑知识是对知识内在原理和关联性的探究;意义知识则是对知识背后的内涵、情感世界和价值意义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性教学要求教师将各种形式的知识教学融为一体,克服单一符号教学的弊端;同时,丰富性教学要求教师打破各种知识间的壁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各种类型知识的表现形式,实现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另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要从“关联性教学”的角度出发,避免让知识成为一座孤岛,割裂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笔者在讲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这一课时,除去书本符号知识之外,还努力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和意义影响,启发学生探究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内在逻辑关系;深入思考中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和欧盟、日本之间的优势和不足,最终明确中国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走向。通过问题引导、方法指导,学生将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检索和提炼,打通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丰富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多极化趋势的深度思考。

3.教学方法。4R教学模式中,“回归性教学”是实现深度教学的又一重要策略。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应将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理性感知、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指向自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到知识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还能生成知识对于个体和社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4.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判断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否达成的有效手段。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和考核评价方式的唯一性已不再受用,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需要回归学生和社会的深度教学。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全面关照,重点评价教师怎么讲,而非讲授的内容。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不能单一采用书面考核方式,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三、问题延伸:深度教学法实施的外部条件

教师在历史课中运用深度教学法,需要大量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和案例作为支撑,这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深度思考的重要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历史课程的深度教学,需要历史学专家、教育学专家、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一)对历史学科专家而言,应传播最新的学科理论和发展成果

深度教学的本质是深入理解和深度思考,这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历史工作者身处历史研究一线,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史料资源,在研究、传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应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本来面目呈现给社会大众;同时,历史工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应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面向社会公布,这不仅有利于学术争鸣,也有助于基层一线师生获得最新研究成果,在去伪存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元的历史观点,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二)对于教育学专家而言,应将理论成果和实践教育活动进行系统整合

教育学界的专家和学者在研究深度教学的过程中,从不同的维度和理论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教育学研究实践,创造出了大量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在传播和推广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种差异的客观存在(学校差异、年龄特点、地域、认知能力等),忽视差异将影响到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其次,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将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进行有效的对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有针对性的理论成果,并将成果进行系统整合,服务基层一线师生。

(三)对一线教师而言,应培养学生解构知识、合作探究,多维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一线教师是实现深度教学的引导者,没有一线教师的努力,就无法实现历史知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教学有效性是实现深度教学的基本前提,有效性的实现依赖教师作为引领者的主导作用。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需要将大量知识进行还原和整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重要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对学生而言,应有意识练就合作探究、打破束缚、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于知识的获取,不同个体的接受程度和效率不尽不同。个体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在此基础上获取的知识才是有效和持久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转化和吸收的过程能否顺利实现,关乎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调动自身潜能,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和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比较,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筛选,最终将陌生的公共知识转化为自身可以接受的个体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松林.深度教学的四个实践着力点——兼论推进课堂教学纵深改革的实质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1).

[2][3]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责任编辑:夏英)

A Strategic Research on Vocational History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In-depth Teaching

TENG Jun

(Wuxi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Tourism & Commerce, Wuxi 214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Due to the lack of atten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history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depth teaching" strategy with a comprehensive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rying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undertake in-depth thinking and improve their history learning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abilitie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story teaching; in-depth teaching; strategy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历史教学职业教育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