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韩最新一轮军事对峙始末
2015-04-29
8月25日凌晨,朝鲜与韩国在板门店结束高级别对话,双方达成多项协议。双方同意缓解近期升温的紧张局势,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此次对话也是韩国总统朴槿惠执政以来双方举行的最高级别接触。
朝韩缓和紧张局势
8月20日下午,朝韩间爆发一场有争议的炮战,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紧急召开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宣布朝鲜人民军前线联合部队将于21日17时起进入“(准)战时状态”。韩国总统朴槿惠几乎同时也主持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下令相关部门“果断应对挑衅”,并于21日前往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检查最高等级警备状态。正为访问中国做准备的朴槿惠不得不一身戎装处理战争警情,甚至彻夜未眠。一场折腾与虚惊后,半岛再度回归不战不和常态轨道。
此轮冲突由口水战升级为武力相向,由“喇叭战”升级为实弹炮战,导火线则一如2010年“天安舰”遇袭,是真相难求的“罗生门”。8月4日,韩朝非军事区韩方一侧发生地雷爆炸,两名韩军士兵受伤。韩方立即指责朝方埋雷挑衅,朝方矢口否认,但韩方即刻恢复已中止11年的对朝前线高音广播。朝方总参谋部要求韩方在20日下午5时起的48小时内停止对朝广播,并拆除扩音设备,否则将“发动正义的全方位军事行动来摧毁‘反北方心理战的一切手段”。
20日下午3时半许,即朝方最后通牒尚未开始计时,韩军方称京畿道涟川郡遭受一枚朝方火箭弹袭击,韩军为此发射几十枚155毫米炮弹还以颜色。一如否认地雷袭击为己所为,朝方称所谓“火箭弹袭击”是韩方“无中生有的谎言”和“精心策划的挑衅”,是“南方历任统治者的惯用伎俩”。韩方则明确拒绝停止广播宣传,除非朝方对地雷事件进行道歉。
朝方在25日的六点协议中对韩方士兵被地雷炸伤表示“遗憾”,变相满足韩方要求,但“遗憾”二字也许能解读出朝方责任,也许不能。无论如何,最后通牒及接踵而至的炮战使双方对峙紧绷到罕见程度。
美国则不失时机展示武力和意志,向朝鲜示威,不仅恢复此前暂停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而且提升在韩军备和威慑水平,包括从日本调动多架B-52轰炸机和一艘核动力潜艇。韩国防部也称,朝军攻击部队动作频繁,包括倍增边境地区火炮数量,向海上分界线附近加派约10艘两栖登陆艇,近50艘潜艇离开基地去向不明,战斗机移位入库,甚至“飞毛腿”和“芦洞”导弹基地也出现异常……
虽然双方的紧张对峙在升级,但双方最终还是走到了谈判桌。8月25日凌晨,持续3天的韩国朝鲜板门店高级谈判终成正果。至此,朝鲜战争结束后又一次尖峰对决戛然而止。
朝鲜强硬外交捍卫生存
据《环球时报》援引朝鲜中央通讯社的消息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8月20日晚主持召开了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非常扩大会议。金正恩下令从8月21日17时开始,朝鲜人民军前线联合部队进入全面武装的战时状态,前线地带进入“准战时状态”。报道称,朝鲜人民军前线部队“已全副武装,做好军事行动准备,可随时投入战斗”。
报道还转发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布的紧急公报称,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已于8月20日17时向韩国国防部发布最后通牒,要求韩方在48小时内停止对朝心理战广播,全面撤除所有心理战手段,否则朝方将采取强有力的军事行动。
在此次事件中,朝鲜的行为令不少人大跌眼镜,他们很难想象,在8月17日开始了为期12天的韩美“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后,朝鲜会以更加强硬的方式来处理朝韩关系。朝鲜宣布“准战时状态”,其实是朝鲜强硬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而这种强硬外交政策,恰恰是朝鲜捍卫自我生存的根本之道。
尽管屡屡以展示强硬军力的方式来开展外交,朝鲜的强硬外交逻辑其实还是消极的,它可以被概括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朝鲜采取强硬军事手段的根源,都是基于“美韩亡我之心不死”的基本判断,都是对美韩首先进行“挑衅”的响应。
所以面对强大的外界压力,处于弱势的朝鲜其实无处可退,无险可守,只能以强硬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斗争来逼迫对方放弃军事挑衅,重新进行平等的交流。而对方的退让,则是朝鲜胜利的象征。朝鲜发展核武器、试射导弹都是这一路线的体现。
以朝鲜的强硬外交来衡量此次事件,可以说一点也不突然,事件发生在韩美“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之际。因此,朝鲜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向美韩宣示自己的强硬意志。
据报道,朝鲜所说的“准战时状态”,是一种高度军事戒备状态,朝鲜近几年来曾多次宣布类似命令。这些命令虽然名称繁多,但性质是一样的,表明朝鲜前线部队随时准备投入战争。
朝鲜这次调门确实比较高,但并不是最高的。2013年,朝鲜曾宣布進入最高战备状态,当时是为了反击美韩在军事演习中出动B-52战略轰炸机。朝鲜当时还特别造了一个词,叫“1号战斗值勤状态”,并撂下狠话说,战争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而是今天打还是明天打的问题。
然而1953年签订的停战协定已经要求双方暂时中止敌对行为。停战协定一般是指交战军队之间为暂时停止敌对行为而缔结的协定。停战协定签署后,缔约各方根据协定内容全面或部分地停止武装敌对行为。
朝韩关系由“危机”变“转机”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朝韩火药味渐浓,一幅开战在即的景象,但其实“危”中早已露出“机”。
第一个“机”是8月18日开城工业园区韩方和朝方就园区朝鲜工人涨薪事宜进行磋商并达成协议。试想一下,如果朝鲜真的想与韩国大战一场,就不会有心思关心园区朝鲜工人涨薪的问题了。既然朝鲜关注与韩国的经济合作,就有改善双边关系的可能。
第二个“机”是在朝鲜的提议下,朝韩双边高级别对话于当地时间22日下午6时30分开始,这就直接说明朝鲜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危机,否则,就会选择用大炮来说话了。
第三个“机”是双边谈判时,朝方释放出两个善意:一是朝方同意韩方的请求,派出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常委、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长黄炳誓为谈判代表;二是朝中社22日发布消息时称韩国为“大韩民国”,这在朝韩关系史上是不多见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称韩国为“南朝鲜傀儡”,只在金大中、卢武铉政府实行对朝友好的“阳光政策”时期使用过“大韩民国”。
此次半岛危机发生在中国9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的前夕,在这一敏感时期,中国给以极大的关注是在情理之中的。此前,有中国媒体分析认为,此次半岛危机或许与中国“9·3”阅兵纪念活动有某种关系,这种担心也不是多余的。现在危机已经化解,这是中国希望看到的结果。
中国筹备“9·3”阅兵纪念活动,当然希望半岛和周边地区稳定,如果半岛危机不断升级的话,至少会分散中国的注意力。不过,相对20世纪百废待兴时期的新中国来说,目前的中国不仅在地缘上与半岛相连,而且实力优势更为明显,现在应该更具有驾驭危机的能力。中国很清楚朝鲜半岛对自己的战略价值,如果半岛危机升级到影响地区稳定的时候,中国可能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中国是朝韩双方共同的朋友,在半岛周边大国(含美国)中,恐怕中国是最希望半岛和平稳定的国家。东北亚历史早已证明,强大的中国是朝鲜半岛和平的稳定器,假如近代清王朝有足够的实力抵挡住海洋势力染指半岛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朝韩分裂了。当然,在促进朝韩和解与推动半岛和平方面,中国今后还有很大的施展空间,在这方面也希望朝韩双方不要也不应该排斥中国。
危机已经结束,转机刚刚开始。希望朝韩以此为契机建立双边对话和交流机制,不断积累信任,实现和解,走向融合,向着统一的目标努力,这实乃半岛之幸,地区之幸。
(《中国青年报》2015.8.26 李敦球/文、《法治周末》2015.8.25 刘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