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健全人格培养策略

2015-04-29崔晶菁

文学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中学语文培养

内容摘要:当前,由于社会风气、升学压力等的影响,语文教学急功近利,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语文教学的人格教育的作用和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以致于许多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很长时间后,仍有一些人格缺陷。因此,语文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已变得越来越迫切。

关键词:中学语文 健全人格 培养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不仅承担着教给学生知识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提高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1]人格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语文教学应当将传授知识与培养人格相结合,更应该把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以高尚的人格陶冶学生

有学者认为“人文素养一般是指人在言、行及精神面貌中表现出的关切人、关切事、关切文化的思想倾向,是对人的存在、人的价值及人生意义的关注,对人生终极目的和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是人通过反观、自省和自审而实现自我超越之人性和人道,进而用人所创造的价值之光去净化人的心灵的终极追求。人文素养是体现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及社会的心理、精神和态度的修养。”[2]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的影响所产生的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励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3]“身教重于言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做出榜样。人格教育同样需要教师的榜样作用,要求教师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价值、人文知识、人文品格和人文行动。

1.树立人文价值信念

要想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人文价值信念。“所谓人文价值,就是崇尚人文的价值,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命的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4]人文的核心就是“人”,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人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如果忽视了人,看不到教育对象的人格特质,就根本没有教育的科学性而言”。[5]因此,教师要树立人文价值信念,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建立新的教师观和课程观,要把学生真正当做一个“人”。备课时,不仅要备内容,更要备学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真地备每一个“人”的课。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允许学生质疑,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自由交流,自由沟通,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2.提高人文知识水平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它主要与精神生活有关,具体包括历史、文学、哲学、宗教、道德、法律、艺术等知识,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载体。”[6]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通过提高人文知识水平而形成的文化底蕴。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告诫人们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要增加古典文化知识的积累,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的人文知识,不仅影响着其精神生活,而且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作为语文教师,提高人文知识水平显得格外重要。杜威指出:“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不是因为它是关于过去人类的产物,而是因为它在解放人类智力和人类同情心方面做出了贡献。”[7]人文知识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师内在的气质,丰富内心感受,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的。

3.提升人文品格

有学者认为,作为教师,其理想的人格特征应该是“能体认教师角色的神圣性;能坚持教育使人向善的乐观信念;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不为物诱的牺牲精神,对学生有爱心、耐心、恒心的教不厌诲不倦的教师性格。”[8]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品格,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愿意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它更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只有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把教书育人当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至高无上的一部分,教师才会感到生活的充实和人生的价值。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爱所有的学生,无论成绩的好坏,要平等、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能使师生之间建筑起信任的桥梁,这样学生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最后,作为语文教师,对祖国的语言文字要热爱、虔诚和敬畏。语文教师只有自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体会祖国语文文字的丰富、优美、生动、形象,才能在教学中感染学生,使学生也能感受到祖国语文文字的优美,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4.展现人文行为

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教师内在的人文价值、人文品格,更为重要的是要展现人文行动。首先,教师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身为教师要表里如一,为人师表,一视同仁,善于倾听和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教师要志存高远,明白立志的重要性。古人云:“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说的就是志向远大对事业成败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始终树立终身从教的志向,热爱教育事业,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最后,教师要善于反思和自省。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合乎教师准则;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反思对学生的态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等等。教师的不断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进步。

二.挖掘教材的人文意蕴,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1.挖掘蕴含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的作品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具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的人物形象。如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9]的志向;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持;《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圣地亚哥为了证明自己有坚强的勇气和毅力,为完成那项别人无法替代的任务,他坚持一定要捕到一条大鱼,但最后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圣地亚哥没有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从另一个意义来看,他是一个胜利者,虽败犹荣。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虽然描述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无论在生活中遇到多么大的不幸,生命总是永无止境的,是顽强的、永恒的、美好的。人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花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生命的长河中前行。这些都告诉人们要成大事,必须要有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恒心、意志、毅力等品质,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大有益处。

2.挖掘蕴含胸怀阔达的宽容意识的作品

如今中学阶段大多为独生子女,多受父母的溺爱,没有阔达的胸襟、缺乏宽容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的仁恕精神,表明中华民族宽容待人的处世哲学。这种精神在语文教材中多有体现,如“管鲍之交”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共同做买卖,一起从军打仗。合伙做生意时,鲍叔牙的本钱比管仲的多,赚钱后管仲却多拿了一份。旁人对此说三道四,鲍叔牙替他解围,说他家里比较贫困,应该多拿一份。打仗时,管仲总是躲在众人后面,撤退时他却跑得最快。别人对他很不满意,鲍叔牙仍为他辩解,说他家里有老母亲,是出于孝心。管仲对此感激不已。后来,他们成了患难之交,携手干出一番大事。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正是因为蔺相如阔达的胸襟感动廉颇,才有了“负荆请罪”的美谈。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宽容的精神,让他们学会宽以待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3.挖掘蕴含博大精深的仁爱精神的作品

“仁者,爱人。”“仁”是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思想,经过无数哲人先贤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提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爱”精神。贾谊的《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指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醒当权者要施行仁政。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宁愿自己的房子是破的,希望天下人都能有房住,可见,杜甫的仁爱之心是多么感人,多么深刻!

4.挖掘蕴含浓浓深情的亲情、爱情的作品

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也正符合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传统。朱自清的《背影》感情真挚、深沉,尤其是那段父亲穿铁道翻栅栏,爬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的文字让人感动。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孝敬父母。读舒婷的《致橡树》可以看到诗人理想爱情的标准。诗歌用“橡树”和“木棉”两种意象表达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爱情观。面对高大威仪的橡树,诗人不想像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和险峰那样做爱情的奴隶,在爱情中迷失自己。诗人要像一株木棉一样和橡树并排站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共同经历困难和挫折,共同分享生活的美好。这就是爱情,“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致橡树》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爱情的高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当前社会中的“高富帅”、“白富美”的标准,而是一种个性独立、地位平等、相濡以沫的爱情标准。这首诗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在教学中,诸如此类的文章可以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别人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

要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但同时人格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语文教学在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方面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只是起到基础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同时,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应该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培养和塑造中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张慧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J].新校园(理论版),2011,(10):66.

[2][4][6]邓志伟.论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8(11):59-63+68.

[3][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郑文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5]应娅丽.论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7]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4-45.

[8]张春兴.教育的应为与难为[M].台北:东华书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印,1993:99.

[9]赵凯.孟子.孝经[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88.

[10]徐志刚.论语通译.颜渊篇第十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45.

(作者介绍:崔晶菁,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中学语文培养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