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炽灯电阻的秘密

2015-04-28大姚

中学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白炽灯灯丝外壳

大姚

中学物理课程上讲到白炽灯时曾提到,通常在白炽灯刚通电时容易烧断灯丝,这是因为白炽灯灯丝的电阻受温度影响发生变化,温度低时电阻小,温度高时电阻大,而刚通电时的灯丝电阻小,电流就大,所以容易烧断。如何知道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变化?有没有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呢?本期介绍一个简单的小实验。

准备材料

白炽灯、导线、LED、7号电池2节、电池盒、蜡烛、冰块。

制作步骤

1 实验需要使用白炽灯的灯丝。取一只白炽灯,砸碎其玻璃外壳。为保证安全,可以先用塑料袋套住白炽灯,以免砸碎的玻璃外壳碎片四散。另外注意,敲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否则容易将灯泡的灯丝震断。

2 用胶布缠绕在剩余的玻璃外壳上,以免扎到手。将电池盒上的红色导线焊接到白炽灯灯头的正极上,黑色导线焊接到LED的负极上(短引脚)。同时将一根红色导线焊接到LED的正极上(长引脚)。

3 将连接在LED上的红色导线用胶布固定在白炽灯的螺旋外壳上(白炽灯的负极),接通电路,LED正常发光。点燃蜡烛,将白炽灯的灯丝放在火焰上加热,可以发现LED的亮度减弱了,即灯丝在加热的情况下,电阻增大了。

4 再将白炽灯灯丝浸入准备好的冰水中,注意仅灯丝部分浸入冰水中,这时会发现LED的亮度明显变强,即降低白炽灯灯丝的温度,可以减小其电阻。

电流,其实就是电子的定向移动,金属导体的电阻则是导体中的分子或原子与电子发生碰撞的概率。为什么温度升高后金属导体电阻会增大呢?分子热运动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个原因,因为温度升高以后,加剧了金属导体内部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也就增加了自由电子与原子分子的碰撞机会。温度越高,意味着金属导体内部分子的能量越大,做杂乱运动的分子数量及其速度也越大。这些杂乱运动的分子,妨碍了外加电场时内部电子的定向移动(电流),自然也就呈现出较高的电阻。

白炽灯中的灯丝是用钨丝制造的,钨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要比常温下的电阻大很多,钨丝的温度每升高1℃,电阻约增大千分之五。而灯丝发光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此时钨丝的电阻值约是刚开启时的10倍,也就是说白炽灯灯丝发光时的电阻比不发光时大得多,所以刚接通电路时灯丝电阻小而电流很大,在这个瞬间电路中的用电设备就很容易被损坏。

猜你喜欢

白炽灯灯丝外壳
英国:爱迪生专利档案以7.5万美元售出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塑料外壳注射模设计
俄罗斯:拟禁用50瓦以上白炽灯
为节能,俄拟禁用50瓦以上白炽灯
国产500kW发射机灯丝UPS电源保障系统
隔爆外壳水压试验工艺探讨
倒装LED灯丝灯的光学性能详解
微机控制系统在TBH522型广播发射机灯丝逻辑控制中的应用
电器外壳带电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