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STC12C5A48S2的智能消防水炮控制器设计
2015-04-28张素玲
◆张素玲
作者:张素玲,潍坊科技学院汽车工程学院(262700)。
1 引言
大空间高层类建筑布局复杂,人员相对密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迅速,人员疏散比较困难,从而导致火灾扑救非常困难。当发生火灾时,智能消防水炮可以自动寻找火源,并对准火源定位喷水灭火,第一时间对火灾进行有效控制,甚至扑灭火灾[1]。
本研究以STC12C5A48S2单片机为核心,开发一款功能完备、设计简单、稳定性强的智能消防水炮控制器,尽可能减少人身与财产损失,实用性强。
2 系统基本功能
智能消防水炮综合运用紫外和红外传感器技术,当一级紫外探测装置发现火灾,将信号传送给单片机STC12C5A48S2,单片机对信号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启动水平电机顺时针360°范围内转动,进行二级红外水平探测:如果水平红外探测器探测到火灾,那么水平定位,单片机启动垂直电机进行三级红外垂直探测;如果垂直红外探测器探测到火灾,那么垂直定位,联动控制外围设备进行射水灭火[2]。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功能框图
3 硬件系统设计
控制器以宏晶公司的STC12C5A48S2为核心,该芯片抗干扰能力强,具有1280字节的RAM、48 K的FLASH、12 K的EEPROM、内部看门狗、掉电检测、10路10位AD和四种设置的I/O口等功能[3]。采用该型号单片机,不仅外部电路设计简单,而且性能能够得到保证。
1)PYD-1220D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是性能优良的热敏探测器,用于明火探测。图2中热释电红外探测器(JHS1)的输出电压一般为毫伏级,选用LM358对其进行三级运算放大,然后由单片机进行采样处理[4]。首先,CA4是旁路电容,RA7、RA5和IC1A组成一级放大,RA7与RA5的比值决定了一级交流放大增益,即G=1+RA7/RA5,10倍左右。其次,RA9、RA6和IC1B组成二级反向放大,RA9与RA6决定了二级放大增益,即G=-RA9/RA6,18倍左右。最后,RA11、RA10和IC1C组成三级反向放大,RA11与RA10决定了三级放大增益,即G=-RA11/RA10,10倍左右。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电路总放大增益为1800倍左右。
图2 红外A/D采样电路设计图
图3 通讯电路设计图
2)智能消防水炮的电机驱动电路,是一款高性能电机驱动电路,采用东芝公司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芯片TH6560进行设计,具有低功耗、高集成度等特点,可以支持不同参数的步进电机。芯片内置温度保护电路及过流保护电路,当芯片过热或者电机电流过大时,能够进行有效的保护。通过单片机控制,可以实现整步、1/2细分、1/8细分、1/16细分等运行方式。步进电机运行速度越快,力矩越小。水炮寻找火源的过程不喷射水流,负载较轻,步进电机此时采用整步的运行方式,水炮定位后,开始喷射水流灭火,后期摆动扑灭周围的余火时,由于负载较重,步进电机此时采取1/8细分的运行方式。
3)图3中智能消防水炮的通讯电路设计,采用RS485专用通讯芯片MAX1487来设计。RS485总线采用抗瞬变二极管Z3,可以钳位与泄放瞬变电压,从而确保后面的电路元件免受瞬态高能量的冲击而损坏。通讯电路与单片机的控制电路之间,收发数据使能端选用光耦TLP521进行隔离,数据收发端采用光耦6N137进行电气隔离。
4 程序设计
1)主循环程序设计。系统初始化完毕,紫外探测器就一直查找火源,如果查找到火源,则水炮预警,预警指示灯点亮。水平电机运动,水平红外探测器开始查找火源,如果未查找到火源,水平限位到,那么水炮进行初始化复位;如果查找到火源,则水平电机停止运动,垂直电机运动,垂直红外探测器开始查找火源;如果垂直红外探测器未查找到火源,垂直限位到,水炮进行初始化复位;如果查找到火源,则水炮定位,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开启阀门进行喷水灭火。根据国标要求,作为喷射型灭火产品,灭火时间暂定为3分钟,时间未到则继续喷水灭火;如果时间到,并且红外探测器未发现火源,则关闭阀门停止喷水灭火。
2)中断服务程序主要有串口接收中断和定时器中断。串口接收中断主要负责上位机与智能水炮间的RS485通讯。定时器中断是在程序中设计了个10 ms的时基,其他定时均在此基础上进行。使能步进电机驱动芯片,定时器每中断一次,都会给步进电机一个脉冲驱动信号。智能水炮指示灯为每秒闪亮一次,是通过此定时器的中断计数来实现的。
5 结束语
本研究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介绍了智能消防水炮的控制器设计,以STC12C5A48S2单片机为控制芯片,采用汇编语言编程。该控制器具有运行可靠和成本低等特点,满足企业的技术要求。■
[1]陈劲松.大空间建筑早期火灾智能探测报警技术[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4(3):29-30,36.
[2]刘申友,袁宏永,苏国峰,等.定点灭火智能消防水炮[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4):37-41.
[3]胡汉材.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马新,曹希锋.红外技术在早期火灾探测中的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1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