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对大学生学习习惯影响因素探讨*
2015-04-28李志河王佳
◆李志河 王佳
作者:李志河,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王佳,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041000)。
“阅读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影响并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1]阅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手段。在2014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国民每天平均接触报纸、图书、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而上网和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间则在增加,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随着4G网络的推出,手机用户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国手机阅读用户年龄分布上[3],18~35岁的青壮年群体是手机阅读市场的主力军,由此可以得出在手机阅读中,大学生占据了相当重的比例。因此,在校大学生已是手机阅读用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
1 几种阅读相关概念介绍
关于阅读的概念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介绍数字阅读、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具体介绍如表1所示。
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几种阅读外,常见的还有在线阅读、超文本阅读、泛在阅读等,不难看出阅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由于在技术方面大大的介入,使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阅读的载体、场合、形式、格式等都发生改变,知识不再只是通过以前的纸书传播了,还有阅读的内容从传统的文字、图片的传播扩展到音频与视频等媒体形式。由于技术的不断创新,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便捷,借助于技术提供的更多交互方式,使知识的传播更加人性化、社会化,使阅读变成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创造了人人是读者、人人是作者的阅读盛世[4]。
表1 几种阅读相关概念
2 手机阅读与其他阅读方式的比较
不论是手机阅读还是网络阅读、电子阅读、数字阅读,其内容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因此,网络媒体的优势在手机阅读中也可充分体现出来。除此之外,手机阅读还具备一些自己的特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手机阅读有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一些缺陷。
数字阅读、电子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比较 不难看出数字阅读、电子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都属于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阅读相比,数字化阅读有它独特的优势:一是信息容量大,可以提供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二是在内容方面数字化阅读不仅提供了文字、图片的阅读方式,还提供了音视频等多种相结合的阅读形式;三是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进行阅读;四是阅读的成本比较低,只要有手机或电脑等,读者将不用再花钱去书店买各式各样的书籍;五是阅读的环境是开放性的;六是数字化阅读方便快捷,读者可以利用网络和各种阅读工具方便地阅读和浏览信息;七是数字化阅读对信息的传播速度比较快,并且还是双向互动的传播交流模式。
但是数字化阅读也存在不足,就是传播的信息版权问题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由于提供的资源比较多,读者慢慢变得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比较差,很难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而对于传统的纸质阅读,不管是书籍还是报纸,它们的发行一般都是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版权会受到很好的保护,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传统的阅读不需要专用的设备。
手机阅读与数字阅读、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的比较除了上述所论述的关于数字化阅读的优势外,手机阅读也存在自身的优势。随着4G网络的推出,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得到很大普及,人们对便捷、随性的阅读要求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没有太多的时间专注地进行阅读。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阅读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人们的碎片[8]时间进行阅读,不管是在等车、上下班途中还是下课间隙,都可以进行阅读,携带也方便,并且现在的手机价格也比较低廉,基本上实现成人一人一机,这样可以满足人们个性化的私人阅读需求。
同时,手机阅读存在自身的缺陷。由于在阅读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干扰因素比较多,读者无法静下心来[9]。另外,手机的屏幕比较小,长期阅读对视力影响不好。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阅读方式,它们只是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和功能不同,其中各有利弊,但读者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信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阅读包括手机阅读将会成为人们阅读方式的首选,但是这也不会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
3 学习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习惯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常的、稳定的行为,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将不自觉地、经常反复地做出的一些行为。在心理学中,习惯指“对特定情景的自动化的反应方式”。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不仅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表现,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品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10]。影响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有认知因素、个性因素、社会背景因素[11]等。
4 影响因素探讨
手机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一种,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对手机阅读与学习习惯的相关研究比较少,大多数主要集中在网络阅读与数字化阅读。如王佑镁认为,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认知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主要从注意、感知、记忆、思维与问题解决、言语与想象这五个因素进行说明的[12]。吴慧华等人认为,大学生在认识网络阅读正负面影响的前提下,阅读利弊共存[13]。姚彤认为,只要认真发挥手机阅读的长处,解决手机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手机阅读必将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14]。许玉玲通过对手机阅读的现状与特点的阐述,从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和成绩方面分析了手机阅读对中学生的影响[15]。段一等人也指出,数字化阅读使知识趋于平面、零散化,更易出现多余的不良信息[16]。苏思慧、金盛华认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认知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背景因素有关系[11]。
通过对上述观点的列举,可以看出主要从数字阅读手机阅读的利弊、功能等方面涉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但没有很明确地对某方面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与研究以及笔者对身边的观察和自己的体会,本文主要从体验与监控、问题解决、操作、注意与记忆、媒体因素这些因素来论述手机阅读对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体验与监控 大学生的时间都比较零碎,一节课和一节课之间的时间间隔比较大,地点间距比较远,在这期间可以利用手机阅读来提高学习的效率。手机比较小,可以随身携带,它可以让零碎的时间得到很好的利用,无论在哪儿,随时都可以用手机进行阅读。手机中提供的功能和资源丰富,让大学生在体验这些功能和阅读资料时,不断地拓展阅读视野和知识,增强想象力。可以利用手机工具中的备忘录、提醒功能等,不但能方便地做笔记,还可以在下一次阅读时进行提醒,让大学生下一次阅读时可以迅速地回忆起上次的阅读内容,使知识记忆更加具有连贯性,也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到监控作用。
问题解决 手机阅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将会借助网络进行解决。手机方便携带,查询速度便捷,不管是在上课还是在别的地方,遇到问题时将会很便捷地进行解决。通过网上交流,开拓了视野,培养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态度,随时随地的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手机阅读很好地培养了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随时随地进行解决的习惯,使学生能及时分享信息,对大学生的课上课下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操作方面 手机界面的设计都比较智能化和人性化,操作异常的简单明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界面上提供的功能对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批注,还可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随时的进行保存,自己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设置界面的字数、颜色等。操作方便,查找便捷,为学生节约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学生们可以利用手机提供的便捷操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注意与记忆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征,是指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12]手机阅读对大学生的注意力的保持和发展起到了比较积极地作用。在手机阅读过程中,界面提供的导航、图片、文字等都清晰明了,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寻找信息的意识。以多种形式提供的阅读内容,使其更直观有趣,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印象深刻,方便其很好的去记忆,在手机阅读中还提供了视频和音频的效果,使学生有多种感官也参与其中,很大程度上提高的记忆的效果。
媒体因素 手机阅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方面媒体的因素也很重要,媒体在提供阅读内容方面能否满足各项阅读的需求,内容资源是否丰富而具有价值。在形式上提供的软硬件各项功能、服务是否容易学习,记忆,操作,手机阅读的界面是否友好、美观。上网环境主要指连接无线网络是否安全,使用手机阅读服务是否容易造成手机中毒、信息泄露等,上网速度是否能满足阅读的需要。要在阅读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网站,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指导,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分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 结论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主要从体验与监控、问题解决、操作方面、注意与记忆和媒体因素方面对手机阅读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影响因素进行了说明。对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种,我们都知道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阅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手机是当代大学生几乎都具备的工具,它的阅读也收到了广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它给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培养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王坤宁.2014:全民阅读在中国[DB/OL].[2014-12-31].http://www.chuban.cc/yw/201412/t20141231_162583.html.
[2]尚烨.“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DB/OL].[2014-04-23].http://www.chuban.cc/yw/201404/t201404 23_155079.html.
[3]江江.2012—2013中国手机阅读市场年度报告[DB/OL].[2013-04-12].http://www.iimedia.cn/36607.html.
[4]毕静.图书馆Web2.0背景下的数字阅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2):249-251.
[5]徐彬.电子阅读新选择[J].软件,2000(10):40-43.
[6]罗双兰,葛洋.网络阅读元认知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7):51-55.
[7]楼向英,高春玲.Mobile2.0背景下的手机阅读[J].图书馆杂志,2009(10):53-57.
[8]叶新,贾佳.手机阅读:撑起碎片阅读的天空[J].出版参考,2012(33):18-19.
[9]茆意宏.论手机移动阅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11.
[10]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2-118.
[11]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年级教育,1999(9):27-31.
[12]王佑镁.数字化阅读对未成年人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6-11.
[13]吴慧华,金友忠,毛汉玉.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现状及其教育策略[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3):83-86.
[14]姚彤.手机阅读的利弊及发展趋势[J].当代图书馆,2012(2):38-40.
[15]许玉玲.手机阅读对中学生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3(9):68.
[16]段一,胡耀华.数字阅读:变革与反思[J].新闻知识,2010(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