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演唱和皮影雕刻在学校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5-04-27苏红芳
苏红芳
摘 要:道情演唱和皮影雕刻在学校课程中的实践,凸现了课程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调节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关键词:道情演唱;皮影雕刻;学校课程;实践;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032-01
一、研究背景
环县古称“环洲”,辖区内有丰富的历史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环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晚清名将董福祥、张俊,道情皮影大师谢长春,农民诗人孙万福等。环县曾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叶剑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长征的最后一战——山城堡战役就发生在环县境内。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隶属甘肃省庆阳市,地广人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孕育了环县道情皮影这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秦陇文化与周边族群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与皮影是相结合的产物。相传产生于宋代,民间俗称“灯影戏”、“小戏”、“老道情”,她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中,采取“借灯、传影、配声以演故事”的手段,“集中华皮影之大成,撷当地道情曲艺之精华”,融民间音乐、美术和口传文学为一体,成为当地人民倾诉情感、丰富文化生活和承担祭祀、过关、还愿、节庆等习俗的综合性艺术。这一土生土长的民族民间艺术音乐高亢激昂,婉转悠扬,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皮影是主要表演道具,俗称“线子”,用上好的牛皮刻制,雕刻则借鉴了民间剪纸的传统手法。2002年环县被中国民俗协会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2003年10月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个试点之一,2006年5月份环县道情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谓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它(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各社区、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学校课程的开发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而定。
环城小学位于县城北部,创建于191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属省、地、县三级重点小学,学校现有学生3222名,分设48个教学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65%。2009年1月,被甘肃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学校(学区)建设”项目学校,学校立足实际,在原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规范,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特别是《道情演唱和皮影雕刻在学校课程中的实践与研究》培养了师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趣。
教师队伍是我们丰富的课程资源 。近年来,在省市组织的五项全能评选以及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设计等竞赛活动中获奖率占教师总人数的51%。
二、研究的价值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影视传媒业的不断发展,而道情皮影本身的传承又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如在音乐唱腔上以字行腔、因人而异;乐器演奏自觉形成某种和声默契,难以专业化;剧目为“吃本戏”,均记在艺人脑子里,无原始剧本;演唱虽有一定程式,但大多数是一戏一法,无法确定规律,所有这些只能通过“师带徒弟”和“口传心授”的方式完成,许多著名老艺人故去,中青年一代受市场经济冲击,大多数奔向繁华的城市,出现了传承人断档、口传艺术和传统技艺失传、古旧皮影流失的局面;原生态艺术演出的低回报,使环县道情皮影这一古老艺术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从事道情皮影传承保护及其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较为缺乏,不能从理论上、氛围上形成有效的保护。为保护和传承环县道情演唱与皮影雕刻艺术,我校在学校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把道情演唱与皮影雕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积累知识,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家乡民俗文化的感情,使我县的道情演唱和皮影雕刻后继有人。
环县道情演唱和皮影雕刻艺术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内容走进课堂,可以深化我们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认识;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道情演唱和皮影雕刻与现代教育理念、学校课程相结合,彰显学校特色;同时,通过道情演唱与皮影雕刻的实践,达到“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它、保护它、继承它,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通过研究取得的成果
1.通过实践与研究,很好地选择出了适合小学生演唱和雕刻的素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了解了环县道情皮影的历史渊源
2.通过实践与研究,促进了学生对民间艺术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对道情皮影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在区域活动中轻松、愉快、自主和谐发展,达到寓教于乐作用。
3.通过研究与实践,学生学会了道情古老的民间曲调,悠扬激越的唱腔,皮影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色,同时掌握了道情演唱和皮影雕刻的基本技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4.开发出了适合小学生使用的乡土教材。
5.以本地特有的民间艺术资源为基点,结合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采取老调新唱法,把环县道情的原始唱腔与学生的文明礼仪相结合,让学生进行传唱,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及文明礼仪教育。
6.在传承民间皮影造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开发和创新现代人物造型,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和动脑思考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7.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评述,归纳总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雕刻技法和道情演唱技巧,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总之,道情演唱和皮影雕刻在学校课程中的实践,凸现了课程的丰富性与多元性;调节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作者单位:甘肃环县环城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