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的课堂
2015-04-27赵远利
赵远利
去年我在市新华书店读过《武凤霞讲语文》这本书,这是我和这位著名特级教师的“初次相识”。当时我想象当中的武老师应该是端庄严谨的老教师,但在安徽行政学院一见,让我眼前一亮。武老师年轻时尚,飘逸的秀发披散在双肩,粉红色的方框眼镜,和蔼可亲的微笑,那么具有亲和力,玫瑰色的羽绒小袄,让人可以感受到一股青春的气息,圆润甜美的嗓音一出口就使整个课堂充满魅力。这天上午武凤霞老师展示的是诗词《渔歌子》教学以及她作的报告《关于古诗文教学的思考》。我和几位同事赶到会场的时候,报告厅里已经坐满了人,我拿着票好不容易才找到座位坐下。武凤霞老师在台上进行课前的导入工作,因为我今年刚刚申请了一个与古诗词教学有关的课题,所以对这节诗词教学课格外感兴趣。我用心地听着,不愿错过一点一滴的教学细节,希望有所借鉴。听了武凤霞老师的课,感觉她的课堂如行云流水,确实精彩,不愧是名家,我自愧不如。她的语速不紧不慢,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声音富有磁性,与孩子们的交流富有亲和力,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一、课前铺垫,自然流畅
武老师的课如春风细雨,传递着关爱,让语文课充满着激情与温馨。借班上课经常要使用“课前谈话”,武老师的课也不例外,从课前谈话开始就传递着一种关爱,她的谈话不仅创设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为课堂的预设生成做好了铺垫。武凤霞老师首先出示了一些词语,如“碧绿、桃红、莺歌燕舞、山清水秀、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等,一看这些词语,便知道和《渔歌子》的意境和内容相关,让孩子们在几分钟内默记这些词语,然后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这一设计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比赛的结果是孩子们记住了不少优美词语。然后导入新课,奖励学生听一首歌曲,让大家看视频,欣赏歌曲。歌曲的前四句便是《渔歌子》全词。视频画面很美,因为多媒体没有声音,武老师便自己用不太悠扬的声音演唱,但是孩子们依然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武老师又引导孩子们反复读这首词,问大家:“诗词言志,这首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孩子们罗列了一系列事物名称。武老师又适时让学生做了一个填空题:( )西塞山,( )的白鹭,( )的桃花,( )箬笠,( )细雨……此时武老师课前让孩子识记的那些词语,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课前的精心铺垫,在这里既保证了课堂流程的进行,又促使孩子们积累了词语,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以读代讲,体味意境
武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感情充沛,语音甜美清亮,富有磁性,语言表达生动准确,如江南如丝的细雨。她对文本的教学设计特别用心,课堂上对于这首词的意思几乎没有一句解释,或以读代讲,读中品味;或调动学生视觉与听觉,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诗词中那些简单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大脑中,使她的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武老师还进行了拓展,出示了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她把《秋思》与《渔歌子》摆在一起作了比较。学生在武老师的追问下,基本上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孤寂的情感。通过拓展其他诗词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渔歌子》的意境,了解诗人张志和的内心世界,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精心的、巧妙的,富有新意。由此很自然地导入了诗词背景和作者的介绍,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词的意境,对学生有感情朗读这首词,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三、引入吟诵,返璞归真
武老师的课堂吟诵的引入,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备感新鲜。她根据古代格律诗词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特点来吟诵,再现了古人古色古香吟诵诗词的方式。武老师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吟诵时的抑扬顿挫,然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去读古诗,读出词的味道。通过“吟诵”不断打开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也体会出了诗词的意境,领略到诗词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并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江南美景。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身心被彻底解放,他们心灵敞开,情感激荡,想象驰骋,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四、鼓励语言,充满魅力
在武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这离不开老师恰当而富有魅力的评价语言。课堂上武老师用她那充满磁性的语言,一次次让孩子展示精彩。在武凤霞老师的课堂中,常听到“你真了不起”“你提的意见很好”“你的答案我都没有想到” “太棒了” “我听到了你精彩的回答”“真厉害”等评价语。一个女孩子朗读《渔歌子》时声情并茂,武老师说:“为什么她读得这么好?我发现,她读的时候笑眯眯的,表情来了,语气也就来了。”老师的话语还没有结束,孩子们便都学着她的样子用心用情地朗读这首词。一个好老师,如果心中没有学生,哪来那么多如春风拂面、自然而亲切的语言啊!
优秀教师的课堂总会不断地出新,他总能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虽然这次教学观摩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武老师那充满魅力的课堂语言,孩子们自信十足、神采飞扬的笑脸,却不断地在我的眼前浮现。武老师的教学大智、对教学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在不断地思索着。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不断提高文化底蕴,更新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所收获,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濉溪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