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维吾尔族舞蹈形式与特点探析
2015-04-27阿里木江·吐尔逊
阿里木江·吐尔逊
【摘 要】我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有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维吾尔族舞蹈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广泛流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
【关键词】维吾尔族;舞蹈;形式;特点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历史
维吾尔族古称回纥、回鹘、畏兀儿等,较早实行农耕经济。维吾尔族曾信奉萨满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维吾尔族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文化生活与宗教信仰,在他们的舞蹈中都有所表现。据《魏书·高车传》记载:“合聚祭天,众至数万……游绕歌吟忻忻。”反映了其先民在漠北游牧时期盛大的萨满祭天仪式中的舞蹈活动。回鹘时期民间与宫廷的乐舞活动以及佛教对歌舞的影响,在唐宋以来的史籍中都有记载。
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西交通要道,也是古西域乐舞盛行的地方。中原文化及印度、伊朗文化为主,对新疆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而西域乐舞对中原及其他地区乐舞,也有深远的影响。汉、唐著名的于阗乐、疏勒乐、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等都出自新疆境内。至今上述地区依然保持着乐舞风习,流传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这些舞蹈大多与新疆著名古典音乐套曲木卡姆相结合,许多小型表演性节目,多在群众欢聚娱乐的“麦西来甫”中进行。木卡姆的演奏与麦西来甫的活动,都是新疆的传统风习,木卡姆使民间音乐规范化,促进了民间舞蹈的发展;麦西来甫则给人们提供了学习本族、本地区风俗、仪礼,学习民间舞蹈和进行即兴创作的机会。现在维吾尔族的舞蹈,又在原基础上得到了表演形式。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自娱性舞蹈、风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3类。自娱性和风俗性舞蹈中也带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现流传于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形式有:赛乃姆、多朗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发展和创新。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形式
1.自娱性民间舞蹈
自娱性民间舞蹈中最常见的是“围囊”,“围囊”一词维吾尔语意为“玩吧”,“跳吧”,是各种场合随意跳的自娱性舞蹈的泛称。“赛乃姆”是自娱性舞蹈中表演成分较多,又有一定规定的舞蹈形式。
2.礼俗性民间舞蹈
维吾尔族舞蹈中属于礼俗性的有:用于迎宾的“夏地亚纳”、按照多朗习俗进行的“多朗舞”等。如“夏地亚纳”,它是盛大聚会、欢庆场合中即兴表演的形式。重大迎送礼仪中,也常用于祝贺与表示敬意。
3.表演性民间舞蹈
表演性的民间舞蹈可分为徒手的和使用道具的两类。徒手表演的如“手鼓舞”、“描眉化妆舞”;持道具表演的如“盘子舞”、“击石舞”、“灯舞”等。
三、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维吾尔族舞蹈和民间音乐结合得十分紧密,伴奏音乐中多用切分、符点的节奏,在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以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舞姿造型以昂首、挺胸、立腰为基本特征。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到脚都有动作,表演时再结合眼神的运用,便可以表达出各种情感,舞蹈再通过不同幅度的对比变化,以及特有的“移颈”、“打指”、“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但不轻浮,稳重、细腻却不琐碎的风格韵味。微颤,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富有特色的动作,膝部规律性的连续微颤,或变换动作的一瞬间的微颤,使舞蹈动作柔和优美,衔接自然。旋转,是维吾尔族族民间舞蹈中最常用的技巧。要求快速、多姿、嘎然而止。
四、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由于新疆南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不同,使维吾尔族各种舞蹈既有共同的风格,又有不同的地区特色。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静的结合和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其特点还表现在:①膝部连续性的微颤或变换动作前瞬间的微颤,使动作柔美,衔接自然。②旋转快速、多姿和嘎然而止。各种舞蹈形式的旋转,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时作竞技性旋转。③音乐伴奏多用切分音、符点节奏,弱拍处常给以强奏的艺术处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色彩。维吾尔族(中国西北、新疆)舞蹈的特点是与民间音乐结合得十分紧密。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维吾尔族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
五、舞种介绍
维吾尔族舞蹈,可分为自娱性舞蹈、风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3类。自娱性和风俗性舞蹈中也带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现流传于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形式有:赛乃姆、多朗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1.多朗舞
多朗舞是维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动作粗犷矫健的一种民间舞蹈,深为维族人民所喜爱。多朗舞来自塔里木盆地多朗地区,有着结构严谨的舞蹈结构。开始以双人对舞为主,不限对数,中途不能退场,直到竞技性旋转开始为止。随鼓声加快,舞蹈速度也越来越激烈。舞蹈自始至终都在“多朗木卡姆”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热烈而欢快。有两人对转变成分散的竞技性旋转,最后只留下一人在场中央,在快速的旋转中结束。多朗舞是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舞蹈。
如《摘葡萄》,它是一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女子独舞作品。其舞蹈的形式吸取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多种风格。舞蹈的句式结构有如诗韵变律,由轻盈突变为纵旋。那越旋越快的舞姿,原本是“多郎舞”进入竞技阶段的高潮展示,即以舞者多踏步旋,并以高速持久的为胜。舞蹈句式的言彼咏此,完美尽意地刻画出维吾尔族少女在丰收时的不可抑制的喜悦心情。
2.萨玛舞
萨玛舞是伊斯兰教节日时由男子在广场上集体表演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主要流行于喀什、莎车一带。从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以来它就一直伴随着伊斯兰教的礼拜活动而存在。每逢库尔班节和肉孜节,便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在众人的呼喊声伴奏下跳起这种粗旷、奔放、节奏强烈的二拍子舞蹈。舞者均为男子,动作简单始终贯穿一种不太快的原地低头旋转。其舞蹈动律沉稳、舒展。落脚时全脚着地,身体下压,微顿,抬步时两手随身体的俯仰而轻摆,常用跳转、擦地空转等技巧动作。表演者多为劳动群众,动作粗犷有力,富有劳动生活气息。
3.盘子舞
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是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舞蹈之一。动作婀娜多姿,优美动人。舞者头上顶碗,双手各拿一个小盘子和筷子,指挟竹筷,随着音乐的节拍,用筷子敲击盘子,随之起舞。盘子舞的音乐,一般用的是抒情性民歌,节奏舒展,曲调悠扬动听,音乐和伴奏乐器与赛乃姆基本相同。
4.手鼓舞
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开始流传在南北疆各地民间,后发展成为舞台节目。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因其手鼓的伴奏,烘托了气氛,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没有手鼓伴奏,这一舞蹈定将大为逊色。
5.赛乃姆
“赛乃姆”就是一种自娱性舞蹈,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是喜庆的日子,男女老少都来跳舞,自由进场,即兴发挥,还可以和场外的人进行交流,邀请围观者进场一同跳舞,使人感到亲切,气氛融洽。人们在乐鼓声中,伴唱声中翩翩起舞,直到尽兴。
纤纤手姿曲线柔,颤颤颈移神情美。维吾尔族舞蹈艺术含蓄、优美。女性姿态柔软、舒展。男子则奔放、矫健。民间舞蹈,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通过移颈,头部的摇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再加上昂首、挺胸、立腰等姿态,以及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蹈色彩浓郁,别具一格。微颤(膝部)、旋转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富有特色的表演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