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015-04-27李岩
李岩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人们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现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必然导致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这对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地中小学教学的观摩与调查,探讨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角色;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人们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现在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校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必然导致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这对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
我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及实施方案是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改革传统教育,推行新课程体系,实现基础教育目标调整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终身化、大众化、多样化教育的基本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社会的到来,这些技术现在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
(1)信息技术大大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过去依靠课堂、依靠教师、依靠教科书的单一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通过光盘或通过上网,找到自己所学内容,可以进入各地图书馆以及各种网站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知识,甚至还会碰到优秀教师的指导,网上有着他们感兴趣的丰富的课外知识,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载体。
(2)信息技术将使得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变化,对教师威信提出挑战。过去在传统的课堂上,无论教师如何强化自己的民主平等意识,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和坐在下面的学生这种客观的布局,就很难让师生之间真正有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
二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
三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四是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
五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
三、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需要培育新型教师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教育模式和教育行为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也给一些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冲击,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要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大量运用的趋势下,需要培养一批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师。
第一、新型教师不是对传统教师的否定,而是对传统教师的超越。现有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如良好的道德素质、广博的知识素质、综合的能力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等等,也是未来教师所必需的。新型教师应在已有素质的基础上,具备新的更高的素质。然而,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增长大大加快,知识的老化周期变短,许多知识还没等到学生学会,可能就已经过时了。事实上,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可能只是他一生中需用知识的10%左右,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获得。只靠一次性教育即学校教育越来越行不通了,反之,人们必须终身教育。
学校教育,既使是大学教育,也只不过是人的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而已。相应地,学校教学在大量和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认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的同时,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种种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为“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的人。这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它对于已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教师只有迎接挑战,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才能与时代和教育的发展保持同步。
第二、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是新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在信息社会里,教师仅教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传知固然重要,启智更是良师。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张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未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把学生培养成“信息化”的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作为信息化人才的塑造者,自然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其中也包括崇高的信息道德和健康的信息心理。
第三、新型教师必须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是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由于教学软件、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大量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提供了方便、灵活的教学法则,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第四、新型教师必须适应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的变化,能扮演新的角色。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教育网络中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由传统教学的“人—人”关系,变成“人—机—人”的关系。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的这些变化,自然要求教师的角色也要作相应的转换。教师角色的这种定位,丝毫不表明教师的任务可以减轻,而意味着对教师的期望更高,要求更严了。
新型教师应当能不断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史密斯说过:“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能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应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的人。”我们不只要求学生对课文、对基础知识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还要求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能够在社会的海洋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纵横驰骋,在创造的天地一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