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实施路径研究
2015-04-27杨建军
杨建军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层次有序、内涵丰富、清晰凝练,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以及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最后就如何有效地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具体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践行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6-0161-0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诸多舶来的价值理念及其社会思潮不断涌向中国,多元的价值理念及其思想意识冲击并威胁着社会主义文化安全,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具有统领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迫切。诚然,构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核心性社会课题。
1相关概念厘定
价值观是个人精神家园的核心部分,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人的活动是一种追求和实现价值并形成价值理念的活动,同时又是在价值观的指引下形成并展开的。价值观在个人生活中具有调节、指向和激励的功能,在个人活动中以价值观为尺度去衡量、评判、裁定现实事物和现象,通过价值规范来规约自己的各种行为和活动,并提供行为模式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核心价值观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具有:一是统摄性。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本质需要的反映,因此它是社会的精神标志,统领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其他价值观;二是系统性。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以某种观念为核心形成价值观体系,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系統性;三是相对稳定性。作为社会存在于人脑中的反映,其受制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也受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因而,其稳定性是相对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导意识形态,是维护一个社会和国家和谐稳定的“粘合剂”。“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历史和实践已经表明,作为一个社会、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必须是高度凝练的。”
诚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次有序、清晰凝练、内涵丰富的24字核心价值观从深层次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命之魂和精神支撑,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它是现阶段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凝练表述,也是理论创新的成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层次有序、清晰凝练、内涵丰富的24字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完整表述,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极其重要的文化贡献与价值贡献。
一是国家制度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对其他层面的社会意识具有统领作用。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十八大报告强调“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主是人类社会美好的诉求。民主的核心与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缔造广大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后盾。文明是社会进步地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经济社会稳定、良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是社会集体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实践地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指人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人类社会追求地价值目标。平等是指人人平等,拒绝歧视,人人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公正是以人的解放和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社会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通过良法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公正平等的制度保证。
三是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约,它覆盖了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是现代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的基本价值尺度。爱国是指对国家的一种忠诚地感情,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操,崇尚社会公德。敬业是指对工作的一种执着和热爱,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诚信是人类社会多年来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是人类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信守承诺、诚恳待人,才能彰显人伦美德。友善在于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关心、相互帮助,睦邻友好,新型的社会人际关系也体现于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我国古代所提倡的忠义、仁爱、诚实、信义等理念一脉相承。在其指引下,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自觉遵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铸就良好的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即只有实现国家富强,才能完备社会条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个人道德素养的提高,又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注入着活力。
2.2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当时社会形态所处时代精神的凝练精华。当前,加快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首先,是积极应对多元价值观,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里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较量,也体现在意识文化形态及其价值观上的抢占。可以说,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两者价值观的较量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场无硝烟战争的核心是用资本主义演变社会主义,其焦点是用资产阶级的核心价值观演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是演变社会主义政权。”毋容置疑,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御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需要,是保护社会主义意识文化安全的需要。因此,从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极其重要。不仅有利于抵制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及其价值观的渗透、干扰,粉碎其“西化”、“分化”的罪恶图谋;也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精髓,更有利于保护我们民族文化观念中的民族性、独立性以及中华文化生活方式的自主性。
其次,是整合、统领多元价值观念的迫切需要。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蜂拥而至,面对如此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树立一种怎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面临选择。毋容置疑,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建立一种主流价值观来整合、引领如此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它无疑是处在迷茫中的人们的指向标。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24字价值观也正是适应这种形势需要,也是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尤其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的抵御和侵蚀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成员的价值选择提供了正确地选择方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不同价值观的价值目标、标准和价值实现手段之间的差异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既避免了价值冲突,也有利于社会的健康良序发展。
第三,有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中华文化认同感。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精神世界和思想信念的灵魂。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增强国家凝聚力、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向心力的精神支撑。诚然,拥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是增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既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但也给我们的思想认识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不请自来的各种西方价值观,不仅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主流价值观,也削弱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日益冷落,这是西方意识文化形态对我们意识形态文化渗透的结果。毋容置疑,如果任其形式发展下去,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意识文化形态安全,我们必须对此加强防范,提高警惕。诚然,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粘合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和民族的力量粘合在一起,使全体人民达成价值认同和社会共识,团结互助,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必将促使人们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文化认同,形成高度的民族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人们对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和信念。
最后,有利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应有之义。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问题,历来受到重视,我们党也一向高度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為本”的发展理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符号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地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既符合人类的利益和发展要求,也为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必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健康良序发展,最终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
3.1积极做好内涵解析,增强引导力
我们要积极做好内涵解析。内涵解析的愈加明晰透彻,实践起来就会愈加有力度、有深度。针对不同群体、要采用多种形式阐释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这样概括,当前为什么要以这样的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力量,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去认同它。根据不同地域情况,努力挖掘乡规民俗和组织规约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引领人们认同并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
3.2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吸引力
根据不同人群认知特点,既要“因地制宜”,还要“因人制宜”,以符合不同人群认知特点的形象出现,既有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如对知识分子人群调动理性思考,面对一般民众则应结合感性经验,从而在显性宣教上适应不同人群的认知习惯。还如,对领导干部、学校师生,可以编撰编发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材料,或邀请理论专家开展系列辅导报告、组织理论宣讲团等;对于普通民众可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甚至借助文艺形式到田间地头进行宣传教育。也可以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进行宣传推广,做到更加贴近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提升情感认同,以此来增强其影响力。
3.3关心关注各方利益诉求,增强凝聚力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首先要研究“人民需要什么”,这是人民群众认同、接纳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在国家层面,要关心关注各方利益诉求,把党和政府的制度和具体举措讲述清楚,确保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从而促使人们自觉认同、接纳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要处理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努力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双需求。在社会层面,既要关注关心本单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也要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4完善社会制度体系建设,增强生命力
核心价值观的实施必须要依托于完善的社会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的社会制度体系能更好地发挥凝聚人心、道德教化、稳定社会、推动发展的效能。因此,我们要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评价标准,推进社会制度体系建设,做好相关制度和政策的修订和制定。其次,注重科学性。协调推进社会制度体系建设,将其丰富内涵既体现于现有制度的内容中,也要体现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最后,注重实效性。既要加强落实制度实施的力度,做到扬善惩恶,释放正能量,切实发挥好制度的规约作用,使广大民群内心所认同,且自觉履行。
4结语
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定三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要务,更是一项重大而又复杂的人心工程,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必须根据不同的个体群体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选择合适地实施路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众,深入民心,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万资姿.从价值体系建构走向核心价值观凝练[N].光明日报,2012 -01-21(1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
[4]刘鹏.弘扬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9.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 年 7 月 1 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