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新课堂
2015-04-27张贝芬
张贝芬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主要应在为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新型的学习环境、感知知识形成、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和提供合作探究机会这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的兴趣。比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操作发现无论三角形怎么变,三个内角的和总是180度。
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像闪烁、重复、定格、动画、色彩变化以及声响等效果,给学生新颖的感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不仅可以来用传递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动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繁杂的计算可以由计算器或计算机完成。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意识到数学教学更加关注的应是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更加强调的应是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孕育、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等。把学生从繁杂的运算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与理解数学中更本质的内容,才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营造新型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四、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增进理解记忆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例如: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做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五、提供合作探究机会,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拼出美丽的图画”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拼摆活动,然后由代表到视频展示仪上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
实践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然而,要真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还需要不断地改善教学条件,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需要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