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习作的实践
2015-04-27李玉嫦
李玉嫦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更坚实的习作基础,教师可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习作的角度入手,摸索一套好的教学方法。
一、有效利用教材文本的可仿性和可生成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学生先充分地阅读文本,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了解文章内容,感悟人物形象,学习表达方法,贴近作者心灵,进而拓展读写的天地。平日里,我总是尽量做到在教完一篇课文之后,向学生推荐,或者让学生自己课外去查阅一至二篇,甚至是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阅读,或者是课文(因入选需要有所删减)的原文阅读,或者是相同体裁读物的阅读,或者是课文作者的同一题材文章的阅读,或者是课文(仅为一本书或故事的节选)全套书籍的阅读,或者是知识拓展性的阅读。比如,学了《坐井观天》,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领悟动人小故事背后的人生大道理;学了《小木偶的故事》,推荐学生阅读《木偶奇遇记》,和善良单纯的小木偶一同经历神奇的人生;学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推荐学生阅读季羡林先生的其他散文,感受老人的豁达与乐观;学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了解特定年代的历史风物,品味作者细腻温情的笔触。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生疑,在读中解疑,在解疑中积累运用
把握教学的高潮,领悟作者的动情点,作者的动情点也就是作者感情的爆发点,情与文的焊接点,同时也是意境的落脚点。此处设疑,有助于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文章的情感意境。从而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意识。在教学达到高潮时设疑引读,引发其感情的升华,在精神亢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课文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就融为一体了。以《丰碑》一文的教学为例,课文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当警卫员跑来报告前面有人冻死了时将军愣住了,将军最后得知被冻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再次愣住了。教学到这已达高潮,于此,教师深情地启发学生,质疑: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他愣什么?这两次‘愣一样吗?接着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将军震惊、内疚、自责、难过、崇敬的复杂心情,从中感悟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从而领会侧面描写的文法之妙,即能产生更加感人的力量和留给人们更多的回味余地。在思想感情得以升华的同时引导学生将作者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习作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
三、立足教材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
1. 在自读领会时写。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如何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的。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也可挤进写的训练。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教师在指导预习或自学课文时,一般应要求他们边读边思边动笔圈生字、点重音、划中心、注词义、批理解。在这圈、点、划、注、批中,“批”与“注”也是一种思维和语言互为表里的有效训练。“批”时,写出自己对文中精彩之处的共鸣与赞叹,又可以写出自己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见解。“注”主要是对新学的词语进行注释,或对不解之处提出困惑。“批”和“注”都需要学生较好地组织书面语言方能表达得恰当得体,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批”和“注”的训练,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2. 在理解重点词时写话。说是口语交际的一种形式,是学生进行“篇”的作文训练的一种“部件”练习,切不可等闲视之。针对重点词句,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说话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过程中规范语言,在规范语言过程中发展语言,进行内化运用。可多数教师一般仅让学生动口说说,极少让学生去写。以为将口头语言训练上升到书面语言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才能有质的提高。因此,还要相机指导学生动手写,鼓励从多个角度写句,而且要尽量把句子写具体,写自己真实的感悟,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的能力。
3. 在精读理解中写段。“写段”具有承句启篇的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运用性的语言训练模式,练习形式非常灵活,教师在操作时应创造性地运用,做到“因课制宜”,合理安排。可以在文本的留白处写。课文常因表述需要而对某些内容有所省略,这些“留白”处,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应适当地让学生依据文意发挥想象,对课文进行延伸拓展,如在教学《一件运动衫》一文时,激发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插图,展开想象,续写小男孩穿上失而复得的运动衫后的情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的能力。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