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分析
2015-04-26何丽萍
何丽萍
(宁德市医院 药剂科,福建 宁德 352100)
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分析
何丽萍
(宁德市医院 药剂科,福建 宁德 352100)
目的:分析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和2012年门诊处方各5200张,对其点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且制定出干预和增强医生合理用药的规范性措施。结果:通过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极大提高了我院处方的合格率,促进了用药的合理化,做到了在治疗过程中每例一方的情况。其中2011年合理处方4472张,占86.0%,不合理728张,占14.0%;2012年合理处方4940张,占95.0%,不合理处方260张,占5.0%。结论: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虽然是在工作完成之后进行,但对于合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进了临床用药的合理化,提出了对下一次处方开具的改良意见,值得院内进一步推广。
中成药;处方点评;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规划化管理
一直以来,药疗事故和高额的医药费用引起政府和医疗单位对合理用药的重点关注。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机制应运而生,作为对不合理用药的一种干预手段,起着良好的作用[1]。在2007年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提到,各级医院都必须认真贯彻开展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工作,以促进合理用药的进行及提高个体化治疗的效果。2010年再一次下发了相关文件,足见卫生部对其重视程度。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操作指南和规范化制度,缺乏系统的实施性标准[2],各地方、各医院的执行力度、程度和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各医院的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工作模式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和院方所实施的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工作模式探讨其可实施性模式,并根据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1年及2012年的处方各5 200张,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一年按52周计算,每周抽取100张,一年5 200张,具体抽取方式:按照周一至周日的抽取方式,第一周抽取周一,第二周抽取周二,以此类推,周而复始,尽量保证能抽取到每个医生、每个科室的处方。
1.2 点评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药理学》等参考文献以及卫生部所提出的药品管理的具体要求相结合,分析和点评我院的处方。
1.3 点评方法
我院在事后日常工作中的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主要由药剂科的药师担任,参照上述标准进行,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编辑点评工作表,对我院的处方进行合理评价,并且每月汇总上报,在日常工作中,对抽样的处方全部点评,保证点评工作的科学和公正。对于出现不合理及有争议的处方,及时留档,并写出探讨后的评价。
2 结果
2.1 处方指标基本情况
2011、2012年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的指标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处方指标基本情况
2.2 处方点评
2011年抽查处方共5 200张,合理4 472张,合理率为86.0%;2012年抽查处方共5 200张,合理4 940张,合理率为95.0%。
2.3 不合理处方详情
2011、2012年不合理处方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不合理处方详情 [n(%)]
3 讨论
根据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我院根据“药物和治疗学委员会”有关合理用药与个性化治疗方面的相关规定,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符合病例实际情况的解决策略并制定了能够强化医师用药行为规范的条例。
3.1 建立健全用药管理制度
我院参照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处罚条例,建立了以临床合理用药规范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成立了临床用药监督小组和事故鉴定小组,制定了用药事故处理规程等[3]。
3.2 加强宣传与培训
由各临床科室资深专家和药学专家牵头,带领其他医务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如下:其一,根据《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以及我院医务人员具体的专业素质以及水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分工明确、重点清晰地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以达到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合理用药与个体化治疗作用的培训[4-5];其二,在进行必要的集中培训的同时,对全体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或个人单独培训以达到药事知识的全覆盖;其三,在系统培训结束后,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综合测评,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只有在考试中达到优秀水平以上的人员才可以最终通过考核,对于没有达到优秀水平的医务人员,要在思想上认真教育,在学术上重新培训;其四,通过院务窗口、药讯、公开栏等多种宣传途径,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和个性化治疗知识进行宣传,并组织人员听取相关的讲座和讨论会[6]。
3.3 实现医务人员用药的规范化整治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门诊室、急诊处以及住院部的病例点评力度。按月统计门诊室、急诊处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点评,对于不符合规范的用药以及不符合要求的个体化治疗要及时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通报批评、离岗培训、业绩考核等。
另一方面,通过培训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在职人员进行重大用药和个体化治疗医疗事故的案例宣讲,并结合《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总之,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在合理用药与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具体包括:改进医疗质量、提高药品临床应用管理水平、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医院的医药管理制度优化、降低患者的医药负担,产生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点评虽然是在工作完成之后进行,但对于合理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进了临床用药的合理化,提出了对下一次处方开具的改良意见,值得院内进一步推广。
[1] 关玉琴,周彩虹,刘建宁.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存在的问题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3):36.
[2] 何书华,李丽,王薇.我院2006年度中成药处方调查与问题分析[J].中国药房,2007(33):14.
[3] 郭小兰,王湘玲,汤萍.对1417张中成药处方基本指标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5(20):85.
[4] 王艳华.中成药处方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36.
(责任编辑:魏 晓)
Prescription Comment of Combined with Chinese Patent Drug and Western Medicine
He Liping
(Pharmacy Department of Ningde Hospital,Ningde 3521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scription comment of combined with chinese patent drug and Western medicine, provide a realistic basis.Methods:th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n our hospital in 2011 and 2012 were 5 200, the summary statistics on the review results, and formulate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enhance normative doctor of rational use of drugs.Results:through comments prescription,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prescription in our hospital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rational medication was promoted, did each side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hich in 2011 reasonable prescription 4 472, accounting for 86.0%, unreasonable 728, accounting for 14.0% of 2009, reasonable prescription 4 940, accounting for 95.0%, not reasonable prescription 260, accounted for 5.0%.Conclusion:the prescription comment i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job, but has a role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clinical use of drugs, improve the improvement opinion to prescribe the next,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in hospital.
Chinese Patent Drug;Comments on Prescriptions; Rational Drug Use;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15-04-21
何丽萍(1986-),女,福建省宁德市医院药师,研究方向为西药房中成药和西药联用处方分析。
R289;R451
A
1673-2197(2015)17-0136-02
10.11954/ytctyy.20151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