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关联分析

2015-04-25张传辉解方华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纯收入总收入旅游业

张传辉 解方华

(1 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2 中国电信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分公司, 河南 灵宝市 472500)



新疆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关联分析

张传辉1解方华2

(1 西域文化与丝路文明共享协同创新中心,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2 中国电信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分公司, 河南 灵宝市 472500)

作为新疆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本文选取2002~2011年间新疆地区的主要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别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1)2002~2011年间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 965、0. 961,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 912 2、0. 851 7,呈现极高度正相关,并且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的关联度高于其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2)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2002~2011年,新疆旅游总收入对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极其显著,并且新疆旅游总收入对带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强于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与(1)结论一致。(3)进一步做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变量间有较为明显的互动效应,体现新疆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会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同时,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又会反过来也推进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旅游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关联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增长,有“无烟产业”美誉之称的旅游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步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机会多、覆盖范围广、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是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可持续产业,也是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它既可直接扩大消费,还可带动其他消费,对交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会展等第三产业有明显拉动作用,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有积极促进作用。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旅游业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未来农民增收重要的增长极。本文选取2002~2011年间体现新疆地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相关的统计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回归分析与计量技术对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如何大力发展新疆旅游产业,实现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与农民多元增收提出建议。

1 新疆旅游业发展概况

新疆拥有166. 4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据了我国土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土地面积最大的省级区划单位。她拥有着丰富而又奇特的自然资源和浓重而又神秘的人文资源,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而新疆就有56种,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包括新疆建设兵团所属景点)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居全国首位[1]。其具有旅游资源总量大、旅游环境品位高、旅游产品类型多、旅游景点组合优、旅游市场前景广的特点,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后备基地。近十年以来,新疆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直接带动了新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新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表1 2002~2011年新疆GDP、旅游总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3-2012)

由表1可以看出:

1.1 新疆旅游总收入从2002年的92. 1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41. 05亿元,十年时间翻了两番有余,年平均增长率为20. 36%。同时期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从5. 77%上升到6. 67%,即新疆旅游总收入对GDP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5. 77%上升到2011年的6. 67%[2]。产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对GDP贡献率稳定达到5%-8%的产业即可称之为支柱产业,这为旅游业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3]。

1.2 同期的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 863元提高近两倍至5 442元,十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2. 34%。农民人均第三产业收入由2002年的284. 95元增加到2012年的1 116. 93元,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5. 20,高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近3个百分点。

1.3 十年间农民人均第三产业收入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增长趋势变化整体一致,尤其在2003年、2006年和2009年,旅游总收入增长幅度的下降也直接导致了农民人均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的减缓与下降;这说明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也对农民收入产生着直接的影响[4]。

图1 旅游同比增长与农民人均第三产业增长变化趋势

2 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疆旅游资源富集、种类齐全,同时新疆毗邻中亚、西亚和南亚,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具有连接欧亚、毗邻多国的地缘优势。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立足新疆实际,刻不容缓地推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2.1 旅游业发展是推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新的增长极

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还能直接或间接刺激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朝阳产业。屹立于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既是着眼于长远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信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现实需要。新疆旅游业已经呈现出大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旅游总收入441. 05 亿元,占全区GDP的6. 67%,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 65%。2011年全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约2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10万人左右,旅游业逐渐成为了自治区和兵团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完全具备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条件[5]。因此,旅游业是推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源泉。

2.2 旅游业发展是新疆实施富民兴边战略的重要举措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旅游业乘数效应显著。一般而言,旅游业每收入1元,综合经济效益可大3~7元;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可带动4-8个间接就业。新疆地处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全区有国家级贫困县27个,其中和田地区是新疆乃至全国都极少有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全地区的七县一市全部为国家级贫困县。当前,新疆面临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收入增加的双重压力。2011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44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 535元。尽快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是推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内容。新疆大部分旅游资源集中在山区和农牧区,这些区域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农牧民增收比较困难;发展旅游业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新疆实施富民兴边战略的重要举措。

2.3 旅游业发展是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和对外交流的客观要求

旅游可以增进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习惯、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各类社会群体之间相互的了解和理解,是彼此加深交流的最便捷和最重要的通道。通过旅游,也可以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增进共识、谅解和互信,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国内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旅游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人们的开放意识、文明意识、发展观念就比较强、比较新,也更容易接受先进的理念。新疆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区共有47个民族和8种宗教: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1 306. 72万,占全疆总人口的59. 9%;信教群众约1 271. 72万,占全疆总人口的58. 3%。特殊的地缘区位和文化环境,决定了旅游是新疆社会稳定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突破口,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新疆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快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对实现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的目标,对构建新疆和谐稳定社会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新疆旅游业发展、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与分析

本文力求体现指标的区域特殊性、实际可操作性和全面综合性,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旅游总收入与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GDP与GDP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六个指标,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得出2002~2011年新疆GDP、旅游总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结果见下表:

表2 2002~2011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

注:**、*分别表示在1%、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2报告的结果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在0. 01水平上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和GDP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在0. 05水平上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分析得出衡量新疆旅游业、GDP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相关重要指标的相关性系数均为正值,呈现出正相关性。

其中,旅游总收入分别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性系数均超过0. 96,接近于1,呈现极高度正相关;这说明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疆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6]同时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和GDP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 717、0. 669,均属于强正相关。这说明了游总收入同比增长和GDP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有着强烈的时间动态变化关系,即新疆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及农民收入的增加之间密切相关。

3.2 新疆旅游业发展、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的灰色关联分析

3.2.1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依据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变量序列之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进行关联度分析的步骤如下:

3.2.1.1 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参考数列记为X0′(t),比较数列记为Xi′(t)。

3.2.1.2 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常用的无量纲化方法有均值化、初值化和区间相对值化。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为X0(t)和Xi(t)。

3.2.1.3 计算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差值, 确定minimint|X0(t)-Xi(t)|和maximaxt|X0(t)-Xi(t)|的值。绝对差值的计算公式为:Di(t)=|X0(t)-Xi(t)|

3.2.1.4 求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ξi(t)

ξi(t)=

3.2.2 实证结果分析

选取2002~2011新疆旅游总收入、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作为初始数据,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度量它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其中用旅游总收入代表旅游业发展状况,选取旅游总收入(X)作为参考序列, GDP(Y )、农民人均纯收入(Y1)为比较序列,得出2002—2011年新疆旅游总收入、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见表3)。

表3 2002~2011年新疆GDP、旅游总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度

由表3可知,2002~2011年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联度分别为:0. 912 2、0. 851 7,既旅游业的发展与新疆GDP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

3.3 新疆旅游业发展、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的回归分析

3.3.1 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论证新疆GDP(亿元)Y、农民人均纯收入(元)Y1与旅游总收入(亿元)X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图2 的散点图可以看出,新疆GDP(亿元)Y、农民人均纯收入(元)Y1关于旅游总收入(亿元)X的关系近似,呈线性关系。运用EVIEWS6.0对以新疆旅游总收入(X)作为解释变量,以新疆GDP(Y)、农民人均纯收入(Y1)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具体方程如下:

图2 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关于旅游总收入的散点图

Y=731. 11+14. 428X (F=106. 98,P=0. 000)

(1)

Y1=1185. 058+10. 403X (F=95. 87, P=0. 000)

(2)

对以上两个方程的变量显著性进行t检验,概率值为0. 044、0. 001,表明变量X对变量Y、Y1的影响显著,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拟合优度较高,分别达到91. 2%、85. 6%,体现用旅游收入去解析新疆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源泉时,在提取信息方面能力较高。方程中回归系数说明旅游总收入平均每增加1亿元,新疆GDP平均来说大约会增加14. 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会增加10元左右;由此可见,旅游总收入对新疆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显著。这也进一步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对新疆GDP有着十分明显的带动作用,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3.3.2 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对新疆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之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明确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这对在协调发展产业与增收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计量技术对三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均呈现平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GDP、旅游总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旅游总收入不是GDP采用的Granger原因”的假设相伴概率为0. 012 4,拒绝原假设,即旅游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反之,“GDP不是旅游总收入的Granger原因”的假设相伴概率为0. 0235,即经济增长业是旅游业发展的Granger愿因。同理,旅游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Granger原因;农民增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Granger愿因。

由此可以看出,2002~2011年新疆旅游总收入与GDP、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即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互动效应。表明新疆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推动和农民增收渠道的拓宽将会起着积极地正向效应。譬如,作为新疆旅游脱贫致富的典型——布尔津县,就是通过喀纳斯国家5A级景区的开发建设,成功的解决了景区内农牧民的就业和脱贫致富问题,也极大地带动了该县域经济的发展。2010年,该县旅游业收入相当于该县GDP的43. 4%,农牧民依托旅游增收致富,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布尔津县也由贫困县一跃成为自治区的经济发达县。

与之同时,在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借助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座谈会的良好机遇,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强其作为支柱性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比较优势。当地农民在生活与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会提高,这会刺激与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之同时特色旅游业也将会成为农民实现增收增效的又一途径。需要强调的是: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因为其中一个发展缓慢而成为其他二者提升的制约瓶颈。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4.1 新疆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进而带动整个新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旅游业已经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县域和村域经济过程中。同时,新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是全区旅游发展的有力保障和重要依靠,新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对改善旅游业整体环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就业及收入持续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4.2 近年来,新疆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恢复振兴新疆旅游业的措施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对新疆旅游业的总体发展部署与要求,并对新疆旅游业基础设施与配套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新疆旅游事业的发展。然而,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又受到2003年非典事件和2008北京奥运会等一些不确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此外,新疆由于特定的地缘与历史条件,地区旅游业还受到民族关系、宗教文化及“三股势力”的威胁,如2009年新疆7·5事件。相比内地省份,新疆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社会问题复杂,社会稳定因素尤为重要。

如今,新疆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因此新疆要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及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把旅游业的全面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按照国家有关旅游政策法规并结合本区实际,建立和完善适应大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新疆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布局规划建设。不断加大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多渠道、多来源筹措资金,采取多元化经营模式优先发展旅游事业。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有利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对口援疆省市的旅游推介机制,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期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旅游业发展战略,使旅游业更好地服务于新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1] 王燕,阎顺,赵彩龙. 新疆旅游资源的类型、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J].干旱区地理, 2009,32(5): 783-790.

[2] 王燕,王哲,董良全. 新疆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影响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 (04):167-171.

[3] 刘长生,简玉峰.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路径及其经济影响研究——基于不同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06):59-65.

[4] 徐立恺,张春.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34(21): 5725-5727.

[5] APJ,CROMPTON J L.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tourism impact scale[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8,37(2) : 120- 129.

[6] 何满喜.旅游经济与GDP的相关性研究[J].生态经济.2010(08):32-34.

Analyzi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he Increase of Economy and Farmers' Income in Xinjiang

Zhang Chuanhui1Xie Fanghua2

(1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SharingWesternRegionCultureandSilkRoadCivilization,Alar,Xinjiang843300)

(2LingbaoBranchofChinaTelecominSanmenxia,HenanProvince,Lingbao,Henan472500)

Tourism, as an important growth pole of Xinjia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vital power to increase economy and farmers’ income. Based on the main 2002~2011 statistic index in Xinjia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growth of tourism and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with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and gets the following results: (1) the relative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Xinjiang tourism total income and GDP and farmers’ per captia net income respectively is 0. 965 and 0. 961 In 2002~2011, its grey relational degree respectively is 0. 912 2 and 0. 851 7, both of which show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sides, the correlation degree between Xinjiang tourism total income and GD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easants per captia net income. (2)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the Xinjiang tourism total income and GDP and farmers per captia net income respectively is 14. 428 and 10. 403 in 2002~2011,indicating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Xinjiang tourism total income to GD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easants per captia net income, which is in accord with the result of (1). (3) Relative variables is analyzed by Granger Cause Test , it is clear that Xinjiang tourism total income has a bilateral causality with GDP and faemers per captia net income in 2002-2011, whi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tourism makes great push to the growth of economy and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nd vise versa.

tourism;economic growth; farmers' income increase;Correlation

2014-10-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3XKS0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925)。

张传辉(1971-),男,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的研究。 E-mail:562965290@qq.com.

1009-0568(2015)01-0062-07

F590.3

A

10.3969/j.issn.1009-0568.2015.01.011

猜你喜欢

纯收入总收入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谁有“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收入最高的参赛选手
“公告牌”歌手收入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