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农药使用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
2015-04-24杨红芬
杨红芬
(武定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武定651600)
武定县农药使用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
杨红芬
(武定县植保植检站,云南武定651600)
1 武定县农药使用现状
1.1 使用量
武定县总面积332 200 hm2,辖11个乡(镇),133个村(社区) 居民委员会。2013年年末人口27.54万人。常年耕地面积19 325.6 hm2,其中水田6 918 hm2,旱地12 407.6 hm2。人均耕地面积0.07 hm2。据统计,2009-2013年全县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在60 420~80 440 hm2,科学防治后每年挽回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粮食损失413.7~1 180.95 kg/hm2,全县共挽回粮食损失2 500~9 500 t,全县11个乡(镇)共有农药经营户128户,每年防治各种病、虫、草、鼠害农药用量在350~380 t,大面积常规使用的农药品种60~70个(表1)。
表1 武定县常规种植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害及防治用药
1.2 使用次数、剂型,单次防治农药用量
根据海拔和气候特点,将武定县划分为中海拔、冷凉和低热河谷3类地区,分别进行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剂型调查。
以狮山镇为代表的中海拔地区全年农药平均施用次数11次,每季作物平均防治5.5次。以高桥、猫街为代表的冷凉地区全年农药平均施用6次,每季作物平均防治3次。低热河谷地区全年平均防治17次,每季平均防治8.5次(表2)。
目前武定县市场上销售的农药,常见的按功能分有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灭鼠剂7大类。按制剂类型分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颗粒剂、浓悬浮剂、水剂、气雾剂、熏蒸剂8大类,其习惯用量与推荐用量见表3。
表2 武定县农作物分区域农药使用次数、间隔时间
表3 农民生活中单次农药习惯用量与推荐用量
2 武定县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繁多,使用量大
武定县农药市场常年流通的农药品种近100个,农户常规使用品种60~70个,农户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对农药缺乏科学的了解,错误地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浓度。其中包括防治同类病虫害不同成分农药混配施用,无形中增加了农药用量和浓度,提高了作物的抗药性。同成分、不同商品名农药混配施用,多种病虫害农药一次性混配施用。
2.2 施药时间不当
不按防治指标开展防治,而是按经验在每年的同一时间施药。没有病虫害防治最佳时期和最佳防治指标观念。
施药时间选择不当,不论天阴天晴,也不论早上、中午还是晚上,随意盲目的施药,造成药害或无效防治的情况时有发生。
2.3 使用方法不当
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知识匮乏,不能正确识别已发生病虫害的种类,不能选用正确的药剂,而是处于别人治虫就跟着治虫、别人防病就防病的盲目状态。安全用药意识淡薄,施药操作不规范,自我保护意识差。逆风施药或逆向行走,增加身体接触农药或吸入农药机会,造成污染和中毒。
2.4 用药次数多,超剂量施用农药
农民为防止农作物遭受病虫危害,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用药,也不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在最佳防治时间施药,而是不管有无病虫,每隔5~7 d打1次“保险药”,甚至病虫高发期每隔3~5 d就打药1次,而且为求见效快,经常不同程度超剂量施用农药,人为地增加了防治成本,增加了施药次数和增强了病虫的抗药性。
2.5 农药包装物、残留物乱扔乱丢
大大小小的玻璃药瓶、塑料药瓶、铝箔袋、塑料袋,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农药废包装物对农村环境和日常生活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
2.6 施药器械落后,农药利用率低
广大农村仍普遍使用传统的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使用中普遍采用大容量、大雾滴喷雾,使用药液在靶作物上不能形成最佳沉积分布,造成大量流失,农药有效利用率低。
2.7 高毒农药的使用
因高毒农药防虫见效快,易被农民接受。目前仍有不法商贩在市场上偷偷销售高毒禁用农药,农户用后残留超标和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3 改进措施
3.1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安全用药意识
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挂图、明白纸等形式,大力开展农药安全使用宣传培训、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安全意识和科学用药意识。
3.2 全面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工作
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农药残留抽查检测,实行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制止农药残留量超标产品流入市场。
3.3 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
加强在职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强化其深入村、组、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的能力,切实当好领导的得力助手和农民朋友的贴心参谋。
3.4 加强对农药经销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
定期召开农药经销人员培训,强化法律法规宣传和农药常识培训,生态环境安全和绿色环保理念,持证上岗,提高农药经营者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服务能力。
3.5 加强农药市场的整顿与管理
工商、技术监督及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贩假、生产和销售早已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农药的非法行为,从源头上治理不安全隐患;取缔贩假、售假、无证经营等非法行为,保证农药质量,杜绝一切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减少环境污染。
3.6 开展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大面积病虫害防治指导
通过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正确指导农民在最佳防治时期施药,科学用药。
3.7 确保经费,加大植保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农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力度
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出现的技术难题,国家财政应确保经费,由植保部门组织有计划地引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逐步淘汰高毒农药,不断优化农药产品结构。推广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措施,大力推广杀虫灯、色板、性诱剂、先进植保器械等绿色防控措施的示范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施用“跑、冒、滴、漏”问题,促进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安全[1~2]。
[1]屠予钦.农药科学使用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
[2]宋稳成,陶玲梅,李贤宾,等.安徽省农药管理和使用现状与建议[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10):10-13.
201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