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中心建设要突出资源优势

2015-04-24

北京观察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心北京艺术

文 杜 晓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馆馆长

文化中心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用于呈现文化艺术作品的建筑群体,对于北京这样一个交通便利,人流汇集的特大城市,理所应当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文化活动场所。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具有很多其他城市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条件。这里有设备一流的剧院、音乐厅、大型室内文化广场、展厅、咖啡厅、快餐厅以及多功能娱乐厅,还有数不清的音乐、美术、摄影等艺术培训设施……有如此之多的硬件设施支撑,无疑为未来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充满创新和活力、多样化和用途集中的“中心”设计孕育的是自我再生的种子,即使有些问题和需求超出了原始设计的限度,它也有足够的力量延续这种再生能力并最终解决那些问题和需求。如果我们把例如停车、绿化、静、动的合理布局等看作简单的问题加以处理的话,将来势必会造成一片混乱。当建设完成后再去设计修改方案,增加成本不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文化中心的建设离不开硬件支撑

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必须充分发挥首都的地理优势。北京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宏观决策和调控部门等均在北京。同时其航空和铁路流量位居全国第一,是所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文化中心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地理优势,打造人们与文化进行交流的良好环境。

北京还要进一步利用好巨大的人文环境优势。北京的人才、教育资源优势明显。竞争力指标最高,有高校59 所,其中重点高校23 所,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级别最高;另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半以上分布在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类专家齐全,信息通畅。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各种艺术领域营造多元的艺术氛围,引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潮流走势向全国辐射,从而绘成一座精彩夺目的艺术王国。

北京应当打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来这里的人们创新和独立思考,让人们能够在思想、学术、个性和专业上有所钻研、有所开拓、有所建树,大胆展示创意与技巧,充分激发灵感空间,最大限度地凸显个人不同的优势。

在这个文化中心中,不但应该让人们接触到国内各民族的文化,还要使人们能感受世界范围的多国家和多种族的文化,进行交流,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大胆实践,搭建艺术领域的交流平台,为人们提供更为立体而广阔的视角,从而提升社会大众的艺术水平。

在现今教育大多走向功利化的趋势下, 北京一定要坚守通识教育,除了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注重培养人们的基本人文素养,更多地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同时,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打造文化中心工作中万万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

文化中心建设要让传统文化走出去

除此之外,还有几点需要引起注意。首先要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的作用,要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学习世界一流文化艺术和邀请国外一流专家到国内来进行交流。其次,要强化文化艺术的国际合作,探索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联动协作机制,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积极参与国际文化艺术科技攻关项目,在合作中学习国际一流的科技方法,掌握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理论与实践成果是提高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要将其列入工作范畴。再次,在国际交流中,要始终以坚持中国特色和民族性为前提开展工作,努力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的京剧、昆曲、杂技、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等传统文化艺术内容,还有评剧、河北梆子、豫剧、晋剧、川剧,甚至56 个民族一个不少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富有强烈生活气息的艺术形式;融汇中国元素、具有中国风格的交响乐、芭蕾舞、歌剧等外来品种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最后,要不断扩大文化艺术交流的覆盖面,有步骤地利用各种手段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文化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加以组织实施。

在如今的中国,正当全国人民高唱“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时,而用外来文化武装起来的80、90 后的年轻人却默默地营造着“美国梦”,是不争的社会现实,在这种意识形态严重冲突的时候,北京这样一个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的。

改革开放30 多年,物质丰富了,精神也要丰富起来。因此,在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的过程中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要明确方向,深入研究,进而制定目标,稳妥慎行。将来的文化中心必能肩扛责任,彰显辉煌。

猜你喜欢

中心北京艺术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纸的艺术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