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第一、二回中的翻译策略研究
2015-04-23郭睿曦
郭睿曦
【摘要】《三国演义》现在仅有的两个全译本分别是泰勒在20世纪初的翻译和罗慕士于20世纪80年代翻译。本文试图将罗译本第一、二回中的翻译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 罗慕士译本 翻译策略 正反译
一、引言
目前《三国演义》的英文全译本有两个:一个最早的译本是由英国汉学家泰勒翻译的《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另一个译本是由美国汉学家罗慕士翻译的《Three Kingdoms》。由于罗慕士翻译这本书的初衷一是为了将《三国演义》中的文化思想传递给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二是希望西方读者也能欣赏到这样一部非常吸引人且具有东方特色的小说,因此罗慕士的译本(以下简称罗译本)多采用直译的方法来传达作品的内容,同时也夹杂了增译,省译,意译,正反译法等灵活多变的翻译方法。下面,本文就将《三国演义》罗译本第一回和第二回中用到的翻译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二、直译法
直接翻译法简称直译,是最普遍和最忠实于原文的翻译策略。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罗慕士对张飞,关羽的外貌描写基本采用直译的方法,让西方读者了解到东方人关于外形容貌的一些比喻。例如:“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译文:Xuande turned and faced a man eight spans tall,with a blunt head like a panthers,huge round eyes,a swallows heavy jowls,a tigers whiskers,a thunderous voice,and a stance like a dashing horse.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
译文:he noted the man had a huge frame,a long beard,a vivid face like an apple,and deep red lips.He had eyes like a phoenix's and fine bushy eyebrows like silkworms.
三、增译法
所谓增译,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这里的增加不是无中生有随意增加。
四、省译法
省译法与增译法同样都是一种翻译方法,它们相对应,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在译本中,罗慕士在翻译时省略了那些可能会使译文预期读者一头雾水的人名,甚至地名,来减轻外国读者记忆力所承受的负担。
五、正反译法
翻译时,中文和英语都有从正面和反面来反映的习惯,在英语里,当有些词和句子从正面表达的时候,译文中就可从反面来表达,同样当有些句子和词由反面表达,翻译时就可以从正面来表达。在汉英翻译中也是一样的。在罗译本的第一回中,就出现了很多正反译法的句子和词。其实,将句子正译或反译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根据翻译时要表达的意思,和原文的信息,采用更加灵活的形式将译文表达出来而已,也是英文成文的习惯。以下是罗译本第一回中有关正反译法的例子:
“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
译文:Cheng Yuanzhi gulped with fright and,before he could defend himself,was sliced in two with a stroke of Lord guans weapon.(正译法)
“玄德可即星夜往助。”译文:Thats where you are needed.(反译法)
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翻译策略之外,罗慕士在《三国演义》的翻译中还运用到许多其他的策略,例如第一回目的翻译就采用了直译加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将“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译为“Three bold spirits plight mutual faith in the peach garden;heroes and champions win first honors fighting the yellow scarves.”,前后两句都是直译意译结合,而且使用了大量具体的事物形象地描述,罗译本的最大特点是将原文中的传统的东西保留并加以解释,这虽然不太符合英文小说的特点但是却将原文的信息可能多的传递给了读者。
六、结语
通过对《三国演义》罗译本中翻译策略的分析,能够引导我们对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更加深入的剖析。翻译策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准确理解原文的思想主旨,灵活多变的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真实意义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同时又尽可能地接近原文,不要忽略源语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