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620材料渗碳热处理零件不良品返修方法

2015-04-23徐燊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5年23期
关键词:渗碳碳化物淬火

■徐燊

8620材料(AISI)是国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渗碳钢,这种钢含合金元素Ni,因此该材料的齿轮在渗碳、淬火过程中形成的碳化物及氧化层比20CrMnTi材料要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渗碳设备由于机械或电气故障原因,导致炉内零件出现各种指标超差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有硬化层深超标、网状或半网状碳化物、组织粗大、残留奥氏体超标、表面硬度低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对8620材料渗碳零件的返修提出一点看法。

1. 返修案例

我公司生产的某种片状齿轮零件,材料为8620RH,材料成分见表1,模数为4.5,零件技术要求:渗碳硬化层深0.84~1.34mm(513HV),表面硬度58~63HRC,心部硬度30~45HRC,金相组织符合TES-003《Metallurgical Requirements for Heat Treated Components》要求,不允许有碳化物。

一台氮甲醇气氛的AICHELIN箱式多用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氧探头严重故障,零件表面附有炭黑,对此炉零件进行剖检。检测结果:零件硬化层深1.38mm,表面硬度59HRC,心部硬度42HRC,组织6级,并且齿尖有网状和半网状碳化物,如图1所示。

2. 原工艺

该零件原热处理工艺为:在920℃、碳势Cp=1.20%下强渗260min,先降到870℃,碳势Cp=0.9%,降温840℃,碳势Cp=0.85%,保温40min后淬火,淬火冷却介质为快速淬火油,回火为185℃,保温180min。渗碳工艺见图2。

3. 返修工艺

针对以上情况,需要对零件进行返修。返修后既要消除零件碳化物,又要求零件硬化层深不超过要求的上限。

返修工艺Ⅰ:温度890℃,碳势Cp=0.80%,保温90min,降温到830℃,碳势Cp=0.80%,均温30min。淬火冷却介质为快速淬火油,搅拌转速为500r/min。

返修工艺Ⅱ:温度890℃,碳势Cp=0.80%,保温30min,降温到830℃,碳势Cp=0.80%,均温30min。淬火冷却介质为等温分级淬火油,搅拌转速为300r/min。

图1 返修前的组织

图2 原渗碳工艺曲线

表1 8620RH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返修工艺Ⅲ:温度890℃,碳势Cp=0.80%,保温50min,降温到830℃,碳势Cp=0.80%,均温30min。淬火冷却介质为等温分级淬火油,快速搅拌为400r/min,慢速搅拌为300r/min,快搅时间为15s。

4. 返修结果及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碳化物的溶解,但这样会大幅提高零件渗碳层深,也影响零件的变形趋势。因为返修工艺Ⅰ保温时间够长,就能消除掉零件碳化物(见图3),但是返修工艺Ⅱ保温时间不够,所以不能完全消除碳化物(见图4)。奥氏体化温度低,也无法完全消除碳化物。设定较低的碳势,是为了促进零件表面的过饱和碳向内外扩散,降低表面奥氏体的碳浓度。但同时碳浓度不能过低,这样会造成零件表面贫碳。通过对上述3个返修工艺对比(见表2),在890℃、碳势Cp=0.80%下,保温50min以上能够消除原零件的碳化物。

由于零件要求检测齿部硬化层深(513HV),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次表层及心部的硬度,间接地降低零件硬化层深。选用冷却能力更弱的等温分级淬火油,并降低油槽搅拌电动机的转速,使淬火阶段零件的冷却效果减弱,将零件心部硬度从44HRC降到37HRC,从而使零件硬化层深满足要求。同时在淬火阶段前期增加少量快速搅拌时间,也有利于零件组织转变,降低零件表面的非马氏体组织。

另外,笔者还对有类似网状和半网状碳化物的20CrMnTi材料齿轮件进行了试验,发现用上述工艺Ⅲ进行返修,零件齿尖仍有大块状碳化物存在。于是将工艺温度提高到900℃,碳势Cp=0.80%,保温时间90min,才完全将零件的碳化物消除掉(见图5)。

5. 结语

通过实例可以得出,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温度、碳势、时间),可以将8620RH材料零件碳化物和硬化层深超标的零件返修合格。如果是20CrMnTi材料零件的碳化物超标,返修时所采用的工艺参数(温度、时间)要更高一些。

削弱零件淬火过程冷却效果,靠降低心部硬度的方法来降低零件硬化层深的方法,适用于零件技术要求是控制硬化层深的零件,如果技术要求是渗碳层深或需返修零件的硬化层深超差很严重,那这种方法就不适用。

同时返修工艺要考虑零件的二次淬火产生的变形,因此在编制返修工艺时尽可能降低温度和时间,以及选择更弱的淬火冷却效果。

图3 返修工艺Ⅰ没有碳化物(组织4级)

图4 返修工艺Ⅱ还有细小的碳化物

图5 返修工艺Ⅲ碳化物消除(组织2级)

表2 三个返修工艺零件的检测结果

猜你喜欢

渗碳碳化物淬火
改善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均匀性研究
实战“淬火”
一种新型炉管渗碳层检测方法的应用
渗碳工艺的中国专利分析
Cr12Mo1V1锻制扁钢的共晶碳化物研究
淬火的目的
淬火
甲烷还原氧化球团过程中的渗碳行为
Nb微合金钢中碳化物高温溶解行为研究
加热温度对22Si2MnCrNi2MoA钢渗碳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