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职业分类及与美国的比较
2015-04-23■李成彭瑜
■李 成 彭 瑜
一、前言
职业分类的工作实践证明,人们区别不同职业进而将其分为各种类别的认识活动,遵从了人类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人们对有关职业的认识基础决定着他们观察职业活动的角度,进而影响到职业分类的结果。而绿色职业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样决定于人们对绿色经济与绿色职业的认识程度。
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同时,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检讨,借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机遇,使绿色经济活动应运而生。绿色经济活动依靠人的职业活动承载,也就自然会影响到职业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尽管绿色职业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结果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我们对绿色经济与绿色职业的作用机制仍缺乏深入研究。尤其是在观察角度不同时,对什么是绿色职业也是众说纷纭、界定不一。
绿色职业的名称,始见于2008年。当时,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组织首次提出了“绿色职业”的称谓,并将其界定为:“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管理领域有助于保护或者恢复环境质量的工作。”而后续研究文献界定的绿色职业,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狭义或广义两种。狭义的绿色职业,以职业活动的产出物为观察角度。如美国劳动力信息委员会(WIC)将各州界定的绿色职业归纳为:“在经济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环境或节约自然资源的职业。”而广义的绿色职业,则以职业活动的绿色属性为观察角度。如:美国市长会议组织(USCM)将类似“使用可再生或核燃料发电,提供生物质原料和食物的农业生产,生产制造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产品,专门从事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产品的设备经销和批发商,建筑、能源和环境管理系统的安装,环境项目的政府监管以及工程、法律、研究和咨询领域的任何活动”都视为绿色职业。
标识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中的绿色职业,是中国职业分类修订工作的成果之一。建立、充实和完善国家绿色职业分类,既具战略意义也有实用价值。在发展理念上,它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成果,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彰显了推动环保、低碳、循环等“新常态”发展方式的决心;在实际应用中,有利于改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劳动者培训与绿色就业,促进社会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流动。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绿色职业分类将成为国家人力资源战略面向环保、低碳、循环经济时代的一种重要标志。在这种态势下,中国绿色职业分类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如何认知与培养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绿色职业人才,从而也就关系到绿色职业与绿色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绿色职业分类更显得重要与迫切。
二、中国绿色职业分类概况
对绿色职业的界定只是建立绿色职业分类规则的认识基础。在修订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的同时,标识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中的绿色职业,不仅要界定绿色职业的概念,还需细化绿色职业分类的判定规则。比较绿色职业分类的不同结果,可以深化对绿色经济、绿色职业的认识,探讨更贴切地反映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实际情况的绿色职业分类。
(一)中国对绿色职业的界定
在职业分类研究领域,从中国绿色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以及绿色职业的基本属性出发,本文将绿色经济活动中以提供绿色产品或服务为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的职业种类界定为绿色职业。以这种表述界定绿色职业,在绿色职业分类的操作层面上具有多层含义。其一,绿色经济是绿色职业形成和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是绿色职业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二,职业活动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判定某职业能否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依据。一方面,职业活动的产出是否为绿色产品和服务,是区别绿色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分界线;另一方面,提供绿色产品或服务包括直接和间接的形式,直接形式指职业活动的产出物为绿色产品或服务,间接形式指可以但不全部为产出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而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此为认识基础并结合现实条件,通过梳理、归纳中国绿色经济活动的主要领域,建立针对广义绿色职业的分类,才更具有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服务经济、引领就业的意义。
(二)中国绿色经济活动的划分
中国虽然尚未专门制定关于绿色经济活动的统计分类标准,但也有研究机构基于温室气体排放量、依赖自然资源的程度,以及对经济、就业和收入的贡献所形成的报告,将中国绿色经济分为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的可再生能源、建筑、交通、基础产业、农业和林业六个领域。然而,这种基于低碳经济的划分,显然未涵盖中国绿色经济活动的全部领域。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中国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治理”已具有绿色经济活动的雏形,并逐步演变成更为广泛的循环利用废弃物料的绿色经济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在发展理念和政策引导、环境与资源压力、资金与技术支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各行各业的绿色经济活动不断推进,有力地改善了传统行业能源和物料的使用效率,形成了环境保护产业及其相关行业。总体上来看,这些绿色经济活动可归并为生态农业等8个绿色经济领域,并以下列绿色生产与服务活动为显著标志,以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生产与服务活动,同时将其作为判定绿色职业的维度之一。
生态农业,包括增加有机食物和碳储量的供应,以及减少土地和水域占用、提供农林产品生产效率的活动;绿色制造,包括节约物料和能源的生产与加工,以及为绿色经济活动提供设备、装置的制造活动;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供应,以及提高能源传输和使用效率的活动;绿色建造,包括制造节能建筑材料,并以节能材料和设备建造或改造建构筑物,以降低建构筑物能源消耗的活动;绿色交通,包括使用新能源或降低传统能源消耗、提高运输与仓储物流效率的活动;循环利用,包括以电力、煤炭、石化、钢铁、有色、造纸、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生产等领域为重点,回收与再利用固体废物,回收与利用废水、余能及其他可循环利用物料的活动;保护治理,包括减少废气与烟尘排放,以及治理与恢复、美化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动;绿色服务,包括以绿色经济活动为对象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设计规划、金融保险、咨询认证、政策监管、市场营销、宣传教育等服务活动。
(三)绿色职业的判定与分类
绿色职业分类相对于现有职业分类体系的划分,包括甄别绿色职业与其他职业、划分不同类别绿色职业,针对职业层面、两个步骤的操作,分别遵从绿色职业的判定规则和分类规则。绿色职业应具备职业的共性、个性和绿色属性,绿色职业的判定规则理论上包括现有职业和新增职业两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鉴于修订职业分类体系时,除合并或分拆职业(工种)而冠以新名称的职业之外,中国已通过调查先期完成了新职业的增补。绿色职业的判定,可简化为依据绿色经济活动内容的划分,以职业主要工作任务的描述为依据,判断职业活动的全部或部分涉及绿色经济活动的程度,并标示、区别于其他职业。
绿色职业的类别反映绿色经济对职业影响的不同结果。绿色职业的分类规则,主要按照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改变职业能力的需求以及形成新的职业种类三种情况,划分并称其为绿色新兴、需求增长和技能改变三类。(1)需求增长类。在绿色经济活动的影响下,现有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无本质改变,但因需求增长导致从业人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一般来说,绿色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与就业人数的增长呈正相关性,只有增长幅度大小的区别。(2)技能改变类。在绿色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因生产服务技术和劳动组织方式的变化,引起现有职业主要工作任务发生改变,并对从业者的知识与技能提出新的需求。(3)绿色新兴类。在绿色经济活动的影响下,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与职业分类体系中其他职业有明显区别,且满足成为独立职业的条件。鉴于三个类别之间存在逻辑包含关系,如绿色新兴还同时具有需求增长和技能改变的属性等,为此规定适用分类原则的优先顺序为:绿色新兴、需求增长或技能改变。
(四)中国绿色职业分类的两种方案
按照绿色职业分类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中国即将修订完成的国家职业分类,标示了百余种社会认知度较高的绿色职业①,反映出当前社会对绿色经济及其与职业活动交互作用的认识结果,可称其为方案一。实际上,基于绿色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可在研读各职业主要工作任务描述的基础上,按同样的判定规则析出诸多涉及绿色经济活动且正在或已经“绿化”的职业,形成另一种分类结果,称其为方案二。两种分类结果按绿色经济领域、绿色职业类别两个维度进行统计的数据见表1。
表1摇绿色职业分类的不同方案
排除理解和掌握判定规则的差异对分类结果的细微影响,比较两种方案的统计结果,不难看出两者间的共性与差别。
从共性来看,首先,绿色职业较为集中在绿色服务领域。方案一在服务领域的绿色职业占总量的68.5%,方案二在服务领域的绿色职业也占总量的40%,均远高于其他绿色经济领域所占的比重。其次,绿色职业较为集中在心智技能层级。方案一以科研、设计和咨询为主的绿色职业占总量的半数以上,方案二则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强。综合两方面的情况,可以推断出中国绿色经济正处于技术推动阶段,绿色产业的实体经济及其职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从差别来看,首先,绿色职业总量不同。鉴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方案一的绿色职业,主要集中在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等社会认知度较高的绿色经济活动领域,111种绿色职业约占职业总量的7.5%。而方案二将工业生产中大量涉及循环利用的职业,以及为绿色产品和服务提供间接支持的职业纳入绿色职业分类,划分出465种绿色职业,占职业总量的31.4%。其次,覆盖领域不同。同样道理,方案二的绿色职业覆盖着绿色经济的全部领域,应更能反映中国绿色经济活动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三、绿色职业分类的中美比较
在当前国际社会中,已经发布了绿色职业分类的国家和机构不多,起步较早、更新较快的当以美国职业信息网络(O*NET)的绿色职业分类为代表。2010年,在O*NET发布的新版职业分类中,职业总量共计1110种,而其动态更新的绿色职业分类②涉及美国国内12个绿色经济产业部门,共204种绿色职业,包括绿色新兴类78种、需求增长类64种、技能增强类62种,占其职业种类总数的18.2%。相对而言,在中国绿色职业分类的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与O*NET绿色职业分类有相似的认识基础,即基于广泛的绿色经济活动以及对广义绿色职业的分类,因而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若采用方案二的结果,中国绿色职业的分类可能涉及8个绿色经济活动领域465种绿色职业,占职业种类总数的31.4%,其中包括绿色新兴类116种、需求增长类171种、技能改变类178种。
鉴于两国的产业结构、职业分类技术与方法上的差异,为便于进一步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按关于绿色经济活动的表述,分别对O*NET界定的绿色经济产业部门和绿色职业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一是合并绿色经济产业部门,如将与能源相关的产业部门合并为能源活动,将“研究、设计和咨询服务”和“政府及监管机构的行政服务”合并为服务活动等;二是指派绿色职业的唯一性归属,如将诸如分属于农业领域和服务领域的农林工程技术人员的绿色职业,归属为绿色服务领域等等。经归一化处理后,方案二与O*NET绿色职业分类大致的对应情况如表2和表3所示。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中国绿色职业的种类数量和占职业分类体系的比重可能高于美国。其一,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经济体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受行业和地域差别的影响,中国朝阳夕阳行业共存、先进落后技术并用,既形成了完整齐备的产业门类,又具有多个层次的经济技术梯度,是国际社会中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ISIC)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美国也同样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产业的“空心化”并未影响到工业体系的根本,但本土产业和职业结构却比中国要精简得多。其二,中国绿色经济领域也是基于产业分类的划分。一方面,产业门类越全、绿色经济活动范围越大,涉及绿色经济活动的职业就越多;另一方面,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的组织就规模越大、职业种类越多,可能涉及绿色经济活动的职业也越多。从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相互关系出发,中国绿色职业的种类数量应大于美国,这一推论可与方案二的数据和结构相互印证。
表2摇中美绿色职业比较
表3摇中美绿色经济领域中职业类别的比较
其次,绿色职业和绿色经济领域的分布情况大致相同。由于绿色职业总量的差别,分布在各绿色经济领域的绿色职业数量也有所不同。但从绿色职业所占比重来看,一是绿色职业都同样集中于服务领域,中国服务领域的绿色职业占总量的40%~50%,美国服务领域的绿色职业占总量的48%;二是在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中,绿色职业所占比重基本一样。差别较大的主要有绿色能源、循环利用和保护治理领域,能源领域的差别既有产业结构原因,也有分类方法的原因。中国循环利用领域中的绿色职业,主要包括工农业生产中大量从事能源物料循环利用的隐性绿色职业,即使剔除这类绿色职业,以相同的口径进行比较,所占比重也相同。至于环境保护治理领域,主要是因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保护治理活动的内容不同所致。
最后,绿色经济活动对职业发展的影响结果相近。从不同类别的绿色职业占绿色职业总量的分布情况来看,在中国绿色职业分类(方案二)中,绿色新兴类占24.9%、需求增长类占36.8%、技能改变类占38.3%,而在美国O*NET绿色职业分类中,绿色新兴类占38.2%、需求增长类占31.4%、技能改变类占30.1%,基本上各占三分之一。绿色经济活动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可同样归结为对就业的促进和对传统职业的改造。两国在绿色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新兴职业,也同样集中于服务业,都占同类绿色职业的半数左右,另外半数则分散于其他绿色经济活动领域。
四、中国绿色职业分类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中国绿色职业分类的两种方案以及和美国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有关绿色职业的分类从认识到实践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的动态维护中,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将有利于完善绿色职业分类,以促进实现建立绿色职业分类的预期目标。
(一)深化绿色职业认识,扩充绿色职业数量
目前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的征求意见稿中,有关绿色职业的分类更倾向于第一种方案。虽然这一方案所标识的绿色职业具有较高的社会认知度,但难免因缺失大量尚存争议的绿色职业而影响其分类体系的完整性。究其争议缘由,在于狭义地理解绿色职业的内涵,以及局限于以职业活动产出物是否为绿色产品或服务的判断规则。停留在这种认识层面,不仅会遗漏整个绿色建造领域的绿色职业,而且大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循环利用废弃物为职业活动内容的职业,也将被排斥在绿色职业体系之外。深化绿色职业的认识,既要完整理解中国绿色经济活动的全部内涵和领域,还要从绿色职业广义的内涵出发,仔细观察、甄别职业活动内容,将一些间接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职业列为绿色职业,纳入绿色职业分类体系,使我国绿色职业的总量能与发展绿色经济的实际情况相匹配,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绿色职业分类的社会功能。
(二)深入职业分类研究,完善绿色职业体系
从建立绿色职业分类的工作实践来看,标识绿色职业主要还是依靠职业分类专家的经验判断,这也是选用谨慎的方案以及以采用统一标识的原因之一。尽管无论是分类结果还是初步建立的分类规则,最终都需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分类实践中的问题来加强绿色职业分类的研究。要在深入探讨绿色职业的概念、内涵等学术问题的基础上,以大数据的视野,研究绿色职业的描述模型、属性指标和调查量表,用翔实的调查数据和统计分析结论,为专家研判绿色职业提供素材和依据,增强绿色职业分类的科学性。同时,还要研究不同类型绿色职业的划分规则,细化绿色职业分类结果,逐步形成完整的绿色职业分类体系。
(三)加强绿色职业培训,增强绿色职业队伍
在绿色职业正在兴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在理念、教学和课程三方面进行改革,以转型为绿色职业教育。加大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绿色职业数据库,这是打造以绿色与和谐为特征的绿色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要具有绿色思维,建立以绿色训练课程为内容、绿色技能运用为重点、培养绿领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目前,主要是注重传统职业标准的绿化、教育和培训本身的绿化,以环保性、人文性、科技性为视角,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重点,实现绿色企业、绿色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实现绿色产业与教育的融洽联盟,真正达到绿色职业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四)关注国际绿色职业动态,衔接世界绿色职业高地
由于在国际上绿色职业是新兴事物,中国虽然在绿色职业的发展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并非很大。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绿色职业动态,衔接世界绿色职业高地。当前,有多方面的动态值得关注。一是美国《绿色职业法案2007》的颁布。这是为了应对失业、贫困、能源和气候问题而颁布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职业培训法案,其不仅在美国本土对绿色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绿色职业这个新兴行业在全世界的规范化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二是中国与德国的绿色职业教育合作。2014年,“中德环境技术职业教育合作中心”揭牌,该中心旨在技术领域为我国绿色职业按德国模式建立一套统一的职业与教育培训模式。三是绿色职业的良好就业前景。只有关注并与世界绿色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才能在中国企业和装备“走出去”的同时,也使中国的绿色职业人才“走出去”。
注释:
①参见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平台http://noc.nvq.net.cn发布的动态数据。
②参见美国职业信息网络http://www.onetonline.org发布的数据。
③鉴于O*NET的回收和减少废物领域不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利用,也可用括号内方案一的数据进行比较。
[1]Workforce Information Council Green Jobs Study Group.“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Employment in the Green Economy”,2009.
[2]U.S Conference of Mayors and the Mayors Climate Protection Center.“Current and Potential Green Jobs in the U.S.Economy”,2008.
[3]Institute for Labor Studies and 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Study on Green Employment in China” ,2010.
[4]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手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