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中叶绿素铜钠测定方法的改进分析

2015-04-23孔鲁裔

生命科学仪器 2015年1期
关键词:乙酸铵氢氧化钠滤液

孔鲁裔

(国家农业标准化监测与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前言

叶绿素铜钠盐是叶绿酸铜钠的俗称,用有机溶剂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在经皂化、铜代所得到的墨绿色粉状品,是一种天然色素,在医药、食品及日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可在食品加工中作罐头青豆、苦瓜以及糖果、蜜饯、饮料等的着色剂[1~5]。国标GB/T 23749-2009食品中叶绿素铜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是目前测定食品中叶绿素铜钠的唯一国家指定方法[1~11]。该方法从2009年延用至今,标准中规定的测定波长为404nm,样品处理时解析液用量为45mL,样品定容量为50mL。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和反复实验发现,测定波长选择405nm,标准曲线更稳定、线性更好。样品处理时解析液用量提升为75mL,样品解析回收率明显提高。样品定容量提升为100mL与标准工作液定容量统一,能减少方法系统误差。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材料

以下试剂除有特殊说明外,均为分析纯,用水均为GB/T6682-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1]。

冰乙酸;无水乙醇;聚酰胺粉:80目~100目。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0.400g氢氧化钠,加水至100mL,溶解混匀。

4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6.0g氢氧化钠,加水至100mL,溶解混匀。

0.2mol/L乙酸铵缓冲液:称取7.708g乙酸铵,加水至500mL,溶解混匀。

解吸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无水甲醇溶液=1:10(体积比)。

叶绿素铜钠标准品:大于等于99.7﹪

标准储备液:精确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并按其纯度折算为100﹪质量的叶绿素铜钠标准品0.0500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棕色容量瓶中,此溶液浓度为500μg/mL,当天配制,避光保存[1~5]。

1.2 实验方法

1.2.1饮料、酒样品

将样品摇匀,准确称1mL~10mL(精确至0.1mL)样品至100mL烧杯中,加入0.2mol/L的乙酸铵溶液30mL,在55℃~60℃的水浴中加热3min~5min,去除酒精。用4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冰乙酸调PH5~6。加入3.0g聚酰胺粉,浸泡1分钟再充分搅拌。将样品溶液约20mL蒸馏水转移至G3砂芯漏斗中抽滤,弃去滤液。用75mL解吸液分3次解吸色素(同5.5.1),收集滤液,用解吸液定容至100mL。

1.2.2糖果样品

将样品置于瓷研钵中研细、混匀,准确称取1g~10g(精确至0.001mL)样品至100mL烧杯中,加入0.2mol/L的乙酸铵溶液30mL,用4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冰乙酸调PH5~6。加入3.0g聚酰胺粉,浸泡1分钟再充分搅拌。将样品溶液约20mL60℃蒸馏水转移至G3砂芯漏斗中抽滤,弃去滤液。再用75mL解吸液分三次解吸色素(同5.5.1),收集滤液,用解吸液定容至100mL。

1.2.3罐头样品

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置于捣碎机中充分捣碎,准确称取1g~10g(精确至0.001g)混匀浆液至100mL烧杯中,加入0.2mol/L的乙酸铵溶液30mL。充分搅匀后,用4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冰乙酸调PH5~6,加入3.0g聚酰胺粉,浸泡1分钟再充分搅拌。分数次转移到G3砂芯漏斗中抽提,弃去滤液。再用75mL解吸液分三次解吸色素(同5.5.1),收集滤液,用解吸液定容至100mL。

1.2.4叶绿素铜钠标准曲线的绘制

1.2.4.1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准确移取500μg/mL标准溶液10ml至100mL烧杯中,加入0.2 mol/L的乙酸铵溶液30mL,用4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冰乙酸调PH5~6。加入3.0g聚酰胺粉,充分搅拌2min,避光静置5min,用约20mL 蒸馏水转移至G3砂芯漏斗中抽滤,弃去滤液。用75mL解吸液分3次解吸色素:每次倒入约25mL解吸液,浸泡2min,再摇匀2min,抽滤并用10mL解吸液洗净抽滤瓶中残液。收集滤液,用解吸液定容至100mL,配制成浓度为50μg/mL的标准溶液,此溶液临用时配制。

1.2.4.2标准系列的绘制

分别取标准工作液0mL、5.0mL、10mL、20mL、30mL、40mL、50mL,至50mL容量瓶中,用解吸液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0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30μg/mL、40μg/mL、50μg/mL的标准系列。以0μg/mL溶液为空白,用分光光度计以1cm比色杯于405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值。

2 实验结果

2.1 标准曲线

经实验改进分析,本方法首次采用了405nm测定,通过对叶绿素标准品的实际考量,405nm更具有稳定性.本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0.0486x-0.0055 ,相关系数r=0.9998,大大提高了方法的重现性,详见图1。

图1标准曲线线性图

2.2 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实验

如表1所示,改进后本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8%—103%之间比原方法均有提高,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0.05%,由此可见准确度与精密度都有提高。

2.3 检出限的测定

运用分光光度法将标准曲线中的5μg/mL 的标准溶液逐级稀释,实测出其检出限为0.0005g/Kg。经实验改进分析,本方法首次采用了405nm测定,通过对叶绿素标准品的实际考量,405nm更具有稳定性,与国标0.001 g/Kg相比,大大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7~10]。

3 讨论

首先,本方法首次采用了405nm测定,得到405nm波长下的标准曲线更具有稳定性。本方法的标准曲线为Y=0.0486x-0.0055 ,相关系数达到0.9998。并且与国标方法的最低检出限0.001 g/Kg相比,本方法实测检出限为0.0005g/Kg,进一步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其次,通过加大解析液用量至75mL,同时提高样品定容体积至100mL,使样品回收率在98%~103%之间均有提高,标准偏差均小于0.05%,不但确保了样品测定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还提高了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表1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实验数据列表

[1] 孔鲁裔, 彭丽萍, 汪发文, 等. GB/T 23749-2009食品中叶绿素铜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05): 1-8.

[2] 孔鲁裔.果酒中叶绿素铜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生命科学仪器,2008, (6) : 48-53.

[3] 杨继生, 何学志. 叶绿素铜钠盐的性质、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2, (02): 33-35.

[4] 张世全.蚕沙制取叶绿素及综合利用. 生物质化学工程, 1990, (06): 6-10.

[5] 李新岗, 黄蕴慧, 刘毅, 等. 银杏叶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南京军医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1) : 21-22.

[6] 胡军华, 张袁松, 李鸿筠, 等. 蚕粪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研究. 蚕业科学, 2005, (03) : 9-11.

[7] 马自超, 吴伟志, 彭洪斌, 等. 由竹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 (01): 66-70.

[8] 原毅. 糊状叶绿素、叶绿素铜和叶绿素铜钠的制备. 化学世界,1989,(01): 16-17.

[9] 张载杰, 洪正隆, 刘力. 应用光度法研究从蚕粪中提取和测定叶绿素的条件.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 (02) : 13-15.

[10] 王晓, 侯元夕, 马小来, 等. 大叶黄杨叶制备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研究. 山东科学, 2001, (04): 16-19 .

[11] 邓文灿, 朱僚辉. 松针叶绿素铜钠的制备. 山东化工, 2001, (04) :44-46.

猜你喜欢

乙酸铵氢氧化钠滤液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长填龄渗滤液MBR+NF组合工艺各处理单元的DOM化学多样性
流动相组分及比例对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保留时间的影响
某渗滤液收集池底部防渗层鼓包的分析与治理
进水pH对MBR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的影响
不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快速检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方法优化
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铁试剂空白的讨论
氢氧化钠-氟硅酸铵改性HZSM-5催化甲醇制丙烯
微波与氢氧化钠共处理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