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语言对初中语文的影响

2015-04-23房亚彬

科技视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流行语中学语文中学生

房亚彬

(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进修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更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它彰显出网络时代青年人的思维习惯与言语方式,也传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只有青年能领悟的人文精神”。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热衷,折射出他们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的迫切心情。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要客观地对待。

1 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事物具有两面性,包罗万有的网络在给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自取用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正是由于其包容性、开放性的特征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众多消极影响。首先,资源过于丰富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困惑。当下,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加大,有疑问就“百度”,是许多人的首选。网络百科便是其中的重要的查询方式,而从网络百科的编纂过程来看,严谨程度远远低于传统语文媒介的编辑出版过程。如百度百科,如果要发词条,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不长的时间内便可以在网上出现,如果其中的语文行文有误,便可广泛流传。如近期一则“高中生文章被当成古诗词入选中考试题”的新闻,正是明显例证,一高中生将习作发在百度 “诗词赋吧”“请大家指点”,7年后被黑龙江省佳木斯列入大考模拟试卷中。今人习作都有可能被误认为故人作品,更遑论错别字众多的诗词版本谬种流传了。其次,网络流行语冲击规范语文。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重要特征,网络流行语具有浓重的网络和时代特征。网络流行语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且依靠网络这一传播平台,不断外溢到实际生活中。由于中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对新鲜事物的追捧使网络流行语极易在这类人群中获得青睐,但是中学生心智处于成长时期,过分的“暴露”在网络流行语氛围下,将会导致中学生丧失对规范语文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规范语文的使用能力。有语言专家就认为,“在社会转型因素和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眼下我国正进入汉语创造力空前爆发、全民参与‘造词造句’的语言狂欢阶段,许多潮词潮语可能都是昙花一现、过眼浮云。”与成年人不同,这些昙花一现的词句对中学生的影响可能不仅仅是过眼浮云,而会影响其日常的遣词造句,使得中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与“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流行语相对应的还有“淘宝体”(以“亲”开头以“哦”结尾,起源于购物平台淘宝网)和“咆哮体”(带许多感叹号的字、词或者句子,多以“有木有”结尾)以及各种网络文体的流行。这些网络流行句式大多有固定的模式,生存能力强者不多。如果中学生过分接受这些语句,将会极大影响其实用规范语文的能力。网络使得中学语文审美、德育功能退化。驳杂的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的同时,也是藏污纳垢之地。这一方面与网络文化中的市场运作有极大关系,在市场化条件下,凡是有利可图,凡是能满足吸引眼球,都是网络传播的重点内容,而不以美丑论之,网络世界中的各种“呕像”现象及网络中的各种“门”事件的热炒正是重要体现。“恶搞”流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如对一些古诗的改编等等。另外,一些不文明的用语披上网络流行语的外衣加以横行,(如“尼玛”)这些都对规范中学生语文产生了负面影响。

2 网络语言对语言学习和写作的影响

如今,网络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上的交流,而是被大量“移植”到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小学生不但在网络交际和日常口语中使用网络语言,甚至在作文中也夹杂了不少的网络语言。比如“神马”、“浮云”、“给力”、“伤不起”、“有木有”等时下最流行的网络词语,以及“杯具”(悲剧)、“酱紫”(这样子)、“美眉”(漂亮的女孩)、“东东”(东西)等这些表达,在学生的作文中时有出现。网络语言之所以会对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为这些语言诙谐幽默、不受规范约束的特征正与中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趋新求异的特点不谋而合。 网络语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属于一种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互相认同的交际工具。网络语言是一种尚未发展成熟的语言符号,如果应用到书面上,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有些新出现的词语并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随意使用难免产生歧义甚至沟通障碍;有的则违背了汉语言的基本规范,容易对未成年人的汉语言学习造成误导;有的词语不健康甚至低俗不堪,已经影响到青少年的文明用语。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文字的学习阶段,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加限制,任其盲目运用网络语言,势必会影响他们对正确字词的学习,对规范语法的理解,以及对母语的掌握。面对诸多网络词汇的冲击,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适时、适度、适量使用。对网络上流行的语言的选择性使用应当遵循“雅俗”的原则——“雅”就是高雅、文明。“俗”不是指粗俗,而是约定俗成。对于那些文明而高雅,经得起时间考验、得到公众认可的语言,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脏话性质的语言,对那些迎合部分人的低级趣味的语言,如“草泥马”等就只有坚决丢弃。应该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既不必将其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消化地全部拿来。此外,网络语言也应分场合使用,应该把它的适用范围限制在网上,传统的书面仍应讲求规范性和准确性,不能一味地追新求异。像一些充满调侃意味的网络词汇,如用用“童鞋”代替“同学”、用“稀饭”表示“喜欢”、用“鸭梨”替代“压力”等不规范的用语,在网络交流中可以使用,在日常口语中要慎用。但如果在学生的书面作文中出现,教师就应当按错别字作扣分处理并向学生强调用语准确的重要性。这样在平时严格要求用语的规范,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传统书面作文的读者往往只有语文老师一个人,作文的好坏也只有老师简短的评语甚至只有单一的分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得不到老师的充分点评和肯定。而在网络写作中,发表习作的途径宽广、便捷,被读者期待,接受反馈,回复读者,成为网络写作兴趣的重要来源。在网络日记和博客上,点击率和读者的回复对于写作者的鼓励,其作用可能比语文教师给学生作文打高分更大。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到作品被他人关注的快乐,满足表达自我、与人交流的需要。有的学生原本不爱好写作,在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时下笔无言,却从在网上发帖开始慢慢对写作产生兴趣,进而乐于在网络上通过日记、博客吐露心声。网络的交互性,为写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和读者及时沟通、交换意见的平台。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老师,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应该加以引导,既要在教学中注意发挥网络写作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又要注意用语和文体的规范性,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语感和书面表达能力。

[1]李祭友.不可忽视的媒介变革对乡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傅朝.网络语言和网上交流[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3):61-63.

猜你喜欢

流行语中学语文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