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
2015-04-23刘星星林愉快李云瑶
王 弦,应 灿,刘星星,林愉快,李云瑶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410000)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群众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现如今,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者的关注。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即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2]。本项目旨在通过调查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校环保意识的途径,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校园环境保护,培养可持续发展型人才。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沙市高等院校统招的在校全日制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长沙市岳麓区、芙蓉区、望城区、天心区和开福区等10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期刊及对全国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检索到关于大学生环保意识的相关论文及科研成果。并查阅环境工程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学等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和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遵循社会统计学问卷的原理和方法并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单项和多项选择。调查问卷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大学生对环境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大学生环保意识水平;大学生环保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历时2个月。调查总计发放问卷1 200份,回收1 130份,有效问卷1 116份,有效率为98.7%。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如表1。
表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2.2.3 实地访谈法
通过电话访谈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了解当前院校已经存在的有关校园环保的措施及规章制度,以便进行后阶段研究。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6.0数据处理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率的比较进行卡方检验。
3 调查结果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被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现状,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和归纳,了解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基本情况。
3.1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图1中,66.31%的学生回答正确,33.69%的学生回答错误。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基本环保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但仍有不少同学对此不甚了解,环保知识的掌握情况令人堪忧。
3.2 环境意识水平
图2中有68.10%的学生选择“很重要”,24.37%的学生回答“比较重要”,7.53%的学生觉得环境保护不重要或对此不关心。调查反映多数大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比较关心环境问题。但仍有少数的同学对此表示不关心,认为环境保护不重要。
3.3 环保行为与习惯
图3中57.71%的学生回答“没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参加过环保社团或环保实践活动,这反映出虽然有大部分大学生内心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但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不一致,不愿意践行环保社会活动。图4中只有27.24%的同学做到了垃圾分类,另外有55.20%的同学有时会垃圾分类,还有17.56%的同学从不进行垃圾分类。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行为缺乏约束,被调查学生在生活中环境保护的行为堪忧。
4 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在对环境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自身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环保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因素众多,应正确规范和引导他们的环保行为,具体有以下几点。
4.1 加强高等院校环保教育与环保宣传力度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相对贫乏,使大学生环保行为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学校为主的正规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中之重。”[3]高等院校可以督促学生自我提升,并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校园环保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开展相应的环保主题教育;通过网络舆论宣传,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
高校还可以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发挥大学生在践行环保方面的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大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生态环保意识在民众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
4.2 大学生自身建设
作为一名大学生,其内在的修养与外在形象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责任感,一方面,长时间的学习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另一方面,大学生行为却表现得相对滞后。种种原因说明: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加强环保道德修养。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任务,当代大学生应担当起模范带头的作用。在生活中,大学生应从小事做起,倡导节约用水用电、文明绿色出行、拒绝白色污染等,积极投身到文明环保的行动中来。
4.3 加强校园环保规范及科技文化活动建设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行为规范[4],用制度约束不良行为,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监察。除了制度建设,校园环保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环境观念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影响。高校可以建立校内活动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发挥大学生在践行环保方面的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在日常活动中,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大学生环保社团应该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5]。学校可在校园内部成立一个致力于普及环保知识、推广环保意识的社团。引导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向户外、走向社会,吸引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提高大学生以及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能力和行为。
4.4 积极发挥社会环境的导向作用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之间存在脱节,总体认知水平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引导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向户外,提升大学生的环保能力,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能力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可以与所在社区及地方政府开展环境共建活动。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与高校环保社团携手合作,为高校活动开展提供场地。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在网络上发放问卷、举行环保网页制作大赛等,在网络上形成了一定的信息群落,引导学生吸收先进的文化[6]。定期举办研讨会,为高校环保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技术指导及相应的资助。
[1]刘海燕,李英华,温 钢 .大学生校园“低碳生活”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4):80~84.
[2]官 怀 .建设节约型社会呼唤下的节约型大学建设思考[J].教育探索,2010(1).
[3]罗义蓝,杨茂强,吴 潇,等 .贵州省大学生环保素养调查与评估[J].科技技术向导,2014(20).
[4]陈七三 .论新时期大学生环保意识及行为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14(10):77~80.
[5]李立坚,周 勇 .低碳背景下大学生环保社团的作用与发展趋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6]王云江 .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建设与学生人格培养策略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