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县扶贫问变迁
2015-04-23王健任
王健任
1月10~12日,《中国扶贫》杂志记者一行先后赴泸溪、花垣、麻阳、芷江和凤凰五县,探访一年多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点滴变化。
花垣:十八洞村成旅游品牌
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因为习总书记到此考察而出了名。数字最能反映一年多来扶贫开发给十八洞带来的巨变: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668元;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2518元,增长850元,同比增长50%。
当记者坐在67岁的龙德成老人家的火堆前时,火堆上方,五挂腊肉正被青烟环绕。熏烤中的腊肉滋滋冒油,油滴落到火中,一阵火星四溅伴着噼里啪啦的响声,让1月寒冬的苗家平添了几分自在与惬意。还有一个月就是春节,此时制作的腊肉正好能成为一家人的节日佳肴,犒劳辛苦了一年的苗家人。
在这座传统的苗寨木房中,龙德成和丈夫施成富将很多照片挂在了木墙上,而他们最珍重的,就是那张夫妻俩围坐在习总书记两边话家常的照片。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来到地处319国道1684公里处的十八洞村,走进龙德成老人家,看望老人的生活生产情况。那时的十八洞村,隐秘在湘西连绵不绝的大山中。
龙秀林,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在总书记走后,他被派到这个村。
“2005年县里搞行政区划调整,500人以下的竹子村、飞虫村合并成了十八洞村。当初取这个名字也是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考虑。”龙秀林说,由于是合并村,工作队在进驻之初想把5公里的进村公路扩宽,但是遇到了麻烦——占地施工没有补偿,村民们都不答应。
工作队和村第一书记白天挨家挨户和村民讲发展模式,晚上开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每家每户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新栽了20棵冬桃,公路拓宽也终于开工。
“十八洞村不是要卖桃子,而是要改换思维,通过网络销售采摘权,一棵418元。广告语就是‘投入418元,参与精准扶贫,村委会为购买采摘权的消费者颁发‘荣誉村民称号,以后可以免费地游览十八洞村。”龙秀林说,现在已经卖了一百多棵,买家可以通过十八洞村的官方APP查看自己所购买桃树的生长情况,以及十八洞村一点一滴的发展变化。据他估算,三月桃花开放时,一棵桃树将带动20名游客来这里旅游。
十八洞村因为有一个内含18条叉洞的山洞而出名,而习近平总书记在龙德成家庭院俯瞰美景后认为这里颇似小张家界。正因为如此,十八洞村秀丽的风景和淳朴的苗寨风情让乡村旅游成为工作队瞄准的重点。“只要您用微信扫一扫,美丽的苗乡十八洞就被您带走了!”一个二维码,打开了苗乡与外界联系的渠道,令更多的人看到了十八洞的美景,进而结伴而来,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据工作队统计,现在村里做乡村旅游的大户有五六家,总数大概十多家。2014年的十一黄金周,村里涌入了7000人次的游客,12月22日冬至日的苗乡春节,这里的苗族百姓,与数千名游客们一起杀年猪,打糍粑,祭祖,吃“团年饭”、“串寨酒”,欢度苗年。
除了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十八洞村民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农业科技园里还有千亩猕猴桃园,这让人均耕地只有0.83亩且耕作条件差的十八洞村有了一块儿自己的产业飞地。
十八洞村和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在距十八洞村三四十分钟车程的道二乡建立了猕猴桃基地,双方共同组建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并流转土地1000亩。资金由苗汉子合作社出资306万元,占51%股权;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34万元,以股份合作形式帮扶全村225户938人,占39%股权;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投入60万元,以培植村集体经济形式给十八洞村民委员会,占10%股权。
当地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猕猴桃3年挂果,4年进入盛果期,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利润10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约5000元。同时,道二乡流转土地的224户农户年均增收0.2万元,基地还可安置劳务用工50人,人均年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现在,猕猴桃种植基地已具雏形,基地修建了容量几万立方米的蓄水池,采用滴灌技术,施农家肥,雇佣周边和十八洞的村民进行劳动生产。
泸溪:柑长成摇钱树
泸溪的椪柑,正在甜蜜之时。
湘西州扶贫办干部、泸溪县挂职副县长周峻告诉记者,泸溪全县有30万亩椪柑和23万亩瓜果,今年椪柑价格每斤在1.2?2元之间,一扫2008年以来连续几年的价格颓势。价格的回升让果农享受到了多年未尝的甜蜜滋味。
在泸溪县潭溪万亩椪柑生态科技示范园内,椪柑的采摘已近尾声。示范园采取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帮扶的形式实施精准扶贫,确保贫困户有稳定收益。1万亩的规划建设面积,涉及潭溪镇、洗溪镇、白羊溪镇和武溪镇4个乡镇18个村,直接受益农户2167户、10996人,其中贫困农户1190户、贫困人口6165人。
示范园委托红山椪柑有限责任公司帮扶贫困户。扶贫部门以项目支持的形式,委托该公司流转贫困户的桔园实施标准化规模经营,农户可从公司获得500?2000元的土地流转收益、9000?27000元的劳务收入收益和1600?6000元的年底分红收益。
燕子坳专业合作社以股份合作帮扶贫困户,社员以椪柑地自愿折价入股,按股分红,财政扶贫资金用于生产资料部分折算成股份(约占10%),分摊到社里的每个贫困人口。合作社理事长向勇自己种了28年的椪柑,虽然技术没得说,但他说今年的效益好还要感谢示范园建设。
据他回忆,1998到2008年之间,椪柑的价格还可以,那个时候雇人的工钱也就40块钱一天。
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导致道路结冰,椪柑运不出去,香甜的椪柑只卖得8分钱一斤,泸溪果农遭遇滑铁卢。向勇感慨道:“当年果农全垮下去了!”
据了解,那时当地每家每户种植面积都在一二十亩左右,很多投入大的果农储蓄全都没了,很多柑橘因为果农付不起一两百元的人工钱而烂在树上。2008至2010年,泸溪70%的果农放弃了椪柑种植,但向勇偏偏就不信邪,又坚持种了两三年,结果连投入都收不回。
“那时候,给一棵15年的椪柑树施三两化肥的钱都没有,而正常的话需要化肥3斤。我们先向供销社购肥料,年底卖了椪柑再还化肥钱。”另外,椪柑采摘后只能靠人工肩挑背驼的运下来,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向勇虽然自己收果五六万斤,仍旧赔了2万元,用了好几年他才把债还清。
向勇记得,转折从2013年开始。当年椪柑涨到了四五毛一斤,让他还了一些债。2013年底,前来泸溪挂职的副县长周峻在向勇家门口的山坡上规划建设椪柑示范园,这给了向勇继续种椪柑的信心。2013年底,示范园工作道、蓄水池等生产设施都开始建设,椪柑的市场也逐渐回暖。
如今,一箱20斤的椪柑要45元。向勇自家近40亩的椪柑都不愁卖,纯收入大概9万元。“我认为今年的价格应该是政府关心的结果。”向勇说,“我一直都没有放弃,现在大家也充满了信心。”
除了合作社,示范区还委托泸溪县原种浦市铁骨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帮扶贫困户。周峻告诉记者,铁骨猪这种本地黑猪,鲜肉能卖20多元一斤,比普通猪肉高一倍。养殖场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采用免费给农户两头猪仔,分户养殖,技术指导的方式实施帮扶,一头猪的纯利润为1500元,两头就能有3000元的收益。
记者采访当日,在天猫商城“辛女旗舰店”销售的辛女牌铁骨猪后腿肉卖到了45元/300g,而59元/300g的铁骨猪五花肉则已售罄,香肠、腊猪耳、腊猪脸……这些网络热销美食原料均来自养殖场周边312户贫困户养殖的624头铁骨猪,5个月的时间,铁骨猪给这些农户带来了350万元的收益。
贫困户李圣友家的猪圈里就有两头铁骨猪,原来30多斤的小猪仔已经被他养到了一头150斤,一头120斤,日常的饲料就是李圣友自己打的草。
在李圣友与养殖场签订的协议上白纸黑字地写着:养殖场要无条件以高于普通商品猪10元/公斤的价格收购养殖户喂养的铁骨猪。据了解,现在铁骨猪的回收价是12.5元/斤,而白猪只有7?8元/斤。
“等猪养到160?180斤时就可以卖了,这两头猪正好可以赶上春节前杀年猪。”李圣友说,算下来每头大概五六百元的饲养成本,一头猪能赚一千多元。
除了养猪,李圣友也种了椪柑。在他家的帮扶手册上,驻村工作队2014年的帮扶内容是椪柑技术、农药、化肥、剪枝、水池和机耕道。李圣友家的20亩椪柑树,今年收获椪柑2?3万斤,他却后悔卖早了,“一般卖8毛,好的一块。除了成本呢,还剩下2?3万元,今年是小年,一亩只收了不到2000斤。”原来,示范区实施技术改造,他家的椪柑树进行了高改低,密改稀,虽然影响当年产量,但能够提升今后的品质和产量,明年他将能收椪柑7?8万斤。
说到这项工作,周峻有很多感慨:“老百姓起初很多不愿意,认为自己种植椪柑这么多年,很在行,我和乡党委书记跑了好多回给乡亲们做工作,总算是一一落实了。”
麻阳:评级授信农户随心贷
拿着贷款证和身份证,一个贫困户就能从县农商行贷出款来,这样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麻阳县扶贫办和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了现实。
麻阳县2014年末有贫困人口70327人,贫困村106个。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着力推进金融扶贫试点,坚持政府主导、金融支持、企业参与、农户贷款、扶贫贴息合力发展扶贫产业的思路,推进贫困农户小额信贷工作。
如何破解贫困农户想贷款却贷不到的“囧”境?这是县扶贫办主任向杰几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原来基础设施投入多,产业发展投入少,只有一二十万元,产业规模始终做不大。如何能撬动有充裕资金的银行放心地拿出资金给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呢?”
2012年,麻阳县开始建立村级小额信贷微型担保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贫困农户专用评级授信系统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前提。麻阳县定制了只针对诚信评价、人均纯收入和家庭劳动力人员三项指标的评级授信系统,由村两委推选出“五老”(老党员、老模范、老军人、老干部和老农民)代表,“五老”和扶贫办干部、支行负责人等11人组成评级授信小组,采取投票的形式对贫困农户进行量化计分,评出一、二、三级农户,发放贷款证。
优秀等级的标准是:三年内在农商行贷款并按时偿还本息,无不良记录;家庭年均纯收入在200元以上;家庭拥有正常劳动力3人以上。较好等级的标准是:诚信较好;家庭年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家庭拥有正常劳动力2人以上。一般等级的标准是:诚信较好;家庭有基本劳动力;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上。
对符合发放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条件的上述三个等级的农户,金融部门实行公开授信。测算方式为农商行(支行)可发放贷款数量占授信权重30%,农户申请贷款占授信权重30%,农户信用等级占授信权重40%。根据贫困农户信用等级和上述测算权重基数,确定各个等级农户的具体授信额度。贫困农户评级授信有效期为一年(或两年),达不到一般条件的为等外,不授信不发证。
向杰介绍,贫困农户评级授信建立后,改变了银行的评级体系。一般的农户都能达到70分以上的评分,轻松贷到款,且贫困农户小额信贷贷款利率一律实行同档贷款基准利率。
“到县农商行贷款,只需凭贷款证和身份证,无需抵押和担保,两小时内拿到贷款,即到即办、随需随贷。同时,贷款期限根据产业正常生产经营周期灵活确定,不搞简单的半年或一年为限。”向杰认为,贷款的灵活方便,让很多没有贷款经验的贫困户敢于走进银行的大门了。有了县乡两级的帮助,银行也减轻了贷款成本和风险。
2013年,麻阳县扶贫办以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为主建立贷款保证金,按照县产业扶贫资金出80%、项目合作企业出10%、贫困村集体及农户出10%的比例成立产业扶贫担保金。石羊哨乡谭公冲村作为试点村,将15万元扶贫资金存到农村信用社,企业筹集5万元,建立了20万元的产业扶贫担保金,为该村贫困户申请产业贷款提供担保,农村信用社给予担保金存款提高10%利率和贫困村村民贷款下调10%利率的优惠,按照担保金5?8倍给予村级授信总额,有发展意向的贫困村民可以申请产业扶贫资金担保贷款。贷款利息由县扶贫办、项目合作企业和贷款贫困户分别承担1/3。向杰坦言,将扶贫资金用于担保,扶贫办的风险较大,后来改成了风险金,当遇到借款对象死亡、特大灾害,风险金才会启动,其它的情况都按照市场规则办。
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麻阳县重点探索了三种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业开发模式。
石羊哨乡谭公冲村开创了“自主发展帮扶”模式。贫困农户用小额信贷资金自主进行产业开发,扶贫部门给予每人1200元的贷款贴息奖励。全村42户贫困农户,贷款40万元,依托村里的主导产业发展半夏种植102亩。
在谭家寨乡楠木桥村,扶贫部门采取村里引进农业公司或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在农户自愿的条件下签订委托帮扶协议书,将小额信贷资金委托给公司或合作社进行管理,公司和合作社自负盈亏,贫困农户委托资金量不变,每年享受固定比例的分红。贷款利息由农户按银行要求自行还息,县扶贫办凭农户还息凭证给予贫困农户贴息奖励。该村35户贫困农户,贷款85万元,入股到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种养及休闲农业,每年享受委托资金11%的固定比例分红,分红高于贷款利率一个点。
在兰村乡望远村实施的“股份合作”模式中,58户贫困户将90万小额信贷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种植红心猕猴桃40亩、葡萄40亩、套种元胡150亩。预计元胡收获后可实现产值120万元,实现利润46.5万元,入股贫困农户人均增收1860元。
芷江:农户入股拿分红
“一个户口本,两个红手印,就能拿分红了”,这是芷江侗族自治县石板溪村和翁塘村村民一年来最津津乐道的事。
1964年出生、只有小学文化的李举会是石板溪村板栗山组的村民。2013年2月,从来没有向银行贷过款的他到县农业银行支行以自己和妻子吴小英的名义,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农户贷款,用途是养鸭,期限1年,贷款利率9%,按季还息,约定2013年5月2日前银行放款。担保人是芷江和翔鸭业有限公司。
为什么一个大公司会为一个农民做贷款担保呢?原来,当年该公司在芷江镇小溪村和岩桥乡倒塘湾村建设了年出笼肉鸭200万羽的养殖基地。2月27日,李举会与和翔鸭业公司签订了一份水鸭合作协议,约定公司给他发放4000羽鸭苗,李举会负责65?75天的饲养。在满足羽翼丰满、体型紧凑,毛鸭体重在3.8斤以上的成鸭回收标准后,由公司按照协会约定的11.8元/公斤的保护价收购。李举会所卖的鸭款由公司扣除投资款后,将利润结算给他。
看似是一份简单的养殖协议,实际上是李举会入股了养鸭合作社,他可以在不亲自参与养殖的情况下获得股份分红,也可到和翔鸭业做工人,从事规范化养鸭,获取一份不错的工资性收入。
在农行小额贷款业务调查审批表上,记者看到李举会2012年家庭总收入18万元,全部是农业经营性收入,总支出10万元。主营业务是养殖,从事本行业5年,生产规模40000羽。在个人贷款资金支付授权委托书上,李举会在收款人名称上填写了和翔鸭业有限公司,在收款账号上填上了公司的账号。
此外,和翔鸭业还给李举会购买了中国人寿国寿小额贷款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保费150元,保险金额3万元,确保李举会如果遇到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得到赔偿,化解其因意外伤害导致养鸭协议不能如期履行的风险。
这桩无本生财的好事正是来源于一次扶贫资金的创新性使用。2013年3月,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当地龙头企业和翔鸭业、县农业银行到村上,动员农户入股企业领办的养鸭合作社。由县扶贫办牵线,和翔鸭业担保,每个贫困户可以从县农业银行贷款5万元作为股本,投资到养鸭合作社,发展芷江鸭养殖。1年以后,贷款本金归还银行,贷款利息则由县扶贫办从每个参股贫困人口400元/年的直接帮扶资金中支付,差额部分由合作社从其养殖利润中补足。入股农户按各自股份,从合作社的养殖利润中获得投资回报。
无论是和翔鸭业的负责人还是县扶贫办主任吴泽勇,都向记者表示当初迈的这一步存在着很大风险,但现在来看确实走对了。
2013年,芷江县扶贫办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对象入股贴息项目,为岩桥乡石板溪村和楠木坪乡翁塘村的麻鸭养殖基地的470万元贷款进行扶贫贴息,共贴息20.52万元。岩桥乡共有51户283人获得了每人400元的扶持,全村获得扶持资金113200元。翁塘村共有43户230人获得扶持,全村获得扶持资金92000元。
2014年3月,和翔养鸭合作社召开分红大会,虽然因为禽流感,鸭价跌得厉害,但94个参股贫困户还是获得了每户4000元的分红。
凤凰:危房改造换新居
房子,是幸福生活的根基。2013年12月,吉乐村三组39户居住在D级危房中的农户把同处一室的牛留在了老房子中,乐呵呵地搬进了新房。
吉乐村是凤凰县最边远的苗族贫困村,全村7个组?173户、803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村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茅草房、岩板房以及竹篱笆房,甚至人畜混居。60%的人长年在外打工,以往由于不通公路,自然条件差,全村有95个35岁以上的男人没有娶妻,是个远近闻名的“光棍村”。当地民谣“地无三尺平,半年无天晴,常年雾中过,冬春冰上行,竹编牛屎墙,有女不嫁吉乐人”真实地反映了吉乐村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发、贫困落后的面貌。
县扶贫办主任龙建设回忆道,他们第一次去村里的时候,全村100多栋房子都是破破烂烂的,“人畜混居情况很普遍,做饭的灶台和牛在一间房子里,主人做饭时,脚下踩的就是牛粪。”当地有种说法,“千杵落地,万盏明灯”,描述的是竹子和牛粪做成的篱笆墙四处透风,无法遮雨,躺在床上可以数星星。
这种情况在2011年得以改变,当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将腊尔山区列入了全省24个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集中式扶贫开发的试点行列。
吉乐村三组是该村危房最为集中的村民组,共有39户D级危房。该地的扶贫建房集中搬迁试点工程涉及规划设计、三通一平、房屋主体、入村道路、水电安装等事项,其中39栋房屋主体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每户造价约6万元,每栋58.33平方米。全村的房屋建筑设计严格遵照民族传统习俗和苗寨风格,采用白墙灰瓦的形式,局部做仿古处理,具有浓厚的苗乡文化特色。凤凰整合民政、住建、扶贫、国土、发改等部门资金,由县住建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
2013年12月,吉乐三组扶贫建房集中搬迁试点全部竣工,极大地改善了39户群众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昔日贫困破旧的小山村变成吉祥快乐的幸福地,为该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全县探索和推进武陵山片区脱贫解困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扶贫建房模式。
除了三组,吉乐村其余6个组的82户还需要进行危房改造,包含这82户在内,凤凰县2014年确定了125户为重点帮扶户,对这125户大幅提高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4?5万元,补助资金由住建部门每户补助4万元(原则上不得低于3万元),属于国家扶贫建档立卡对象的,由县扶贫办在此基础上跟进补助每户1万元,房屋建筑面积均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一般帮扶户共有375户,平均每户补助3000?5000元。目前,125户重点帮扶户已开工125栋,开工率为100%;已完工110栋,完工率为88%。
据2014年初凤凰对全县农村危房进行的统计,该县还有危房8000多户,其中60%以上属于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
2014年,凤凰县将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对象区分为一般帮扶户和重点帮扶户,确定重点帮扶户时认真与扶贫建档立卡对象相衔接。一般帮扶户平均每户补助3000?5000元,重点帮扶户的补助资金由住建部门每户补助4万元(原则上不得低于3万元),属于国家扶贫建档立卡对象的由县扶贫办在此基础上,跟进补助每户1万元。
在具体工作中,凤凰县建立了“二联三包加三保”制度,即县领导联乡、乡村干部联户,包建、包技术、包资金,保进度、保质量、保入住,全县共抽调2000多名干部帮助群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针对特困户无力建房的实际,出台了《关于实行县直单位定点帮扶腊尔山高寒山区农村危房改造的通知》,将特困户的危房改造任务分解到相应的县直单位,实行一对一定点帮扶,形成了单位对口援建、乡村统建、村组包建、群众帮建的帮扶机制。全县累计整合部门资金1500余万元投入农村危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