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性服务业作用区域经济的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2015-04-21孟庆涛蔺栋华

东岳论丛 2015年5期
关键词:技术水平生产性服务业

孟庆涛,蔺栋华

(1.齐鲁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2.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生产性服务业作用区域经济的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孟庆涛1,蔺栋华2

(1.齐鲁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2.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利用山东省1997年-2012年统计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于区域经济的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是通过制造业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绩效的;同时技术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提升区域经济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区域经济绩效;中介作用;调节作用

一、引 言

H.Greenfield (1966)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①H.Greenfield. 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此后Browning 和 Singelmann(1975)、Marshall(1987)、Martinelli(1991)等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其概念以及所涵盖的服务类型②Dilek Cetindament & Bo Carlaaon. Manufacturing in Decline? A Matter of Definition.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New?Technology,1999,(8).。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界定,国内学者李江帆和毕斗斗(2004)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主要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并进行商业运作和进一步生产的行业,其目的不是用于满足最终直接消费和个人需要③李江帆, 毕斗斗:《国外生产服务业研究述评》,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年第11期。。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加剧,一国经济发展亟需转变增长方式,在此背景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主流发展范式。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④杨玉英:《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经验分析》,经济学动态, 2010年第11期。,同样的,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这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现有文献大都从理论和实证等不同角度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或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对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于区域经济的路径关注不够,尤其生产性服务业是如何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其内在机理是什么?为了解开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绩效之间的“黑箱”,本文以山东省作为考察样本,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路径。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有显著相关性,表现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作用方式呈现直接性、间接性和多样性等特点。Harrington(1997)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劳动就业、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能使区域内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得以提升,表现为一种市场外部性*Harrington and Compel. The Suburbaniz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Employment. Growth and Change, 1997, 28(3).。Hansda(2001)则利用投入产出法以印度1993年-1994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服务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王琢卓, 韩峰, 赵玉奇:《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级城市面板VAR分析》,经济经纬, 2012年第4期。。

国内学者刘书瀚等(2011)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研究得出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优化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增加区域整体就业水平,提高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刘书瀚, 张召利:《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中心的核心要素——基于上海和香港的实证分析》,当代财经, 2011年第5期。。朱智文等(2013)对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高度正相关关系*朱智文, 袁观林:《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甘肃省相关数据的模型检验》,开发研究, 2013年第1期。。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制造业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垂直分解出来的新兴产业。国内外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的研究颇丰,已有研究主要从供求、互动和融合等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刘书瀚, 张瑞, 刘立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南开经济研究, 2010年第6期。。Macpherson(2008)通过对纽约科研仪器供应企业的研究,发现科技型企业表现出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越来越显著的态势*Macpherson A. Producer Service Linkages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Results of a Twelve- year Tracking Study of New York State Manufacturers .Growth and Change, 2008, 39(1).。Vandemerwe和Rada(1988)提出了企业服务化的概念,指出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Vandermerwe S, Rada J. 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988, (4).。

国内学者高觉民等(2011)以我国2000年-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者相互促进,且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部门与制造业均呈现互动发展关系*高觉民, 李晓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理论与实证》, 中国工业经济, 2011年第6期。。此外,周鹏等(2011)则利用我国1995年到2008年的数据实证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有显著相关性*周鹏, 余珊萍, 胡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间相关性分析》,统计与决策, 2011年第5期。。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关系。但对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内在机理涉足不多。本文则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内在机理,即如何通过制造业结构优化来提升区域经济绩效的。

三、实证研究

(一)理论假设

作为从制造企业服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制造业,不仅能直接带动制造业发展,进而促进其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能通过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间接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尤其其中的技术性密集制造业是金融、通信、科技研发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需求者,因此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和支撑。

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隐含了较多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其发展体现了一国或地区的技术水平,也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由于其对技术和资本要求较高,能引导生产要素向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部门聚集,对其他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发挥推动作用,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唐晓华,李绍东:《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2期。。此外多数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能积极利用组织内部的研发能力在获取和吸收外部技术创新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科技创新的常规化和多元化,形成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力并发挥对经济增长的稳定贡献作用。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则能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优越的外在条件和环境,有利于制造企业涉足价值链的高端、提升制造业的知识技术含量,进而深化制造业分工,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赵玉林,徐娟娟:《武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据此提出假设:

H1:生产性服务业是通过制造业结构优化来提升区域经济绩效的。

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往往能利用高端技术,重新整合各种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进而深度挖掘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丁云龙:《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期。。区域经济要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就必须依靠制造业结构优化,向高端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以知识、技术等要素为核心投入的高端制造业*孙林岩,李刚,江志斌等:《 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中国机械工程, 2007年第18期。。另外,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制造业结构也持续向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转变,且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明显*齐志强,张干,齐建国:《进入WTO前后中国制造业部门结构演变研究——基于制造业部门与工业整体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可见,技术水平对区域经济绩效至关重要,能直接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由此分析,提出假设:

H2:较高的技术水平正向调节制造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绩效的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能为制造业发展提供高级生产要素,其所蕴含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等高端生产要素能够推动制造企业的研发活动,有效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品竞争能力,促进制造企业产出稳定增长,进而对区域经济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生产性服务规模的提升及专业化分工的细化,也会通过技术、知识等要素内化实现产业竞争力提升,进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刘明宇,芮明杰,姚凯:《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8期。。据此提出假设:

H3: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正向调节制造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绩效的关系。

基于以上研究假设,本文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作用区域经济的路径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箭头表示变量的作用方向,正负号表示变量的作用效果。

图1 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区域经济绩效的路径模型

(二)变量及数据来源

由前文分析可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变量:区域经济绩效作为因变量,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结构作为预测变量,以及技术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作为调节变量。此外,制造业结构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函数,既是预测变量也是中介变量。

产出是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选择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来测度其发展水平。其中检验制造业结构中介作用时,选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增加值作为度量指标;而分析调节作用时,选取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测度指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家2002年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调整,造成生产性服务业相关统计口径出现变化。为了统一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数据获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涵盖2002年前后的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涵盖2002年前后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居民服务业)*庞鸿艳,《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辽宁:辽宁大学, 2011年。。

研究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最能体现区域经济中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重点发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及生物、海洋开发及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同时这些行业都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本文选取以上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测量制造业结构。

而对技术水平的测度,目前学术界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指标,实际上要找到合适的测度工具是很难实现的*官建成,史晓敏:《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第11期。。国内外相关研究通常选用地方专利申请数或授权数来测度区域技术发展水平*孙玉涛, 李苗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的区域性因素--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年第8期。。为合理度量区域技术发展水平,本文选取专利授权量的经济密度(即年度专利授权量/GDP)来测度区域技术水平。

目前,已有研究在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多采用人均GDP这个指标,本文也借鉴多数研究选取人均GDP来衡量区域经济的发展绩效。

以上所有变量数据均来自于1997年-2012年历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和《山东省工业统计年鉴》或经计算整理而得。

(三)实证过程

本文首先利用Judd和Kenny(1981)推荐的分层回归法*Judd CM and Kenny D A. Process Analyses: Estimating Mediating in Evaluation Research . Evaluation Research, 1981(5).,检验制造业结构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绩效的中介作用H1;其次,分别检验技术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对制造业结构和经济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H2和H3)。进而得出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

1、制造业结构的中介效应

注1):表示标准误差,括号内为值,*=0.10,**=0.05,***=0.01

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依次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绩效的关系模型1(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结构的关系模型1(2)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结构共同影响区域经济绩效的模型1(3),来验证假设H1,所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依次检验3个模型,发现模型1(1)生产性服务业显著正相关与区域经济绩效(β=0.102,<0.01);模型1(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结构有显著正相关关系(β=0.145,<0.01);而模型1(3)中制造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绩效关系也显著。据此,可以得知制造业结构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绩效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0.563*0.145/0.102=80%。由于比重相对较高可以认为假设H1得到证实。

2、技术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的调节效应

温忠麟(2005)提出,当自变量和调节变量都是连续变量时,可以用带有乘积项的模型进行层次回归来分析变量的调节效应*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心理学报, 2005年第2期。。本文据此建立层次回归分析模型来检验制造业结构对经济绩效的主效应,以及技术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对主效应的调节作用。模型2(1)首先检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结构对经济绩效的作用;模型2(2)和模型2(4)依次引入技术水平和技术水平与制造业结构的交互项,验证技术水平对制造业结构与经济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2(3)和模型2(5)则依次引入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与制造业结构的交互项,来验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结构与经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所得结果见表2。

注1):括号内为值,*=0.10,**=0.05,***=0.01;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已分别做了中心化变换

模型2(1)中,制造业结构正相关与经济绩效 (β=6.509,<0.01),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重的提升,能通过改变制造业结构及增长方式提升区域经济绩效。通过模型2(2)和2(4)结果比较,发现模型2(4)引入技术水平和制造业结构交互项后变大,表明技术水平发挥了调节效应。因此,在高技术水平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结构能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假设H2得以证实。而通过模型2(3)和2(5)结果比较,同样发现,模型2(5)在引入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和制造业结构交互项后变大,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同样发挥了调节效应,表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升可以增强制造业结构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假设H3也得以证实。

四、结论和启示

通过以上研究,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经济绩效,这与前文所列文献结论保持一致。同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结构呈显著正向关系。此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由于与技术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能把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物化为高端生产力,从而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制造业结构优化提升区域经济绩效的作用路径。因此,山东省应加强对现代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装备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以及生物医药制造等高端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融合促动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进而促进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实现山东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此外,由于技术水平在制造业结构作用于经济绩效过程中发挥着调节作用,因此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推动区域经济绩效的作用会大为增强。而山东省作为环渤海地区技术市场活跃、制造业高端的区域中心,有条件也应该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科技强省战略的顺利实施。

最后,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可以体现一国或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同时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紧密的关联性,导致生产性服务越来越多地嵌入到制造业价值链中,通过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改善和优化制造业结构,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山东省应继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努力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区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

孟庆涛(1982-),男,齐鲁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在读博士,讲师;蔺栋华(1957-),女,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F127.52

A

1003-8353(2015)05-0093-05

猜你喜欢

技术水平生产性服务业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全国首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辽河化肥厂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钢管倒棱机设备及专业技术水平简介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