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霾致病的中医病机与治法

2015-04-21马重阳王庆国张纾难于才程发峰

环球中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邪气扶正正气

马重阳 王庆国 张纾难 于才 程发峰

2013年国内很多地区陷入十面“霾”伏,各地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让“雾霾”“PM2.5”等一系列新的名词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人们逐渐认识到,雾霾中含有很多有机无机的有毒成分及吸附有毒成分的固体颗粒物。有研究表明,雾霾不仅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亦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产生危害,对大脑的发育也有长期的损害。而中医对雾霾的认识还尚未被专家学者们广泛讨论,故当务之急是在中医理论的框架下对雾霾病因病机治法进行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本文拟从病机与治法的角度研究雾霾引起的疾病,并希冀对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面有所贡献。

1 邪盛正虚为发病基础

雾霾是一种特殊的外感邪气,其具有一定的毒性,毒剧可暴伤,毒小证不显。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外感邪气侵袭人体,首先犯肺。此种邪气弥漫户外,从口鼻而入,熏袭人体,难以趋避,本为大害。然而,国内尚未有学界和媒体报道雾霾相关的恶劣公共卫生事件,可证此种邪气性质目前并不十分峻烈,往往损害隐匿不现,症状多有不觉,易被忽视。雾霾一般不单独为病,必与正气虚弱或体内宿疾相互作用,才可发病,对于普通人来说,正虚是雾霾致病的内在基础。《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虽然雾霾之气与六淫之邪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两者在病机上可以相参。人体正气充盛,不足为病;正气不足,难以驱邪外出,日久邪气内陷,就会发病。

2 毒燥湿三气为明确病因

雾霾为有形之邪,侵袭人体而致病,病因明确。雾霾之邪集毒、燥、湿三气于一体:雾霾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被吸入体内,大量的颗粒成分又能吸附毒素,在肺部深处停留,阻滞气机,损伤肺络;雾霾本属金石之气,其性当燥,燥为阳邪,化火伤津,长期处于雾霾环境中,可见眼目涩痒、口鼻干燥等一派干燥之象;雾霾中含有较多水汽,故又兼湿性[1],湿阻气机,肺气失宣,湿困脾胃,生化无源。

3 毒火痰瘀四物为病机关键

雾霾侵袭人体,会在体内产生毒、火、痰、瘀四大病理产物,从而进一步影响包括肺脏在内的全身脏腑机能。雾霾之邪本身就具有毒性,能够直中肺脏深处,在肺内累积日久,小毒变为大毒。颗粒物等成分在肺内,不易排出,化火伤津。又能遏阻气机,使肺不化气,津液不通,内生痰饮。火能灼伤津液,炼液为痰,内生之痰又会进一步阻滞气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机不畅,血脉不通,渐生血瘀。至此,毒、火、痰、瘀四大病理产物相互搏结,难以祛除,病变乃生。

4 正气不足、阴阳两虚及肺脉痹阻与肺叶痿废为疾病结局

长期处于雾霾环境中,若不加以趋避,邪气内陷,就会发病。痰瘀能相互胶结,痹阻气道血脉,发为咳逆上气、喘满胸痛之肺痹、肺胀等疾病。毒火能直接损伤肺络,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耗伤正气及阴液,并加重痰瘀之阻痹。此时患者状况以邪气实为主,然而随着病情进展,邪气进一步戕害人体正气,耗气伤阴损精败血,气血不充,络虚不荣,导致肺叶痿弱不用,最终肺损及肾,肾不纳气,气阴两伤,导致气喘息促,呼吸浅表,干咳少痰,发为肺痿[2];若痰火瘀毒郁结于肺,正气不足,血行不畅,阴阳两虚,出现咳嗽痰少,气急喘促,胸痛咯血,发为肺癌。

图1 雾霾致病的中医病机

5 祛邪扶正为治疗大法

鉴于上述雾霾致病的病机特点,治疗大法宜辨清邪正关系,祛邪扶正。临床上应以病情及病势的不同分时期分别予以干预。笔者认为,可分为损害不剧、症状不显的未病先防期,毒火痰瘀在体内累积的疾病早期及肺痹肺痿等诊断明确的疾病中后期。

5.1 未病先防期

雾霾弥散在户外空气中,其引起的疾病发病较慢,长期处于这样环境下的健康人群,为了避免疾病的发作,需要进行积极的预防。《黄帝内经》首次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其现代含义即为预防。首先,要避免与雾霾接触,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可佩戴防雾霾口罩、减少雾霾天气下的户外活动、保持口腔鼻腔的清洁等,从源头上避免雾霾的侵袭;其次,有研究表明[3],雾霾可诱发或加重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患有此类疾病的病人,更要预防为先,并积极治疗和处理原发疾病;最后,对于一般人群,要有“养慎”的观念,《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日常注意使用补脾益胃,行气活血,养阴润肺之法长期预防疾病,并注意饮食、情绪等的调节。

5.2 早期

此阶段由于毒火痰瘀在体内逐渐累积,可见咳嗽痰多等症,若立足于毒火痰瘀四大病理产物,通过药物干预加以祛除,就能达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的目的,进而全身气血流通无碍,咳喘自除。咳喘皆为肺气上逆,气机不相接顺应之症,且中医素有“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的格言,若气机顺畅,则痰饮可除,进而口鼻而入的邪毒会随之排出体外,避免在体内累积并对机体造成进一步的有害影响。具体治疗方法可以理气为主,通过宣肃肺气来治痰,予麻黄、杏仁宣肺止咳喘,苏子、莱菔子降气化浊痰,并予人参、黄芪大补脾肺之气。除此以外,亦须根据病情进展不同加减方药,如有火予黄芩、黄连清火解毒,血瘀予当归、桃仁养血活血,兼湿予藿香、佩兰化之,兼燥予阿胶、麦冬润之。

5.3 中后期

此阶段症状较为明显,病况较为复杂,病情较为严重,治疗宜分清虚实,攻补兼施。《临证症验舌法·验舌分虚实法》言:“窃谓虚实两字,是揽病机之领;补泻两字,是提治法之纲。”临床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此时要以辨清邪正关系为要务,权衡祛邪扶正两个方面,祛邪避免过于寒凉,扶正不宜一味温燥。做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

若损及心、脾、肾三脏宜根据病情,谨守病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治疗过程中勿忘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格言。若有必要,还可佐以解郁散结之法,予柴胡、薄荷之类;病久邪气入络,当以活血通络之法治之,酌情加入丹参、红花等药。

6 小结

雾霾引起的疾病由于症状隐匿不现,尚未引起医学界的足够重视。国内研究多为雾霾因素下特定疾病的发病特点,并未在症候学和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然而由于雾霾在大气中弥散,难以除去的特点,从社会学及医学角度整理出治理雾霾和预防雾霾引起的疾病的方案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中医学认为雾霾一物兼毒燥湿三气,雾霾致病以邪盛正虚为发病基础,以毒火痰瘀四物为病机关键,以肺脉痹阻与肺叶痿废为疾病结局;治疗上宜辨清邪正关系,根据病情及病势的不同分时期予驱邪扶正之大法。纵使跨越了上千年,中医学的治疗理念仍在当代发挥着无限生机和活力。

[1]张元兵,胡李慧,刘良徛.雾霾中医辨治之管见[J].中医药通报,2015,14(2) :34-35.

[2]张纾难,疏欣杨.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临床研究的思考[J].环球中医药,2009,2(3) :196-198.

[3]程丑夫.雾霾的中医认识与防治思路[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5) :1-4.

猜你喜欢

邪气扶正正气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方天祥
幸福来自感动
画说中医
别轻易拔罐刮痧
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