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53例肾病抵触性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配合度的影响

2015-04-21王卓萍梁木兰陆丰媚车小波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湛江524037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肾内科依从性心理

王卓萍 梁木兰 陆丰媚 车小波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 湛江 524037

心理干预对53例肾病抵触性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配合度的影响

王卓萍 梁木兰 陆丰媚 车小波
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 湛江 524037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抵触性肾内科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存在抵触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心理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50)两组。均在干预后2周行心理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结果,观察其不良情绪及护理配合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DS指数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降幅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抵触情绪的肾内科就诊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护理依从性,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心理干预;抵触性;肾内科;不良情绪

肾脏是人体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促进红细胞生成等功能的重要器官[1],该脏器疾病通常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疗程久等特点[2],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抵触等不良情绪,严重时还可能因对治疗丧失信心而出现自杀倾向,于其健康不利。鉴于此,笔者选取103例存在抵触情绪的肾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方案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护理配合度的改变情况,以探讨心理干预对抵触性肾内科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配合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3例存在抵触情绪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5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42.4±3.6)岁,中位病程(5.6±1.6)年;疾病类型:慢性肾衰竭者35例,肾小球肾炎者38例,肾病综合症者3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心理干预组(n=53)、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肾衰竭、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内科学(第8版)》中相关诊断标准[3]者;②成年患者;③对治疗存在明显抵触情绪(SDS指数超过0.70或SAS评分超过70分,且十次随机治疗配合记录中配合次数低于5次者;④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者;②未成年患者;③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者;④随访期失联或临床病历资料不全者。

1.4 方法 B组患者仅予以医嘱传达、按时给药、病历记录、定期随访等常规护理干预措施。A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不良情绪形成原因探查:护理人员在心理干预前,应对患者不良情绪产生根源因素进行探查,以聊天、询问患者家属、病历资料查询、病情进展分析等方式,了解患者不安、紧张、忧虑的起因,以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建立和谐互信的医患、护患关系,为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②制定心理干预方案:掌握不良情绪起因后,需着手构建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如对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存在疑虑患者,可通过相关疾病知识普及、列举典型成功案例等措施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重拾治疗勇气。对已经出现自残、轻生等危险倾向患者,可通过家属鼓励、同疾病患者交流座谈会、注意力转移等方式减轻其抑郁、焦虑情绪,使其逐渐提高治疗依从性;③一个月开展一次心理状态评估工作,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掌握患者心理变化动向。本次研究以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6个月为期限,后评估干预效果。

1.5 评估标准 参考段泉泉《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4]一文中相关评估标准。随机记录其治疗起始阶段内任意十次治疗依从性情况,配合度优:完全配合护理;配合度良:八次以上配合护理;配合度中:五次以上配合护理;配合度差:配合护理次数不足五次。

1.6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护理干预前、后两周进行心理调查问卷,比对其SDS评估及SAS评估结果对比差异,并分析其护理配合度。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指数与SAS评分对比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SDS指数及SAS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情绪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干预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DS指数与SAS评分对比情况表±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干预后护理配合度对比情况 干预后干预组配合度达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护理配合度对比情况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了心理干预措施对抵触情绪的肾内科患者护理配合度和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常规护理联合全面心理护理方案的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干预措施后,抑郁指数及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大部分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自残、轻生等行为也得到有效控制。而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的对照组患者虽各测评指数也较护理前降低,但大部分仍未完全扭转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对预后不利。窦海川等[5]研究者也在其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其指出,探查患者不良情绪产生源头、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方案等措施的实行均利于树立肾内科患者重建治疗信心,对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稳定医疗秩序等意义重大。本研究还针对不同护理干预方案,患者配合度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予以心理干预措施的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效果明显,说明全面心理干预措施可通过积极的心理引导,列举典型成功案例、健康知识宣讲、病患间的互励与交流等手段,使患者达到稳定情绪,排遣压力、构建治疗信心及提升依从性的目的[6]。李佩丽等[7]研究者也对上述研究结论予以支持,其还认为,综合全面的心理干预措施在缩短肾内科患者治疗进程,节省其住院时间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仅针对两种干预方案对肾内科患者护理配合度及不良情绪影响进行观察,未将治疗进程纳入研究范围,可在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后对其予以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对存在抵触情绪的肾内科就诊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提升护理依从性,对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等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1]李慧娟.焦点式心理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91-92.

[2]刘卓华,宁志芳,蔡赛兰,等.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15-16.

[3]葛均波,徐永健. 内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5]窦海川,杨立明,王洪,等.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47-48.

[6]何金莲,陈赛娇,李卫平,等.焦点式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抑郁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3):180-182.

[7]李佩丽.心理护理干预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27-29.

王卓萍(1975-),女,广东省湛江市人,大专,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功能衰竭。

R473.5

A

1007-8517(2015)10-0175-02

2015.02.16)

猜你喜欢

肾内科依从性心理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价值
能级对应原则在肾内科护士分层次使用中的应用
心理小测试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心理感受